永遠的精神--萬代流芳

—紀念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創辦育才學校八十週年

群山莽莽兮,大木蒼蒼。

兩江碧落兮,風起雲揚。

先生猶在兮,萬世景仰。

育才亙古兮,萬代流芳。

永遠的精神--萬代流芳

(陶行知先生漢白玉像《萬世師表》 作者:博傑)

80年前一座教育理想國的繪建,在重慶以北蔥綠的鳳凰山,和奔騰的嘉陵江,一直在講述著,一個溫暖而偉大的故事,講述著一座教育理想國,八十年前的初心和雄心。

1939年,教育家陶行知在合川鳳凰山古聖寺創辦了重慶育才學校,那時的重慶城,喧囂的炮火和不屈的吶喊聲中,兩百萬流亡兒童,零落街頭。這樣的局面讓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心如刀絞,他決定在為苦難中的兒童創辦一所學校,1939年7月20日,育才學校,在北溫泉舉行了開學典禮,十天後古聖寺里正式傳出朗朗書聲,因為積極從各個戰時兒童保育院裡吸納生源,最初的育才,有著一個悲天憫人的名字,難童學校,當年168名青少年進入育才,決心為中華的崛起而讀書。

古聖寺明代的寺廟,從此墨香遠逸成為教育史上一個重要座標,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想國也在這裡生根發芽成長為參天大樹。

永遠的精神--萬代流芳

(行知教育理想國《六大解放》群雕作者:博傑)

永遠的精神--萬代流芳

(行知教育理想國《因材施教》群雕作者:博傑)

1915年陶行知先生留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師從著名教育家杜威先生,和胡適,張伯苓,蔣夢麟是同門,畢致力於教育的陶行知,反對機械灌溉,強調從實踐中學習,提出了著名的論斷“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的核心理念而這些偉大的理念,在育才學校初創時期,就已顯山露水。

永遠的精神--萬代流芳

(陶行知銅像入駐美國哥倫比亞大學 作者:博傑)

1939年的育才,按照學生的喜好和特長,設立音樂,戲劇,繪畫,舞蹈,以及文學社會,自然等學科,即便在八十年後的今天,當年育才的教學方法,仍然具有啟蒙意義,陶行知和他的理想國,吸引了一大批志存高遠的文化名人前來加盟。

永遠的精神--萬代流芳

(行知教育理想國《育才搖籃》浮雕 作者:博傑)

育才當年的教師名單,就是一部中國文藝史,音樂家賀綠汀,詩人艾青,舞蹈家戴愛蓮,版畫家陳煙橋,戲劇家章泯,先後領銜各組主任,歷史學家翦伯贊,散文家何其芳,畫家豐子愷,詞作家田漢,茅盾,文學獎得主姚雪垠,都在育才任教。學校的林間講座上,郭沫若,夏衍,曹靖華,劉白羽等,都曾發表過演講。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想國,是一個浩瀚偉大的工程,歲月流金,光陰無畏,從80年前的古聖寺到八十年代後新時代的育才人,一代代靴子從育才出發,懷揣熱愛和夢想,成為國家和社會的橋樑“教育為公,愛滿天下”理想之光,永遠照耀著育才,照耀著青春和微笑的面龐,照耀著怒放的品質教育之花,照耀在每一個育才人心裡,成為這座教育理想國永遠的精神力量,乘風破浪八十年,揚帆理想,再起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