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也搞內容付費?今天我們聊聊粉絲經濟那些事兒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粉絲經濟也發生了巨大變化,近日備受矚目的範丞丞事件眾說紛紜,一面是質疑明星想賺錢想瘋,一面又是來自粉絲的付費打Call。就像是身在廬山中難辨真面目一樣,處在社交變現的風口中,一直很難說清楚粉絲經濟在這個時代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不過最近,我確實發現了些粉絲經濟下的無限生機,以及其可能帶來的新商業機會和新形式的用戶關係,這就寫來和大家分享。

明星也搞內容付費?今天我們聊聊粉絲經濟那些事兒

最近,大批明星在微博上發佈付費內容,為粉絲帶來“空降”、專屬線下見面等個性化福利,例如前不久的範丞丞事件,就引起了熱議。有的粉絲十分支持偶像發來的專屬福利,認為pick愛豆,就應該給付費內容打Call。也有人質疑明星看圖收費,認為想錢想瘋啦!其實,這款付費產品是微博為明星打造的“明星V+會員”,它背後的意義遠不止付費看圖那麼簡單。

傳統理念對追星的認知還停留在光環崇拜上,而我們卻發現,粉絲經濟不僅與明星“紅”的程度有關,還與粉絲“愛”的深度有關。普通粉絲會為明星的電影、唱片買單,而死忠粉就會去參加愛豆的小規模見面會、在互聯網上深扒偶像信息。這與時下流行的內容付費形成明顯區隔,微博V+歸根到底是粉絲經濟,我們認為和內容付費相比,V+更具有互動中的原發創新性,而不是為固定的、單向的內容買單,這也是通過核心粉絲實現可持續性發展的原動力。

不僅如此,微博的“明星V+會員”也是對粉絲的一次精準分層營銷,在底部粉絲大盤的基礎上,發掘高頻活躍粉絲,以及更高層級的骨灰粉、核心粉,通過內容、平臺特權+明星、粉絲運營+合作、曝光流量等業務運作,實現粉絲活躍度提升、擴增核心粉絲、固粉帶動付費等效果,促進粉絲經濟的閉環運行。

一、差異化的粉絲服務是對“應援文化”的升級

一直以來,粉絲對愛豆的粘性都存在差異,路轉粉、淺層顏贊粉、輕度演技控粉、重度氣質忠誠粉、骨灰粉等粉絲,由於對偶像的喜愛度、忠實度有所區別,所以在是否為“愛豆買單”、“花多少錢付費”等問題上,也有不同態度。對於鐵桿粉絲而言,“應援”才是pick自家偶像的正確打開方式。不過,粉絲雖然有這種深度互動的需求,但“粉絲經濟”發展至今,卻並沒有出現提供差異化粉絲服務的第三方平臺。

由此可見無論是死忠粉還是路人粉,他們接受到的偶像信息、參與的明星活動,在內容、渠道和方式上,並沒有什麼本質區別。微博V+會員恰恰抓住了核心粉絲渴望被認可及炫曬忠誠的心理,通過特殊身份標識為核心粉絲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位置,並通過專屬服務帶來作為死忠粉的歸屬感。

明星也搞內容付費?今天我們聊聊粉絲經濟那些事兒

如果將明星所能提供的內容看成一個橄欖,那麼影視歌作品、各種獎項是橄欖頭部的精華,緋聞、負面信息沉在橄欖尾部,它們都是明星產生信息的很小部分,但卻是大眾粉絲消費的絕大部分。如何挖掘橄欖中部最豐富的內容,讓明星的忠粉得到更多明星信息,參與明星互動,微博的“明星V+會員”就是明星價值的發掘機。

微博“明星V+會員”的推出,通過開通會員將粉絲分層,甄別追星需求層次,鎖定粘性高的核心粉絲,為他們提供明星獨家視頻、私藏圖片、專屬語音等定製內容,評論靠前、評論區特殊標識、定製微博小尾巴、定製掛件和卡片外等專屬特權,以及給粉絲髮福利、舉辦定製見面會等,不難發現通過為V+會員提供專屬服務,改變了過去力度統一地圈粉方式,重點是實現了對核心粉絲賦能。

根據數據結果來看,“明星V+會員”推出1個月來,由微博圈出的核心粉絲,比非粉絲互動、活躍都高出許多,1個V+會員粉絲,相當於100個非V+會員粉絲,V+會員粉絲人均帶來的曝光量是非V+會員粉絲的76倍,評論量則是非V+會員粉絲的51倍。V+會員粉絲的粘性也明顯提升,人均登錄天數、在線時長、日登錄頻次等活躍性衡量指標,以及點贊數、轉發次數等美譽性衡量指標,都有顯著增長。

二、多元化趣味互動建立“強連接”,賦能明星影響力

明星紅不紅,其實與忠粉的多少和熱衷程度有很大關係。例如最近熱播的《創造101》“開菊不利”的土創王菊,就因為有一批粘性超高的忠粉,通過原創菊式宣傳體為偶像打Call,病毒式擴散影響力,人氣甚至超過了顏值熱度雙馨的吳宣儀、孟美岐,躍升女團榜第一,收穫了“大好菊面”。

反觀已經出道的藝人,又為什麼出現被後來者制霸的局面呢?我們認為明星與粉絲的互動看似頻繁,但大多數粉絲只是普通粉絲,難以形成強大的影響力。明星V+會員的付費過程,實際上是明星對粉絲的篩選過程,甄選核心圈層粉絲,作為中堅力量進行緊密聯繫。可見明星給予核心粉絲的專屬內容,以及與外圍粉絲具有差異性的微博視覺體驗,都使核心粉絲具有更高的歸屬感與榮譽感,將明星與粉絲之間的關係,由“弱連接”變成“強連接”,由鬆散型內容分享,轉化為聚焦型社交互動,使星粉生態得到有機發展。

明星也搞內容付費?今天我們聊聊粉絲經濟那些事兒

通過微博V+粉絲,明星收穫了更多曝光和支持,粉絲從線上身份歸屬,到線下深度互動與明星建立了“強連接”。在線上,粉絲的“V+會員”身份得到認同,而群主更是對“V+群”集體認同,每個群通過特定的群口號,形成凝聚力更強的小團體。V+會員推出一個月以來,V+會員群活躍度極高,創造了533萬/月群活躍,日常活躍是普通粉絲群的150倍。在線下,粉絲自發形成“僅限V+會員領取福利”的粉絲組織,實現更為緊密鞏固的核心圈層粉絲生態。

據新浪微博數據統計,V+會員用戶每日為明星帶來額外曝光18.6億次,小尾巴提供了突破156億次總曝光,頭像掛件的總曝光超過192億次。

這也表明,瘋狂追星、打飛的追星、土豪追星的時代已成為過去時,明星的曝光量、知名度提升,不再依靠與粉絲的“距離感”塑造的“神聖性”,而在於粉絲親密互動所建立的親暱型星粉關係。90後、95後新生代粉絲見多識廣、家庭優越、價值觀更清晰,即便追星也更渴望滿足個性化、定製化的需求,微博V+正好滿足了新生代核心粉絲群體的需要,以提高星粉粘性的方式擴大為偶像付費的需求,這對明星和粉絲而言無疑是一種雙贏。

三、pick核心粉圈,微博平臺互動價值鏈實現躍遷

作為擁有龐大用戶群體的新浪微博,信息內容更新速度快、平民化、交互性等特徵明顯,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們獲取相關信息的門檻,也是目前粉絲互動最為活躍的平臺之一。未來如何進一步鞏固平臺地位,避免陷入發展瓶頸是新浪微博不可迴避的問題。

不難發現隨著微博V+會員的推出,通過粉絲分層的方式凝聚核心粉絲,推出小範圍的個性化服務,進行更精準的內容營銷。這種方式不僅會讓核心粉絲釋放出巨大能量,更會安利和帶動普通用戶參與,激發普通粉轉化為核心粉,進一步擴大新浪微博在娛樂領域的輻射力。

明星也搞內容付費?今天我們聊聊粉絲經濟那些事兒

李健在微博V+平臺發佈新歌《懂得》,歌手金在中也選擇在微博V+上發佈新歌《JAE JOONG SIGN》,這意味著明星們也進一步認識到微博V+的巨大影響,從而更希望藉助新浪微博平臺提升自我的號召力。

明星也搞內容付費?今天我們聊聊粉絲經濟那些事兒

根據數據結果來看,明星開通V+一個月以來,在核心粉絲的帶動下明星整體的粉絲互動量全面提升,刺激非會員粉絲積極的參與到與明星的互動中來,全面激活明星影響力,在短暫的一個月中原創和付費博文的轉發量、評論量、點贊量都有了大規模飛躍,其中原創免費博文增量達到1.2億次,

這預示著在粉絲經濟下,社交變現將得到真正落地。

這也意味著,明星V+為微博開創了全新的粘性用戶獲取方式,而明星個人提供的輸出總是有限的,微博V+將分散的內容聚合集成到平臺上,使粉絲簡單地與明星個體互動,變成與微博平臺互動,通過V+載體,使追星的儀式感有了提升,粉絲也從喜愛一個明星,到熱衷一個平臺,全面提高微博的明星社交影響力。

四、打造星粉互動新生態,實現粉絲經濟閉環運營

明星V+會員對娛樂行業也有深刻的影響,秉持星粉互動的個性導向,實現去中心化、小眾化、高互動、網絡化的社群運作,提供了深層次、多維度運營核心粉絲的想象空間,促進明星與粉絲共同成長。這一全新粉絲社群方法論,讓社群入口過濾性更強,為明星影響力的累積與可持續變現帶來新的增長點。

正如新浪微博會員與內容增值事業部總經理馬卓所說,“深耕核心粉絲圈層,微博賦能明星成長將成為推動娛樂行業向前發展的新趨勢”。這一星粉互動新生態,打造出粉絲經濟運營閉環,相信它將吸引更多粉絲關注,並伴隨V+會員產品不斷迭代與更多明星的加入,為行業生態帶來更大的想象空間。

不難看出核心粉絲對上發揮著深度互動賦能明星影響力的作用,對下則刺激和帶動了普通粉絲的參與,並安利更多粉絲拉昇整體活躍度。而要想實現這些,圈定核心粉絲只是跨出了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深度運營,實現可持續的活躍互動。因此,我們也期待新浪V+會員能在產品機制、運營方式上提供更多的互動玩法,為開啟全新的粉絲經濟生態提供想象空間。

排版 | 七寒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