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借鑑哪些德國和日本的教育方法?

明日芝麻花


最近我同事的女兒剛從德國留學回來。和我聊起德國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大有感嘆!聽後,我覺得能讓我們借鑑的地方還是有很多的!

在世界各國中,德國是以學術嚴謹而著名。德國的一些人才,對於世界的貢獻很大。例如貝多芬、尼采、康德、黑格爾、普朗克……從自然的科學到人文的科學等等各個領域,德國都是群星璀璨。平時注意看德國的一些信息材料,我們會發現德國之所以人才濟濟,這都跟國家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有著很大的關係。

家長們只要有時間就會帶著孩子出去遊玩,看日出、去沙灘、觀察植物、撿落葉、到沙灘去撿貝殼……

總的來說,在德國他們主張不管是什麼樣的教育,都必須給孩子留下一個足夠大的想象空間。他們的幼兒園主要是培養孩子社會常識,懂禮貌,動手能力,培養情商以及領導力。

而且在德國的小學生只上半天課,回家的作業也很少。他們可以有更多的自由時間去幹自己想幹的事情,例如自己上圖書館,上網查找課堂作業資料,進行課堂講演,對一些社會問題也能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或組建興趣小組進行實驗……他們的課程更偏向實用性,在教學方法上強調實踐……

綜合以上,我覺得結合我國國情,可借鑑的是德國的學前幼兒時期家長們對孩子的陪伴,親近大自然,培育他們的想像力;而幼兒園和小學時,不要讓孩子上那麼多的興趣班,多引導孩子培養好的學習習慣,動手能力以及情商、領導力……這些才是孩子未來立足長遠的根本!

對於日本,實際瞭解不多,不知不能亂說,免得誤人子弟!





水玉源


  幫助孩子培育理性的質量不是一蹴即至的工作,這也像種樹相同,需要對其悉心栽培,需要有適宜生長的土壤,在某些時候甚至還需要綁縛以實施限制。德國的孩子在校園裡可以有較自由充分的空間來發展自己的愛好和專長,但在另一方面,他們也有必須嚴格遵守的原則。如學生不上學?除非不想活!起床太晚,便面臨拋棄早餐、或是遲到的挑選;忘了將髒衣服放進洗衣袋中便意味著得持續穿髒衣服;人人都有記事本。

日本比我國更重視培育學生的實踐才能。在日本小學教育中特別設置家庭課和很多實踐課,教學生做便利、種花草、甚至讓孩子自己裝置筆記本電腦,讓孩子們在實踐中學習、感悟。一同日本重視的是課下的教育,而不只是在課堂,比如說學生一同參與野餐,合宿,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學生在結業時都會舉辦結業旅行,與同學們共度美好時光一同培育集體主義認識。而我國秉承著“學而優則仕”的理念,從小學開始就進行壓榨式學習——老師將書本知識灌輸到學生的腦中,學生靠死記硬背以及題海戰術求得高分。


鈞豪自媒體運營


借鑑那些不知道,但我只知道什麼都可以借鑑但就是不能借鑑中國的


He給自己說聲抱歉


有可借鑑的嗎!


手機用戶57828163851


我覺得學校隨便上,關鍵是畢業時達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