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對廣東服裝企業影響如何?最新復工復產情況調研報告出爐

疫情對廣東服裝企業影響如何?最新復工復產情況調研報告出爐

  為充分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對我省服裝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和企業復工復產進展情況,廣東省服裝服飾行業協會聯合廣東省服裝設計師協會、廣東省時尚產業經濟研究院於2月28日至3月4日以問卷調查、現場走訪、電話微信溝通、廣東服裝大會“雲論壇”等方式開展了行業調研。現將情況彙總分析如下:

  截止3月4日,協會累計收到273家企業、8家產業集群和6家服裝專業市場的有效問卷,其中規模以上企業佔全部反饋企業的71.3%,生產企業和品牌企業分別佔49.3%和50.7%,內銷企業和出口企業分別佔68.5%和31.5%。

  生產經營恢復情況

  隨著疫情影響逐步深入,廣東服裝行業在經歷著巨大沖擊的同時,已開始思考疫情結束後產業全面恢復以及行業發展的長遠規劃。近期,全省各地陸續開啟了分期分批覆工。在參與調研的企業中,有68.5%企業目前已經逐步復工,復工人數佔正常生產情況下用工人數的37.8%,另外,有31.5%的企業由於規避疫情風險、政府限制開工、等待復工審批、招工難訂單少等原因暫未復工,大部分企業預計會在3月中下旬全面復工,約10%的企業預計會到4月份才能全面復工。

  服裝產業普遍反映,在復工過程中面臨著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復工不同步、訂單減少、工人返崗受阻、交通物流不暢、防護資源缺乏等多方面的困難和亟待解決的難題。

  1、從企業規模來看,大中型企業復工比例明顯高於小型企業。大中型企業復工比例分別達87.5%和85.7%,而小型企業復工率僅56.8%。

疫情對廣東服裝企業影響如何?最新復工復產情況調研報告出爐

  2、從企業類型來看,生產企業復工情況總體好於品牌企業。有77.8%的生產企業已經復工,復工比例高於品牌企業21.1個百分點,部分企業僅管理層或採取網上辦公的形式復工,生產車間暫未復工。同時,品牌企業因暖冬庫存積壓紛紛加大線上零售力度,通過微信、社群營銷等方式提升營業收入,抵消線下銷售基本停滯帶來的負面影響。

疫情對廣東服裝企業影響如何?最新復工復產情況調研報告出爐

  3、從銷售渠道來看,內銷企業與出口企業的復工比例接近,分別為66.0%和69.6%,有約3成的企業因為各種因素影響尚未復工。

疫情對廣東服裝企業影響如何?最新復工復產情況調研報告出爐

  4、從復工人數比例來看,有35.8%的企業復工人數佔正常用工人數的70%及以上,22.2%的企業復工人數佔正常用工人數的50%~70%,31.1%的企業復工人數佔正常用工人數的20%~50%,11.1%的企業復工人數比例低於20%。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部分企業在政府支持下通過包車、包機、獎金補貼等方式接回外省工人返崗,積極恢復生產。其中復工人數比例在70%及以上的品牌企業佔比高於生產企業13.7個百分點。

疫情對廣東服裝企業影響如何?最新復工復產情況調研報告出爐

  5、從產業集群復工情況來看,參與調研的8家產業集群均已開始逐步復工,平均復工率約70%,規模以上企業復工情況相對較好。集群所在政府積極協助企業做好復產準備工作,樹立行業發展信心,協助採購防護用品。生產型產業集群反應因專業市場延遲復工,到時集群生產企業沒有訂單,具備防護條件下也無法復產,因此希望在促進產業鏈上下游信息及時互通、促進集群生產企業與專業市場互動、幫助企業促產促銷上得到幫助。

  6、從專業市場復工情況來看,參與調研的7家代表性專業市場中,有5家市場已復工,包括白馬服裝市場、紅棉國際時裝城、廣州輕紡交易園、新塘服裝商貿城、新中國大廈,以廣州國際輕紡城為龍頭的中大布匹市場尚未復工,十三行、美衣城和紅遍天服裝批發市場等也還在等政府通知。以電商為銷售特色的新塘服裝商貿城於2月20日率先復工。專業市場復工對整個產業復甦的有著尤為重要的意義,是服裝行業復產最重要的第一步。目前,企業、設計師都在熱切期待中大布匹市場的開市,面輔料處於產業鏈上游,沒有原材料直接影響了設計師設計產品,服裝企業也無法復產。

疫情對廣東服裝企業影響如何?最新復工復產情況調研報告出爐

疫情對廣東服裝企業影響如何?最新復工復產情況調研報告出爐

 廣州紅棉國際時裝城開市

疫情對廣東服裝企業影響如何?最新復工復產情況調研報告出爐

廣州白馬服裝市場開市

疫情對廣東服裝企業影響如何?最新復工復產情況調研報告出爐

廣州白馬服裝市場開市

  7、部分服裝企業轉產防疫物資。疫情發生後,廣東服裝企業快速反應響應政府號召,包括佛倫斯、全順來、埃沃、賓寶等服裝企業,依託原來的服裝生產設備優勢,轉產口罩、防護服等防疫物資,及時為疫情一線解決燃眉之急。

  企業復工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


疫情對廣東服裝企業影響如何?最新復工復產情況調研報告出爐

  調查結果顯示,擴大產品銷售是目前服裝企業最關注、最急需解決的問題。服裝產品具有季節性特點,2019年暖冬已造成大量冬季服裝庫存滯銷,疫情影響又積壓了春季庫存,延遲復工復產將繼續影響夏季銷售,企業流動資金壓力非常大。企業希望政府、協會能夠整合資源啟動線上線下促消費活動,幫助企業多渠道低成本擴大銷售。

  1、供銷不暢,庫存積壓,資金緊張。71.2%的調查企業反映目前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開工不同步導致原輔料供應不上、銷售渠道不暢;雖然交通物流有所改善,但依然有45.2%的調查企業反映由於跨省跨地區交通物流通行障礙造成供應鏈阻斷;54.8%的調查企業反映由於線下實體門店銷售停滯、訂單延期違約而導致的庫存積壓、流動資金緊張問題。

  2、市場需求低迷、訂單減少,形勢嚴峻。調查結果顯示,總體上有34.2%企業反映由於疫情影響市場不開市、需求低迷、訂單取消或減少訂單數量等因素導致訂單減少,其中出口型企業影響更大,有65.2%的出口企業反應出口訂單下降。

  3、線上銷售是當前推動復產的重要抓手,但不少中小微企業缺乏電商經驗。已有電商渠道的牌企業通過拓展線上渠道彌補了線下銷售滯銷的不足,如茵曼通過新零售實現了單日6.5萬顧客的業績。但是,白馬等專業市場的中小微企業普遍反映,由於之前不具備電商專業人才和運作經驗,擔心運營成本問題,難以短時間內適應線上銷售模式,希望行業能夠提供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服務,為企業賦能,幫助他們低成本快速進入線上市場。

  4、工人短缺、防護用品採購困難依然是產業復工面臨的二大難題。調查結果顯示,有67.1%的調查企業反映用工短缺、工人返崗困難。54.8%的調查企業反映存在防疫用品採購困難、缺乏專業人員指導等問題,特別是復工後疫情防控壓力愈加凸顯。

  5、轉產防疫物資企業關心政府政策落實問題。針對防疫物資生產所需的技術改造、設備購置、貸款等方面政府制定了系列補貼政策,企業希望能儘快推進落實,並關心疫情結束後國家收儲等問題。

  關於促進服裝行業復甦的幾點建議

  第一,進一步採取有效措施,推動產業鏈供銷暢通。當前行業企業依然面臨著工人短缺、產業鏈供銷不暢、消費需求減弱、訂單減少等問題,在切實做好疫情防護的同時,服裝品牌及大型企業要加強與勞動力輸出方、供應商、採購商以及產業鏈配套企業的溝通,尋求合作共贏且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中小微企業要密切關注疫情進展,基於自身實際,積極制定疫情影響應對方案,修訂度生產計劃,加強風險意識,有效控制和管理現金流。希望政府在條件允許下,儘快推動面輔料商場有序復工,以帶動產業鏈儘快恢復正常秩序。

  第二,擴大銷售力度、大力發展時尚消費是目前促進服裝產業復甦的重要途徑。疫情影響下,消費者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發生巨大變革,線下門店銷售停滯,企業應積極佈局線上新零售,通過視頻直播、小程序電商、社群營銷等方式,推進網絡營銷,消化積壓庫存,真正形成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新格局。線上銷售將常態化成為趨勢,要對無電商經驗的小微企業給予支持,幫助其低成本短時間開拓線上市場。

  第三,堅定行業發展信心,積極順應新一輪產業革命大趨勢。疫情打亂了行業正常節奏和秩序的同時,也給予服裝產業戰略發展的巨大空間。在我國新一輪“再工業化”進程中,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5G通訊等新技術應用下將帶來全新的渠道變革,以個性化、時尚化、品牌化、智能化為方向的新一輪紡織服裝產業將面臨再一次的發展機遇,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市場變革,企業和品牌要積極順應新一輪產業革命的大趨勢。如何從產業鏈、供應鏈、資金鍊、服務鏈等四個維度,重塑發展新優勢,提升核心競爭力,制定符合企業實際的數字化戰略,將是企業在復工復業的中要重新思考的重要問題。

更多內容丨盡在《中國紡織》雜誌

疫情對廣東服裝企業影響如何?最新復工復產情況調研報告出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