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花、酒、月、影子,明明可以成五人,李白為何“對影成三人”

李白詩歌《月下獨酌》中,寫到一句“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大家在讀到這句“對影成三人”的時候,可能都有些迷惑。究竟這裡的“三人”是哪“三人”?

有花、酒、月、影子,明明可以成五人,李白為何“對影成三人”

(李白)

有一種說法認為,三人指的是三個人影。這三個人影分別是:李白、地上的影子、酒中李白的倒影。

這種說法中,確實有三個人影。但是,“酒中李白的倒影”這一個人影,卻顯得有些牽強附會。李白的杯子中,要現出人影,這個杯子必須非常大,要有酒罈那麼大。而且,就算有酒罈那麼大,也無法現出李白的全貌,也顯得彆扭。李白不是端著一個杯子喝酒,而是抱著一個酒罈喝酒,那就不是李白,而是李逵了。

所以,這一種說法,顯然是不對的。

一般對於這個“三人”的解釋是:李白、李白的影子、月亮。

因為詩中寫的是“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既然是邀請了“明月”,又對著“影子”,因此才成為“三人”。由此可見,這“三人”肯定就是李白、李白的影子和月亮了。

但問題是,“李白的影子”還有一點人形的樣子,“月亮”怎麼也成了一個“人”呢?它完全不像人啊。還有,如果“月亮”是“人”,那麼,詩歌中的“花”為什麼不是“人”呢?“酒”又為什麼不是“人”呢?

如果“花”與“酒”也算“人”的話,那就不只是“對影成三人”,而是“對影成五人”了。

有花、酒、月、影子,明明可以成五人,李白為何“對影成三人”

(李白醉酒圖)

對於這個問題的解釋,有人說,在這裡,“花”與“酒”不能被稱為“人”,也就是不能被稱為李白的酒友,因為它們屬於環境。繁花香氣四溢,明豔照人。李白覺得這樣的環境確實很不錯。如果是史湘雲這樣的人,在這樣的繁花之間,就躺在石條凳上睡著了。如果是我們當下的人,一定就會掏出手機,至少拍出九張照片,近景、遠景、特寫,最後還不忘把自己拍進去。雖然用了美顏相機,還是奇醜無比,但依然還是要拍。

不過李白不會這樣做,李白肯定只會飲酒作詩。提一把酒壺,端一個酒杯,陌上花開緩緩歸。但問題是一個人喝酒,有個啥意思呢?一人不喝酒,兩人不賭錢。一個人喝酒,越喝越寂寥。喝酒是需要人的,但此刻沒有人。李白看見了自己的影子,邀請自己的影子一起喝酒。但是還不過癮,他還想更熱鬧,於是又邀請了月亮,把月亮當成一個人。這樣一來,就有三個人在一起喝酒了。

從這裡可以看出,雖然當時有花、酒、李白、李白的影子、月亮這五種事物,真正作為“人”的,只可能是李白、李白的影子,以及月亮。

不過,問題並沒有解決。正如上面我們說到的,李白和李白的影子,稱之為“人”還說得過去,為什麼把“月亮”也當成是“人”呢?

有花、酒、月、影子,明明可以成五人,李白為何“對影成三人”

(李白)

其實,“月亮”在古代的詩歌藝術中,是一個非常豐富的意象,它可以表示很多意義。

比如一個人思念自己的故鄉,就會寫“月”。因為月亮既可以照見他,也可以照見他的故鄉。因此,寫“月”,就相當於寫故鄉。月亮在這裡,是一個關於空間的意象。

再比如一個人懷古,也會寫“月”。因為月亮照在古代的景物上,也照在現在的景物上。古人早已不見了,景物也早已不見了,但是月亮還在。月亮在這裡,是一個關於時間的意象。

又比如一個人想念他的朋友,也會寫“月”。同樣的道理,自己不能陪在朋友身邊,但是月亮可以一直陪在朋友身邊。月亮在這裡,是一個關於情感的意象。

總之,月亮在古代,其意義是多重的。而且月亮是有感情的,有溫度的,很多事情是可以向它傾訴的。這樣一來,月亮自然就具有了“人”的意義。

當然了,李白在這裡之所以要選擇把“月”作為第三個“人”,而不是把“花”“酒”這樣意象當成第三個“人”,還有另外一層意義。

這層意義,就是月亮代表著冷清、孤獨這樣一些意思。

月亮在古代是極陰之物,是極為寒冷的,同時也代表著孤獨寂寞。嫦娥飛到月球上去了,就是受到了孤獨寂寞寒冷的懲罰。人的影子也是孤單寂寞的,“顧影自憐”這個成語,就代表著一個人的孤獨寂寞。

李白寫這首詩,沒有朋友和他一起喝酒,他邀請了自己的影子,又邀請了月亮,看起來是熱鬧無比。但由於月亮和影子都代表著孤單寂寞,而且還不是真的人,因此,這裡所表達出來的意思,不是熱鬧,反而是更加寂寞孤單。

而寫“花”和“酒”當酒友,就達不到這個效果,所以只能寫“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