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真实的主要祖籍地并非莆田

潮汕人真实的主要祖籍地并非莆田

众所周知,莆田一直以潮汕移民的主要祖籍地自诩。然而,落花徒有意流水终无情,相比莆田人对潮汕人的一腔热情,潮汕人对莆田人则是有所保留,中国人重祖重血脉,为什么莆田与潮汕民间没有呈现出“先祖迁自莆田”应有的血脉联系和认可呢?我们在纳闷迷茫之余,再结合潮汕话与莆田话差异颇大,不免对“先祖迁自莆田”这个结论有所质疑,今天,无伤带你走进历史的大推演当中,抛砖引玉,共同探讨莆田与潮汕之间不得不说的秘密,解开历史的迷纱,让事实越辩越明。我们先来看一段摘抄自莆田某报纸的文章。翻开中国的移民史,莆田是和“山西大槐树”“宁化石壁乡”齐名的三大移民中转地。而莆田的移民现象又有别以“山西大槐树”和“宁化石壁乡”,莆田不单只是北来移民向南迁徙的中转站,更是对外移民的原乡。广东的潮汕、湛江以及海南等地区,民间都有“先祖迁自莆田”的说法。从这段信息中,我们不难读出莆田方面表达了两个意思:莆田是中国移民史上的三大中转地之一,莆田不只是中转地也是移民的原乡。所谓莆田的中转地历史,讲述的是当年移民在莆田集中后,再继续南下迁徙的过程。大量的北方移民或直接经莆田中转继续南下,或短暂停留后迫于各种压力继续南下。这群移民到潮汕落地生根生后,为纪念先祖的漫漫迁徙路,以莆田为祖籍。这种做法在其他地方的移民中转中可以证实,如:山西境内的许多移民集中到此地领取户部发的勘合,再分批迁编队往其他省份。在中国北方地区,大量的民间家谱、碑文资料有详细记载,在地方志如《温县志》、《宝丰县志》、《宁阳县志》、《丹凤县志》、《商南县志》、《山阳县志》等都明确记载了在山西洪洞大槐树下集中移民。至今在河北、河南、山东、东北等地区仍流传着一句民谣:“问我老家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由此可见,今天很多族谱载明祖籍莆田的潮汕人,其先祖并非都是土生土长的莆田人,莆田贵为国内三大中转地之一,必然有为数不少甚至相当多的潮汕人的先祖只是以莆田为中转南下南岭的,他们的祖籍莆田是为了纪念先人的移民史,与“问我老家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同理。接下来,我们再谈谈莆田自己认为的原乡说。莆田报纸称莆田不单只是北来移民向南迁徙的中转站,更是对外移民的原乡。前半句话承认了移民经莆田中转的历史,后半句话锋一转抛出了原乡论。仔细分析下,莆田作为移民中转地,当年土生土长的莆田人若要移民近水楼台,必然有一些莆田人选择跟着北方移民南下,原乡说是可以成立的,但是当年福建也有一些地方的土著也加入了南下汉民迁徙的征积,比如漳州,是否也可以说漳州是潮汕移民的原乡,参照莆田也是可以的。但是究竟莆田人占据移民的比例是多少,有多少族谱载明祖籍莆田的潮汕人先祖是土生土长的莆田人,莆田只是潮汕移民的原乡之一还是重要原乡,都值得我们深思。视角转向另外一中转地宁化。宁化被客家人尊称为客家祖地,南迁中的汉人在此“避风港”里垦荒拓殖,生息繁衍,不断与当地土著居民交往、融合,孕育了博大精深的客家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客家民系。此后,这批客家人及其子孙把这里作为新的起点,迈出坚实的步伐,走遍南国,而后又漂洋过海,奔向五洲四大洋。如今1.2亿客家后裔遍及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因此,世界客家人多称其一世祖来自宁化石壁,石壁便成为世界客家人的祖籍地和客家文化的发祥地。正因为南迁的汉人在宁化盘桓许久,并且与当地土著交往通婚,形成独具特色的客家语言和客家文化,完成了汉族重要分支客家人的蜕变和形成的重要历史进程。这批南迁的汉人在吸收当地土著文化和文化的基础上彻底形成客家人,意味着客家这一汉族支系的诞生。客家人诞生后,继续迁徙的步伐开枝散叶,因而,宁化也成为海内外客家人的祖地。

潮汕人真实的主要祖籍地并非莆田


潮汕人真实的主要祖籍地并非莆田


潮汕人真实的主要祖籍地并非莆田


区分三大中转地,尤其是南下移民的宁化和莆田这两大中转地的历史,我们不难得出以下结论:1、客家人由南下汉人在宁化繁衍生息,与当地土著融合后形成新的客家民系,在此基础上继续繁衍迁徙出去的大多是客家后裔,因此宁化才被尊称为客家祖地。2、另外一支南下汉人在莆田中转后,没有像宁化那般停留那么久,并没有选择与当地土著大量融合通婚,而是短暂停留后继续南下,顺带也有一批福建当地土著跟着南下。这批南下汉人和福建土著仍然是汉人为主体,并没有完成融合产生新的民系,而在抵达潮汕后经历文化和语言融合,才逐渐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潮汕民系。正因为潮汕民系非在莆田而是在到达潮汕后形成,且莆田只是其先祖中转地,并非主要原乡,因此莆田并没有像宁化那样成为潮汕民系的祖地,也就造成了莆田人和潮汕人认同感的不匹配。有鉴于此,莆田报纸所说的莆田是和“山西大槐树”“宁化石壁乡”齐名的三大移民中转地。而莆田的移民现象又有别以“山西大槐树”和“宁化石壁乡”,莆田不单只是北来移民向南迁徙的中转站,更是对外移民的原乡。以上观点是站不住脚的,结合客家人对宁化、潮汕人对莆田的不同态度,佐以历史资料,可看出宁化和莆田都是中转地,但宁化的原乡成分大于莆田,莆田的中转地色彩重于宁化。再谈谈语言的差异。古人宁丢祖宗地,不丢祖宗言。语言是一个族群最显著的身份标识,现在的潮汕许与莆田话存在较大差异,倘若潮汕先祖果真大多是莆田当年的土著,为什么会有语言上的说不通的巨大差异体现?也许莆田人会辩解是在几百年里莆田话受福州话闽南话影响,潮汕话受广东话客家许影响,在多变的维度下经世纪为单位的时间纬度发酵的结局。然而,只要对语言有所研究的话,就能揭穿这种认知的不科学性和苍白无力。

这是因为:1、语言的生命力是极其顽强的,语言学上经典的方言岛即是最有力的现实证明。以温州为例,其至今仍保留着闽南语方言岛,周边的温州语属于强势语言,但历经几百年,这些闽南移民依然顽强的操持着闽南语,虽被温州话影响,与泉漳闽南语有所区分,但仍是无可争议的闽南语。同理,东南亚各国闽南移民相对当地土著是少数,虽有被当地语言影响,但依然顽强的在东南亚扎下了闽南语的根,且与泉漳祖地的闽南语可交流沟通。

2、语言的同化程度是由弱势语言承载人口总量和强势语言的强势度决定的。潮汕贵为广东三大民系,据保守估计,今天的潮汕四市(汕头、潮州、揭阳、汕尾)人口就有一千多万,潮汕华人华侨也有千万之多,当年的潮汕移民人数必然非常可观,其只能被周边的强势语言稍微影响,难以同化,连方言岛都谈不上,若果真多是莆田移民后代,无法解释当前潮汕话和莆田话为什么存在巨大差异。故,虽有语言之间的互相影响,但这种影响不足以解释当前潮汕话与莆田话存在的现时差异。那么,潮汕先民的主体到底是谁?沿着语言的脉络和当年有据可查的移民路线,以及莆田作为潮汕移民中转站的历史,答案早已呼之欲来,甚至认真看帖的朋友也了然于胸。潮汕移民的主体由两大族群构成,南下汉民和福建土著,莆田只是福建土著的一部分。当年,南下汉民和福建土著合流后陆陆续续抵达潮汕,开始了族群大融合,庭生了潮汕民系。

这个结论是否科学,请听我细细说来。

1、该结论解释了语言角度上的潮汕话和莆田话存在巨大差异的疑问。潮汕语属于闽南语系,闽南语又是这批移民的福建土著中最广泛操持的语言,潮汕移民由大量福建土著构成,奠定了抵达潮汕后族群大融合、潮汕民系诞生时语言产生的闽南话背景。2、该结论回应了莆田与潮汕之间缺乏先祖迁自莆田应有的民间认可难题。前文已经解释过很多族谱写明来自莆田的潮汕人,先祖并非都是莆田土著,大多是移民们为了纪念在莆田中转的历史,莆田土著只是移民主体中的一部分,虽有移民中转地的历史认可,但认可的是莆田中转地,而非莆田人,才导致了今天的潮汕人和莆田人一头热一头冷。

3、侧面证明,闽南在东南亚的移民后代与祖地闽南在语言、宗族认祖、民间认可交流、族谱四大要素都符合移民主体所应具备的条件,而莆田与潮汕民间在这四大方面只有族谱符合,而族谱又与莆田作为移民中转地历史有关,可见莆田人并非潮汕移民重要原乡。

4、莆田不足以承载潮汕人的移民总量。潮汕人号称海内外三千万潮汕人,而莆田本地时至今日也才三百来万,莆田当年幅员有限,从计划生育上不可能繁衍出如此之多的潮汕后裔,只有福建土著取代莆田土著,和南下汉民为主体,才能承载。经常有许多潮汕人不解,为什么他们祖籍莆田,说的却是闽南语系的潮州话,对莆田没有客家人对宁化、东南亚闽南人后代对闽南应有的认可和向往,我想,今天的帖子可以很好的回答潮汕人的困惑,排除一部分确是莆田地著移民的后代,莆田只是更多潮汕人名义上的祖籍地,非真实祖籍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