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員在太空為何會失眠?

  全世界有近三分之一的人深受失眠的困擾,但你肯定想不到,太空中的航天員也在這一人群之列。在人們的心目中,航天員每天辛勤工作,身處“萬籟俱寂”的太空之中,遠離塵囂,理應無憂無慮,倒頭就睡,並充分享受自由飄浮的奇妙感覺。事實恰恰相反。

  載人航天器繞地球運行時,航天員每24小時經歷16次日落,嶄新的“一天”只有大約90分鐘。在一個地球日中,16個令人目眩的日落,不是什麼難得的樂事,對航天員常規的睡眠模式來說是一次挑戰。在航天飛行中,每24小時分配給航天員8.5小時的睡眠時間,但很多航天員反映他們只需6~6.5小時就完全休息好了。一些航天員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由於失重條件下身體感覺不太疲勞的緣故。

  

航天員在太空為何會失眠?

神舟6號航天員聶海勝在太空中睡覺

  實際上,從早期的雙人飛行任務開始,直到人類的登月之旅和空間站長期飛行,航天員的睡眠狀態都不是很理想。狹小的座艙,繁忙的工作,進入太空的興奮,格外眩目與頻繁的日出日落,並不安靜甚至於顯得嘈雜的艙內……這一切都對航天員的睡眠造成了影響。

  長期在地球上生活,人們已經養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習慣。以24小時為週期的生物節律,控制著人體內促進睡眠的激素——褪黑素和促進覺醒的激素——皮質醇的分泌,也控制著人體大多數的生理參數週期,包括體溫、心率、血壓、荷爾蒙和尿的生成等。就像時鐘經常要校對一樣,人體的生物鐘同樣也需要每天進行調整,以保證生理上的變化與環境同步。在地球上,我們每天接受日光照射,生物鐘會自動進行調整,但這種晝夜節律一旦被打破,人體就會出現不適應的現象。

  

航天員在太空為何會失眠?

在太空中以各種姿勢小憩的航天員

  為了獲得較好的空間睡眠質量,航天員要注意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注意面部的開敞性,尤其是口鼻部位的通風,防止呼出的二氧化碳被重新吸入。二是睡眠時要把手臂束縛起來,體位基本固定,並適當增加對身體的壓迫感,以模擬覆蓋物的重量感覺。

(中國航天科普網官方微博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