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悲觀的孩子變樂觀?用樂觀教養ABC法則讓孩子擁有陽光心態

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生來就樂觀積極向上,可是隨著孩子漸漸長大,有的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變得越來越悲觀,遇到困難就退縮,沒有競爭意識,什麼事情總喜歡往壞處想。

看著孩子充滿負能量的樣子,父母想幫卻不知從何下手。

如果一個人經常悲觀,就會帶來很多方面的不如意,包括情緒抑鬱,做事沒有積極性,沒有成就感,嚴重的還會出現不良的心理問題。


如何讓悲觀的孩子變樂觀?用樂觀教養ABC法則讓孩子擁有陽光心態

美國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Seligman發現,在美國13歲青少年中,幾乎有三分之一的青少年患有抑鬱的症狀。

這一現象不僅僅是在美國,而我們中國的青少年中,抑鬱症的發病率也處於上升趨勢。這不得不引起父母和心理學工作者的關注。

造成孩子悲觀的原因有哪些?

☞ 受父母心態的影響

對於一個成長中的孩子來說,童年時期對自己影響最大的人一定是父母。在與父母早夕相處的日子裡,父母一言一行都讓孩子看在眼裡,父母們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孩子瞬間可以解讀出來,並且吸收進去。久而久之,孩子就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父母的一面鏡子。

比如說,有些父母經常喜歡抱怨孩子做得不好,抱怨自己沒用能力等等。說實話,聽多了,孩子心裡也會煩,慢慢地,孩子也成為了父母的樣子。

其實,每個家庭的父母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只是心態不同,傳遞給孩子的信息也不同。


如何讓悲觀的孩子變樂觀?用樂觀教養ABC法則讓孩子擁有陽光心態


☞ 習得性無助導致

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最重要的理論貢獻之一是,提出了從“習得性無助”到“習得性樂觀”的教育方向和方法。因此而受到國際心理學界的廣泛關注。他說:

“如果人們經常在一件事情中遭受失敗的經歷,就可能放棄對此事的努力,甚至還因此對自身產生懷疑,覺得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悲觀心態。

所謂習得性無助,是一種心理狀態:就是說,當一個人失敗時,對自身產生各種負面的懷疑,覺得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行”,把所有失敗的原因都歸結為自身不可改變的因素,從而放棄繼續嘗試的勇氣和信心。

我們生活中的孩子就有很多有類似心裡,他們想做好一件事,但卻總做不好,特別是性格比較敏感的孩子,次數多了,很容易造成“習得性無助”。孩子會認為,反正我怎麼努力也做不好,我不行,我就是沒有辦法做好。經常對自己否定,從而產生悲觀的心理。

小時候我也有過悲觀想法,記得每次上語文課的時候,特別想舉手回答問題,因為有幾次回答錯誤,心理就常想:“我的回答肯定是錯的,還是不要舉手了”。因為悲觀的想法,不相信自己能做好,所以習慣了,遇到事情就往不好的方面想,經常否定自己。

習得性無助的孩子最大的特點就是做事喜歡放棄,腦子裡經常出現悲觀的想法。就像面前放著一杯水,積極心態的人看到後會說:“太好了!還有半杯水”;消極的人看到後說:“唉,怎麼就剩這麼點水了”。同樣是一杯水,不同的人看到後就有不同的人生態度,不一樣的思維和解讀。

如何讓悲觀的孩子變樂觀?用樂觀教養ABC法則讓孩子擁有陽光心態

☞ 控制型教養方式導致

如果父母的教育就像直升飛機似的,每天盤旋在空中,不給孩子沒有自由,讓孩子失去自主權,孩子就無法形成獨立的人格和個性,從而產生悲觀的心態。

比如,小S很喜歡畫畫,但是爸爸媽媽經常說他畫不好,要按照他們的意思照葫蘆畫瓢,小S不願意就會遭受到嚴厲的批評。小S經常哭著喊:“我不會,我畫不好”。就這樣,小S再也不喜歡畫畫了,因為無論自己怎麼畫,永遠都達不到父母滿意的程度,甚至覺得畫畫是一件極其痛苦的事情。

實際上,小S原本非常喜歡畫畫,只是父母不懂孩子的心理和教育,還喜歡控制孩子,所以才導致了孩子對畫畫產生了悲觀的態度。

如何讓悲觀的孩子變樂觀?用樂觀教養ABC法則讓孩子擁有陽光心態

如果父母能及時發現孩子的問題,便願意通過學習來改變自己,幫助孩子建立積極的心態,那麼,一切就會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因為樂觀心態本身也是可以通過學習來獲得的。

樂觀是一種可以習得的心態

一個人不會永遠悲觀,只要他願意改變和學習,就可以從悲觀心態轉變為樂觀心態。

所以,要培養孩子樂觀心態,越早培養效果越好。

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說出一個簡單的道理---他說:“多次成功很可能會使孩子習得樂觀,父母和教師應該盡力幫助孩子,在成功之後繼續成功。”

也就是說,在孩子的生活和學習中,父母多關注孩子的優勢,發現他能做到的地方,一次又一次地強化,讓孩子不斷地體驗“我能行”的成功感受,從而習得樂觀。父母不但要學會發現,還要學會創造有利的條件,有意識地幫助孩子體驗成功感。

例如,我家棠哥剛上小學時數學幾次都沒考好,他會經常說自己不會數學,很沒用信心。有一次,我發現他心算能力比較強,通過比賽的遊戲和他比試了一番,卻輸給了他「發現孩子的能力,讓孩子體驗成功」。


後來發現孩子估算時間的能力不錯,我們一起猜從家裡到學校大概開車需要幾分鐘,幾乎他每次都猜中「繼續創造成功體驗的機會」。


在孩子每次數學考試卷中,我總能發現有些比較難的題目,他能做對,就會鼓勵他,問他怎麼做到的,他就會津津樂道地和我分享。就這樣,孩子的數學學習的興趣被激發了,有了許多次成功的體驗,心態也樂觀起來。「強化孩子的優勢,建立樂觀心態」

一旦孩子有了一次成功的體驗,然後繼續幫助孩子建立“繼續成功”的信念,樂觀心態就慢慢在一次次的“小成功”中建立起來了。


如何讓悲觀的孩子變樂觀?用樂觀教養ABC法則讓孩子擁有陽光心態


如何用“樂觀教養ABC法則”來培養積極樂觀的孩子

孩子的樂觀,一部分是從父母那裡學習到的,另一部分是從老師那裡學來的。所以,作為父母,自己先要樹立榜樣的作用。就像馬丁.塞利格曼教授所說的:“孩子就像海綿,他們不但吸收你所講的話,也吸收你講話的方式,所以,幫助孩子的方法之一就是你自己先獲得拒絕悲觀的技能。”

學習“樂觀教養ABC法則”,培養積極樂觀的孩子:

  • A(adversity)代表不好的事情。指的是任何讓自己感到不愉快的事情,比如和同學吵架、被父母批評、學習不好等等。
  • B(beliefs) 代表想法。就是對不好事情的看法,不同的想法就會導致不同的結果。
  • C(consequences)代表後果。就是遇到不好的事情之後的感受和行為。


如何讓悲觀的孩子變樂觀?用樂觀教養ABC法則讓孩子擁有陽光心態

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有些孩子的ABC是這樣的:

舉個例子,孩子英語考試沒考好(這是事件A),孩子的想法是:英語太難了,很難學好(這是想法B),那麼後果就是:每次學習英語我感到很吃力,為此經常感到沮喪,結果就是孩子會放棄努力(這是後果C)。

而學習過樂觀教養ABC法則的孩子是這樣的:

舉例子,孩子英語考試沒考好(這是事件A),孩子的想法是:我單詞積累不夠,導致很多句子看不懂(這是想法B),那麼後果就是:我將花時間背單詞,爭取每天完成10個,把詞彙量提上去(這是結果C)。

通過上面兩個案例,可以很清晰地發現,同樣的事件A,但是因為改變了想法B後,而結果C也隨之發生改變。前者是消極悲觀的心態,後者是積極樂觀的心態。

作為父母,一旦發現孩子有偏悲觀的心裡,就需要幫助孩子學習如何重新看待問題,學習將悲觀轉化為樂觀。在生活中,可以利用下面這個ABC日記的方式來和孩子一起覺察。


如何讓悲觀的孩子變樂觀?用樂觀教養ABC法則讓孩子擁有陽光心態

通過練習和思考,我們不難發現,上面ABC三個環節中,(想法)B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你如何看待自己遇到的事情,直接影響了(結果)C。如果你的(想法)B是消極的的,那麼,(結果)C肯定也是消極的;而你的(想法)B是積極的,那麼,(結果)C肯定也是積極的。通過這個練習,可以幫助孩子提升認知力,有利於更好地瞭解自己的想法和行為之間的聯繫,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果以上三步可以順利幫助到你和孩子,可以繼續練習。若不能起到你想要的效果,那麼還需要教會孩子:有能力反駁。

因為通常很多孩子的(想法)B始終停留在消極和悲觀中,單純地鼓勵不一定有效果,所以,需要教孩子學會自我反駁,也就是自己說服自己的能力。我們把它稱之為D(disputation)-反駁,意思是反駁自己;E(energiztion)意思是激發,就是反駁所帶來的態度和結果。這個過程,就是有效地將消極態度轉化為積極態度的過程。


如何讓悲觀的孩子變樂觀?用樂觀教養ABC法則讓孩子擁有陽光心態


這一技巧是由清華大學教育專家劉佳老師提出,通過實踐發現,既實用又有效。

怎樣完成(反駁)D的過程?

比如,邀請孩子回想起一個經歷,這個經歷是關於孩子以前有過某些事情進展不順利,但後來趕超過來的,可以是之前認為自己做不好的事,但通過努力做到了的事情,和孩子一起思考下面的問題:

  • 當時你遇到了哪些問題,是怎麼克服的?
  • 在克服困難時,是因為你具有什麼能力或優勢?
  • 這一次,你的優勢又是如何幫助你的?

這個過程就是Disputation(反駁)的過程,有效地幫助孩子回憶以往的成功經驗,挑戰消極的想法,建立積極的視角,從消極轉化為積極,從而Energiztion(激發)---利用自己的優勢來制定行動計劃。


如何讓悲觀的孩子變樂觀?用樂觀教養ABC法則讓孩子擁有陽光心態


比如,有段時間棠哥認為自己英語學習能力特別差,經常考試分數不如意,這就讓他感覺學英語是件比較吃力的事情。後來在ABC日記中,他發現,他無法停止評價自己“記憶力不好”這個想法。在和他一起分析他的英語學習,發現主要的困難在於背單詞的方式出了問題,後來花時間去學習到了一套記憶英語單詞的方法,背單詞的速度和效率比以前好多了。

這就是在ABC之後,加入Disputation(反駁)和Energiztion(激發)的效果。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雲曉說:“如果有人問我兒童最需要培養的品質是什麼?我會說樂觀、興趣和習慣。沒有濃厚的興趣,就沒有成長的動力;沒有良好的習慣,就沒有成長的保障;而興趣與習慣都離不開樂觀這個基礎。孩子是否樂觀是教育成敗的根本標誌。”

由此可見,一個人是否具有樂觀品質是多麼重要。誰擁有了它,誰就可以一生受益。


今日話題:在生活中,你是如何培養孩子樂觀心態的呢?歡迎分享。

我是 一位青春期男孩的媽媽,育兒路上,我們一起成長,感謝你的關注。

文中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