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清明時節雨紛紛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來至杜牧的詩詞總讓人大有陣陣傷感。清明節是踏青的好季節,但也是一個節日,這個節日沒有歡聲笑語,沒有鑼鼓激昂的動人場面,大家都是在緬懷,緬懷已故的人,告慰在世的人。

今天看到一句特別有哲理的話“緬懷感恩,珍惜當下”,緬懷是對古人的懷念,逝者已矣生者如斯,而活著人更應該知道時間的可貴和生命短暫。從小到大,看到身邊的人一個個離去,傷痛在心中越加承重,人必須經歷這段歷程,必須承受這一切變故。

「原創」清明時節雨紛紛

我曾在最苦悶的時候無限沮喪,這種生活使我無法面對眼前的困境和擁有邁步的勇氣。可當我坐在窗前看見窗外景色時,我是多麼留戀世間的景象和情感,最終我沒有選擇自棄,而是靜靜坐在窗臺上回想我一生,那時我才十二、三歲,回想的一生也就停留在十年光陰歲月中。

記得小時候,母親常用犀利的話說我,我就時常聯想波濤洶湧的浪花,寬廣無際的河流,如果一旦跳下去,河水肯定毫不留情一瞬間吞噬下我這小小身軀。接著試想,在水中被水灌入胸腔的激流會讓我痛苦不堪,無法呼吸。想著想著,對於自棄的各種想法開始膽怯起來,最後我給自己定論屬於膽小性人物以後一定做不了大事。

我在痛苦長大,漸漸面對的事物和經歷的坎坷越來越多,而自棄的念頭逐漸在我心裡淡化,或被所經歷的坎坷磨滅。常言道:“一個連死都不怕的人,還怕活嗎?”的確,自棄是一種一走了之的極端辦法,活才是一個勇於面對解決問題的人。人生短暫活著的人珍惜當下才是重要。


「原創」清明時節雨紛紛

清明勾起人的回憶,回憶已故人的點點滴滴,回想人生中第一次知道“死亡”這個詞,應該是在我六、七歲時,祖外公八十多歲仙世,老人們說這個年齡去世的人是高壽,有福,後人不必太過傷心,可當我看到外婆撕心裂肺的嚎啕大哭時,自己也不由自主在外婆影響下啜泣起來,那時候並不知道死亡代表離去永不相見,只是看見外婆傷心的樣子,也隨之傷心起來。

祖外公埋葬後,外婆常拉著我的小手來到一個小山坡上,面朝祖外公埋葬的方向,陰鬱、憂傷眺望遠方祖外公的墳塋。

我問外婆:“祖外公怎麼呢?”

外婆告訴我:“他走了”

我繼續問:“還回來嗎?”

外婆回答:“不回來,永遠都不會回來”

「原創」清明時節雨紛紛

聽著外婆的話,我疑惑地望著她。說實話,當時我真不知道“走”還有另一層含義,只是幼稚認為“走”只是短暫的離去。當我逐漸長大成年,發現隨著年齡增加,身邊人一個個相續遠走,才明白“走”還有另一層永遠離別的意思。

三十年過去,外公走了,外婆也走了,我真懷念他們,懷念他們曾經對我的好。

2018年4月5日

筆名添翼。作品《木凳》獲全國第五屆“書香三八”徵文一等獎;《使命》獲重慶市首個“中國醫師節”(記者、作家組)三等獎;《光明使者》獲“電力故事 家國情懷”慶祝改革開放40年徵文獎等國家級、市級獎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