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2020年後不建議投資房地產了

2020年後,不建議投資房地產,風險較高。

1,從經濟發展角度結合別國經驗看

經歷20年高速發展,人均GDP剛突破1W美元,別國經驗看,發展到此時正處於產業升級關鍵期,但同時消費信貸氾濫,資產泡沫尤其是固定資產泡處於階段沫巔峰,此時的房價收入比處於最高點。

接下來這幾年,產業能否完成升級,意味著能否突破中等收入陷阱,進入發達經濟體。這個過程,有成功也有失敗的案例,有快的也有慢的。而往往房價會開始大幅度慢於收入增長,也就是說,接下來的10-15年間,人均GDP從1-2W美元邁進的時候,房價收入比會從20-30逐步回落到10-15之間,越低說明發展質量越高。房地產佔國民經濟的比重會越來越低,這也是經濟成功轉型的特徵。

往往剛過1W美元的短期內,不僅不會大幅上漲,甚至會有幾年的下跌。韓國,臺灣,日本,羅馬尼亞等,短期內均有10%-30%的下跌。

房價上漲超過經濟增長的時候已經結束,如果經濟波動,地產波動超過經濟波動的時候也將開啟。簡單說,經濟好它不會那麼好,經濟差它會更差。

隨著基礎設施建設的逐步完成,不動產產所有的法規和制度的建設逐步完善,會朝著弱化房地產在經濟中的地位的大方向去改革,房產稅會在這個時候出臺。日本,韓國,臺灣地區房產稅均在這個事情出臺。

房產稅不僅能有效抑制非理性炒作,也能成為可預算的地方稅主要項目。

可以說,完成基礎設施建設之後,不動產在經濟中佔比越小,這個經濟體越繁榮,發展越成功,果斷去房地產化是其成功法寶之一。比較成功的典型像美國,日本,西德。

借鑑過的經驗有,日本,韓國,臺灣地區,西班牙,波蘭,捷克,羅馬尼亞,土耳其,斯洛文尼亞,墨西哥等。它們均經歷過在二戰後大約在20年的時間內,人均GDP翻了10倍,超過1W美元關口。

2,從供給需求層面看

按照大約2030年,達到70%的城鎮化率看,大約9.7億城鎮人口需求。為什麼城鎮化率這麼低?因為大約2億農村老年人永遠不會移居城市。

10億人口,最終大約400億平米房子足夠了。人口稀少的發達國家人均住宅面積也不過如此。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現在大約有315億平米的存量住宅,如果考慮到大量的小產權房和天量空置的農村宅基地房,估計目前實際住宅已經肯定超過400億平米。而每年城鎮還在新開工10億平米以上,實際上我們已經不缺房子,不光現在不缺,10年後也不缺,20年後人口負增長嚴重,更不缺。

而2030年後,人口老齡化嚴重,此時應推出遺產稅,杜絕不勞而獲,加大繼承的成本,會進一步削弱房地產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2040年,大量閒置的國有房產免費供給可能作為激勵手段來刺激生育。會進一步削弱房地產經濟地位。

當然,別墅豪宅之類的,不在此類裡面。

從存量上看,多餘的房產其實是資源的浪費,如果不早早加以控制,到徵收房產稅和遺產稅的那一天,空置房問題可能會突然爆發。

所以說,從現在開始,不管從短期看,還是從長期看,都不建議投資房地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