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編撰帝王實錄,因多寫了4個字,被貶到蠻荒之地6年


詩曰:


投荒萬死鬢毛斑,

生入瞿塘灩澦關。

未到江南先一笑,

岳陽樓上對君山。


作這首《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二首(其一)》的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被譽為“江西詩派開山之祖”的黃庭堅。


這首詩作於黃庭堅從黔州貶所返回江南的路上,表達了詩人遇赦後的喜悅之情。


黃庭堅編撰帝王實錄,因多寫了4個字,被貶到蠻荒之地6年

黃庭堅畫像


黃庭堅為何會被貶到蠻荒的黔州呢?事情還要從王安石變法說起。


熙寧年間,宋神宗任用王安石,開始了轟轟烈烈的變法改革,變法遭到一部分保守官員的阻撓,於是,朝廷官員形成兩個對立的集團:改革派(新黨)和保守派(舊黨)。


兩派之間勢如水火,紛爭不息。


宋神宗在世時,改革派得勢,凡是反對變法的官員,幾乎都遭到貶黜,而宋哲宗繼位初期,由太皇太后高氏垂簾聽政,保守派獨霸朝堂,改革派官員遭到貶謫,哲宗皇帝親政後,再次重用改革派。


黃庭堅身份比較特殊,既不是改革派,也不是保守派!


黃庭堅編撰帝王實錄,因多寫了4個字,被貶到蠻荒之地6年

宋神宗畫像


王安石變法期間,黃庭堅擔任汝州葉縣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和吉州太和縣知縣等官職,對變法中的擾民舉動進行了批評和反對。


比如,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王安石已罷相,但新法尚在推行,朝廷實行食鹽專賣,官府對官鹽進行計口配售,吏卒按簿逐戶收錢,百姓不得不買,進一步加重了負擔。


黃庭堅對這種強行攤派的行為進行了抵制,不僅得罪了追求政績的上司,也引起屬吏的不滿。


《宋史 ·黃庭堅傳》 記載 : “知太和縣,以平易為治。時課頒鹽,諸縣爭佔多數,太和獨否,吏不悅,而民安之。”


黃庭堅有抵制新法的行為,再加上“蘇門四學士”之一的身份(蘇軾、蘇轍兄弟全是保守派),理所當然的被改革派視為保守派。


黃庭堅編撰帝王實錄,因多寫了4個字,被貶到蠻荒之地6年


當時,保守派將王安石和改革派視為禍國殃民的奸臣,極盡詆譭和汙衊之能事,但被劃到保守派的黃庭堅,並沒有跟風,而是盛讚王安石,如在《跋王荊公禪簡 》 中寫道 : “荊公學佛,所謂吾以為龍又無角,吾以為蛇又有足也。然餘觀其風度。真視富貴如浮雲。不溺於財力酒色,一世偉人也。”


由此,可見黃庭堅反對的是變法中的擾民政策,並不是反對王安石本人和變法,所以,黃庭堅又遭到保守派的排擠,成為了夾在兩派之間的人,兩邊都不討好。


哲宗皇帝繼位後,黃庭堅被任命為檢討官,負責編撰《神宗實錄》。


古代文人講究“為尊者諱”,即把帝王犯的錯誤全部推倒大臣身上,但耿直的黃庭堅並沒有這樣做,比如著名的鐵龍爪治水一事。


變法期間,黃河氾濫,有一個候補官員叫李公義,向朝廷提出用鐵龍爪可以治理黃河,宦官黃懷信依照尺寸製作了一個“浚川耙”,天下人都把這件事當成笑話看,但王安石信以為真,還派都水丞範子淵按照方法去做。


黃庭堅編撰帝王實錄,因多寫了4個字,被貶到蠻荒之地6年


範子淵為了討好王安石,上報稱用了鐵龍爪之後,“水悉歸故道 , 退出民田數萬頃”,宋神宗很高興,下詔令大名府核實。


這時,文彥博說道:“黃河不是用鐵龍爪就可以疏通的,就算是愚蠢的人,也知道沒有效果,我可不敢跟著別人胡說八道來欺騙皇上。”


聽到文彥博的話,神宗很不高興,派知制誥熊本等人前去查看,發現果然是騙人的。


黃庭堅編撰《神宗實錄》時,如實記錄下宋神宗和王安石 “用鐵龍爪治河,有同兒戲 ”,這件事在當時並未引起人們重視,黃庭堅因編撰之功,還被提拔為起居舍人。


幾年後,哲宗皇帝親政,改元“紹聖”,召回被貶的改革派,再次重啟改革。


黃庭堅編撰帝王實錄,因多寫了4個字,被貶到蠻荒之地6年


章敦、蔡卞等人從《神宗實錄》中,發現了黃庭堅記錄下的“有同兒戲 ”等不敬之語,就派人去盤問他。


黃庭堅說道:“用鐵龍爪治水時,我正在北京任職,親眼所見,確實如同兒戲一般。”


章敦、蔡卞十分惱怒,將黃庭堅貶為涪州別駕、黔州安置。


其實,如果黃庭堅稍微圓滑一點,將鐵龍爪治水之事,全部推倒王安石身上,撇清和宋神宗的關係,就不會被貶到蠻荒之地。


黃庭堅依照事實,直書其事,氣節和風骨,值得所有文人效仿!


黔州位於四川,即今天彭水,在北宋時,這裡還是相當原始落後,黃庭堅被貶到此處,所受苦難可想而知。


三年後,黃庭堅再徙戎州,即今天四川宜賓,直到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宋徽宗繼位,才被赦免,准許返回江南。


黃庭堅編撰帝王實錄,因多寫了4個字,被貶到蠻荒之地6年

徽宗劇照


又過了三年後,當黃庭堅走出瞿塘峽和灩澦關時,有一種恍如隔世和劫後重生的感覺,路過岳陽,登上名滿天下的岳陽樓時,寫下了《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二首》。


徽宗時期,黃庭堅仕途依然坎坷,任太平州知州,上任九天即被罷免,後來因與李清照的公公趙挺之不和,再次被除名,送到宜州(今廣西宜山)管制,三年後,病逝於此。


參考資料:《宋史 ·黃庭堅傳》、《宋史·文彥博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