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葫蘆兄弟》原型,看“葫蘆娃之父”胡進慶的遺憾

前言

“葫蘆娃, 葫蘆娃, 七個葫蘆一朵花. 風吹雨打, 都不怕, 啦啦啦啦……”

這首熟悉的兒歌,對任何人來說,都是耳熟能詳。七個葫蘆娃的形象,也幾乎是家喻戶曉,無人不知。這是部令人百看不厭的動畫節目,是中國動畫最有影響的代表作之一,被奉為一代人的“童年經典動畫”。雖然已經時隔幾十年,但如今再看,仍然能夠看得津津有味,非常經典。

解析《葫蘆兄弟》原型

葫蘆娃其實並沒有準確的原型故事,不像孫悟空,有《西遊記》的原著在那裡打底,在形象設計上有據可考,會更加容易一些。但葫蘆娃並沒有,而是全新創作。

不過葫蘆娃卻也有個大致原型,是來源於民間神話傳說故事《十兄弟》。

解析《葫蘆兄弟》原型,看“葫蘆娃之父”胡進慶的遺憾

《中國民間故事集》載《水推長城》略雲,一婆姨生十子:順風耳、千里眼、大力士、鋼頭、鐵骨、長腿、大頭、大足、大嘴、大眼。十兄弟方鋤地,順風耳忽聞哭聲,命千里眼瞭望,雲秦始皇修長城,役夫飢,故哭。大力士奮起代役,半日畢功。始皇懼其作亂,欲殺之。鋼頭往代,刀斫不入,損刀數十。復笞以棍,鐵骨來替,折數十棍。欲投大海,易以長腿,水僅沒脛。樂而捕魚,得數十斤,愁無放處。幸大頭來,盛以草帽,僅容半帽。共負還家,謀烹食魚,而缺柴禾。大足挑一刺出,乃一大椿。足供炊爨。頃之魚熟,大嘴嘗魚,一噏而盡,未填牙縫。大眼氣哭,淚浪滔滔,匯成江河,推走長城,兼及始皇,悉入海中。

看這十兄弟的能力,是不是頗有幾個跟葫蘆娃很像。葫蘆娃的製作團隊,據說就是參考了這十兄弟的原型。不過後來卻是從十個減為七個,能力也與十兄弟有些不同,故事更是創作團隊的全新創作。

這也更是葫蘆娃的魅力所在,全新的原創故事與人物,卻能夠跟《西遊記》這種古典名著並駕齊驅。葫蘆娃現在的經典程度與經典形象,可以說跟孫悟空不相上下的。有多少人知道孫悟空,就有多少人知道葫蘆娃。

值得一提的是《葫蘆兄弟》和《西遊記》都是在1986年完成的,雖是兩部不同形式的作品,但都創造下了各自領域的輝煌與經典。

關於《十兄弟》,上世紀九十年代香港曾拍攝過一部同名電影,故事的原型也是來源於此,而且裡面十兄弟的能力也與原故事中大致相同。這部影片也算是頗為經典,值得一看。

而《葫蘆兄弟》能造就現在的這種經典,則全部是創作團隊的功勞。其中不得不提,重中之重的,便是《葫蘆兄弟》的導演胡進慶,他也被稱作“葫蘆娃之父”。

三、葫蘆娃之父——胡進慶

提起葫蘆娃人人都知道,但是提起這位葫蘆娃之父,《葫蘆兄弟》的導演,卻是很少有人就能立即報出名字了。

解析《葫蘆兄弟》原型,看“葫蘆娃之父”胡進慶的遺憾

胡進慶曾拍攝過許多動畫片,《葫蘆兄弟》只是他眾多作品中的一部,續集的《葫蘆小金剛》他也曾參與創作執導。其餘的代表作還有《漁童》、《金色的海螺》、《人參娃娃》、《鷸蚌相爭》等,並且許多影片都曾榮獲過國內外的諸多獎項。是一位產量豐富又質量高超的動畫片導演,他本人也是中國剪紙動畫的傑出藝術家之一。

胡進慶本人更執著於藝術追求,對是否成名並不太在意。而且在那個年代,本來就不是一個推崇個人的時代。當時觀眾只關注片子是哪個製片廠拍的,對於具體的創作人則並沒有太多關注。

如今回頭細想,似乎也確實是。那個年代的的一系列經典動畫片,我們都知道是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出品的。上海美影廠,就是當時動畫片的一個時代標籤。

可具體到每部動畫片背後創作團隊的哪個人時,我們就很難記得誰是誰了。比如《小蝌蚪找媽媽》的導演是誰,《大鬧天宮》的導演又是誰,以及這些動畫片的原創作者又是誰?如果不是去特意搜索查資料,我們根本完全不知道,而且似乎也不在意。

現在許多鍾愛日本動漫的年輕人,提起《蠟筆小新》、《名偵探柯南》、《海賊王》、《火影忍者》等非常有名的動畫片時,對於原創作者與背後的製作團隊都能信口拈來,說的頭頭是道。可對於我們國家的這些經典動畫片,卻少有人能說得出,不得不說是種悲哀。就算是現在,提起國漫裡一些有名的動畫片時,對於幕後的製作團隊,似乎還是少有人瞭解。

不知道這是我們太注重講究集體成果,而忽略了個人功勞,還是對於我們自己國家的這些東西,就是不願有人去了解?

就如葫蘆娃之父胡進慶,他所創作的“葫蘆娃”,給我們幾代人的童年都帶來了美好回憶,但他本人卻已被公眾遺忘了幾十年。

胡進慶不止是葫蘆娃的導演,也是葫蘆娃形象的真正創造者,七個葫蘆娃的動漫形象,都是胡進慶親手創作,一筆筆畫出來的。

當時葫蘆娃的形象,曾向社會上公開徵集過造型,但最後卻還是胡進慶創造的形象入選。據說,他是借鑑了觀音菩薩旁邊善財童子的形象來進行加工再創造,這才有了我們現在看到的那七個葫蘆娃。

解析《葫蘆兄弟》原型,看“葫蘆娃之父”胡進慶的遺憾

“葫蘆娃之父”胡進慶的遺憾

在《葫蘆兄弟》的創作中,胡進慶身兼多職,不止導演,形象設計,同時還是故事的編劇。所有的分鏡頭腳本,也全部是他親自創作。不過在成片播出時,他在片頭的字幕上,分別用了胡進慶、進慶、以及他的筆名墨犢這三個不同的名字。他認為如果全都是他一個人名字的話,會顯得有點兒難看。在那個集體的年代裡,他不想打造個人標籤,也不居功。雖然事實上他的功勞最大,但他還是認為這是集體創作,是集體的功勞。當人們為電視上的葫蘆娃歡呼叫好時,卻沒人關心這幾個葫蘆娃到底是誰畫出來的。

胡進慶是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的一級導演,還曾擔任過中國動畫協會副會長。晚年退休在家後,他很少再出門,只願意待在家裡,沒事時看看書、上上網,或逗逗小孫女。與公眾的距離越來越遠,甚至在08年《葫蘆兄弟》被改編成電影上映的時候,這位真正的“葫蘆娃之父”,也沒被任何人記起。

胡進慶對此並不在意,且願意把自己的功勞歸功於集體。這就是那個時代的鮮明特色,當時一大批經典動畫與經典影片的成功創作,也可以說是這種集體的原因,大家都願意為體集付出,而不計較個人的名利得失,才能共同打造出一部部的經典出來。甚至在葫蘆娃的故事中,也是講述了七個葫蘆兄弟最後團結一心,成為一個集體後,才能完全戰勝並鎮壓了妖怪。

解析《葫蘆兄弟》原型,看“葫蘆娃之父”胡進慶的遺憾

導演萬古蟾(右)和副導演錢運達(左),青年設計人員胡進慶

2019年5月13日15時許,“葫蘆娃之父”胡進慶導演於上海第六人民醫院去世,享年83歲。

很遺憾的是,直到他去世,似乎仍是沒有多少人能記起他是葫蘆娃之父,新聞上似乎也沒有太多的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