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賜的聲音》VS《我們的歌》差的不僅僅是一個肖戰

昨天在視頻網站上點開了浙江臺的新的音樂類綜藝----《天賜的聲音》。看了一下明星陣容也還不錯,有帥氣的王力宏、鐵嗓張韶涵、初代偶像蘇有朋和音樂鬼才胡彥斌。

用倍速看完兩期節目以後,我決定以後不再去追這個綜藝。說老實話,有種白費了這些好聲音。

豆瓣評分3.7分和去年東方衛視結束的《我們的歌》8.3分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浙江臺想靠著這檔節目打個漂亮的翻身仗,估計也是不大可能了。


《天賜的聲音》VS《我們的歌》差的不僅僅是一個肖戰


有人說《我們的歌》之所以能火,是因為加入了19年的頂流---肖戰。

作為一個肖戰的粉絲,我不可否認,肖戰的加入,是讓我開始決定追這個節目的開始。但我認為《我們的歌》之所以能登上豆瓣8.3的高分,不僅僅是因為肖戰,畢竟不是所有的觀眾都是小飛俠。

《天賜的聲音》完敗《我們的歌》,在我看來有以下幾個原因:


Frist Blood:這是多個節目的大雜燴嗎?

單看明星陣容,這架勢感覺是完全把隔壁臺《歌手》的陣容給搶過了來,再加上海泉的主持和金典有機奶的冠名,總有種似曾相識的熟悉感,這不是隔壁家《歌手》第一季嗎

四個常駐的音樂合夥人,四把椅子,這難道不是《中國好聲音》

選音樂合夥人和搶人反選的模式,

這難道不是《演員請就位》的demo版?唯一不一樣的大概就是演戲換成了唱歌。


這難道不是一鍋東北亂燉?

Double kill:一手明星好牌打得稀巴爛

再來看看四位音樂合夥人,每個人都是華語流行音樂中實力不凡的唱將。但是卻有存在著一個問題,他們的年齡層次太過於接近了,縱觀他們火了的年代,主要的受眾群體集中在80後和90後。這檔綜藝的受眾群體。


《天賜的聲音》VS《我們的歌》差的不僅僅是一個肖戰


而反觀《我們的歌》,前輩歌手中間都有誰?周華健、那姐、小哥,這三位那基本是華語樂壇頂級的前輩,受眾一下子擴大到了60後的父輩。再有蔡健雅和任賢齊的加持,70後的受眾也基本涵蓋。再加上後輩歌手中不是選秀出來的實力唱將,就是頂流,這無外乎把90後和00後的受眾一網打盡。


《天賜的聲音》VS《我們的歌》差的不僅僅是一個肖戰


一較之下,立顯高低。

一群明星扎堆,卻缺少話題度高的明星,這無非又是另一大缺憾。是不是要請一下類似於千璽弟弟或者現男友是不是稍微會拉動一下粉絲效應。

Trible Kill:這是一個音樂節目還是洗白節目?

這檔節目除了音樂合夥人還有飛行合夥人,都來了誰?炎亞綸、周惠、陳志朋……


《天賜的聲音》VS《我們的歌》差的不僅僅是一個肖戰

我對炎亞綸的印象還停留在那個劈腿三個男的事件上,飛輪海出道,曾經大火,近年來拼命的上節目洗白,上完《演員請就位》,又來了《天賜的聲音》,這年頭偶像更新換代的太快,還像洗白做偶像真的有點難!


《天賜的聲音》VS《我們的歌》差的不僅僅是一個肖戰

對於周惠的印象停留在《約定》的甜美。不可否認,她的《約定》無可取代,但是上了節目一邊煽情的說自己要重新出發,給大家一個全新認識周惠的機會,一邊又選了自己的《約定》讓於文文徹底成為了配角,

這是不是自相矛盾,自己打臉!


《天賜的聲音》VS《我們的歌》差的不僅僅是一個肖戰

陳志朋會來《天賜》是不是為了和蘇有朋有個話題度,似乎自從還珠格格以後,突然之間涼了。小虎隊中的三個人,其他兩個人都發展的很好,他是不是心裡也是苦?前些時候,各種妖嬈的走秀,被大家評論,我只想說,沒有一個人的生活是容易的!

感覺《天賜》又是被當槍使了一把。

生活不易,洗白不易!

Quatary kill:音樂鑑賞團到底是鑑賞還是雞肋?

說實話,看到音樂鑑賞團這個團體,總有種雞肋的感覺。幾年前的藍臺的那個《夢想的聲音》裡面根據鑑賞團的評分來決定去留,我就覺得不太公平,個人審美不代表大眾審美。

且來看看這次音樂鑑賞團裡我都看到了誰?張大大!!!說實話,不太清楚他是怎麼混進這個隊伍的,照理來說音樂鑑賞團請音樂系的教授也好或者音樂製作人也罷,這我都能接受。張大大,一個主持人何德何能可以擔此大任,且不說他以前各種耍大牌之類的負面消息,這個人,對於很多人來說沒啥路人緣。


《天賜的聲音》VS《我們的歌》差的不僅僅是一個肖戰

鑑賞的評價也是無關痛癢,作為一個普通觀眾來說,我評價一首歌的好壞,只是取決於它是否好聽,是不是能戳中我的內心,是不是可以在聽到的時候渾身起雞皮疙瘩。

音樂鑑賞團到底是不是一個雞肋?


ACE:毒舌到底是玩老梗還是犀利?

綜藝節目上評委開始毒舌,印象中是從金星開始的。當時給人眼前一亮,原來選秀節目終於不僅僅是煽情講故事,專業度也是很重要的。

但是為什麼這個次丁太升這次的毒舌會上熱搜還被全網不喜?真的是因為玩老梗嗎?

丁太升作為一個草莓音樂節的締造者,我不否認他在音樂上的專業度。但是他這次的毒舌

評價到底是噱頭還是真的點評到位了?


《天賜的聲音》VS《我們的歌》差的不僅僅是一個肖戰


他對薩頂頂的評價說:薩頂頂毀了黃齡100分的表演,僵硬、矯揉造作,以為一出來就是一個薩頂頂。

他怒懟王晰:低音炮不適合RAP,這樣是土味喊麥!

作為一個樂評人,這樣看似毒舌的批評但是實際又沒有說到通點的評價是不是為了炒熱度?

李成儒在《演員的請就位》的毒舌也是出了名的,但是他對《悲傷逆流成河》的評價我認為是中肯的,縱觀小四拍的電影,商業的堆砌和土豪包裝的價值觀,作為電影愛好者是不能接受的。“不能用廉價的筆觸,引起廣發的共鳴。”這是電影市場的病,也是音樂市場的病。

不可否認,現在的華語音樂市場層次不齊,有質量的有高度的歌曲不多,但是這樣點評是不是缺少了一丟丟直戳痛點的勇氣。可謂是,看似疼痛毒舌,其實無關痛癢。


總的來說,《天賜的聲音》要想扭轉市場,光靠現在這樣的格局是不夠的,節目PD是不是應該稍微改變一下現在這樣的劇本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