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裁判故事|从足球场上11人之1到绿茵法官,一个00后身份转变

我的裁判故事|从足球场上11人之1到绿茵法官,一个00后身份转变

白淑辉检查队员证件

白淑辉,一名大兴区零零后裁判员。留着长发的她有着一个男孩儿名,骨子里对足球的执着,也使她显得与别的小姑娘十分不同。

从小接触足球,初次参加裁判培训便展露锋芒

我的裁判故事|从足球场上11人之1到绿茵法官,一个00后身份转变

球员时期

从小受环境影响,白淑辉早早就接触了足球。刚告别小学生活,她就和队友们一同离开了家乡江西景德镇,来到北京,开启她的足球之路。踢球时,白淑辉参加过大大小小的比赛,赢过也输过,笑过也哭过。

从小队员时代开始,她就慢慢感觉到自己与旁人的不同,不同于哪里呢?队友之间总是互相谈论一些技战术打法和对手表现,而她的注意力不知何时转到了绿茵赛场上执哨的黑衣法官身上。

还是运动员时,每当觉得裁判员的判罚对球队不公时,她们责备、谩骂,甚至觉得裁判水平不够,比赛结束后甚至不屑握手。她们总觉得,这球如果我是裁判才不这么处理呢,我要是学了裁判肯定比他们强,才不会让场上出现这么多争议呢!

但自始至终,让白淑辉难以理解都是,裁判员们为什么要承受风吹雨淋、球迷的调侃、球队的压力,是什么让他们一直坚持?

出于对裁判员这个身份的好奇,她怀着对足球的兴趣和年轻人的满腔热血,正式参加了裁判员培训班,目标是成为一名优秀裁判员。

因为很早就对裁判员这个职业有所关注,裁判员在场上的角色、足球竞赛规则、基本动作手势...这些她都早有了解,第一次参加培训班便崭露头角。

裁判实践的第一课,也是最难忘的一课

我的裁判故事|从足球场上11人之1到绿茵法官,一个00后身份转变

执法中

虽说当运动员时有那么多“豪言壮语”,对裁判员有些许不屑,但当白淑辉第一次正式以裁判员的身份亮相绿茵场时,连热身活动时都是哆嗦的。好在裁判监督给她加油打气,这份鼓励给了她巨大的勇气。

那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比赛,双方激烈对攻,发生了许多肢体接触。守方队员急于破坏出球,草率出了一记“扫堂腿”,正当一名队员挥拳霍霍准备给对手迎面一击时,主裁预判到情况,及时用诙谐和善的言语巧妙地化解了矛盾。

类似这样或更加复杂严重的犯规在那场比赛中还有很多。哪怕仅仅是做为助理裁判员,一整场下来,白淑辉在边路一直都心吊在嗓子眼里。因为双方身体动作接触的太多了,发生暴力行为的场面可能一触即发。但最后的结果却是出乎意料的和谐,并不像比赛开始前充满浓浓的火药味。

赛后休息时,白淑辉去向裁判员讨教:“您为什么没有直接罚下或者处罚那些球员呢?”

裁判员反问道:“你踢球时有冲动或者不小心犯错误的时候吗?”

她说:“肯定有啊。”

“人无完人,不能因为球员的一个错误就去一棒子打死或完全扼杀他。”接着,裁判员问她:“这场比赛有多少人参与激烈对抗了?

“很多人啊 ,几乎全部。”

裁判员继续问:“那你觉得刚刚的比赛进行的怎么样?”

出于足球运动员的本能,她的想法脱口即出,“很激烈啊,也很精彩,毕竟双方都在较着劲咬牙想拿下这场比赛。”

说完,她瞬间理解了裁判员的那句,“这就是足球比赛的魅力所在,身为一名裁判你要学会掌控比赛走向,合理利用你的专业理论,不忘乎足球竞赛规则的基本精神。”

这是白淑辉裁判实践的第一课,也是最难忘的一课。

不只是兴趣爱好,更是责任担当

我的裁判故事|从足球场上11人之1到绿茵法官,一个00后身份转变

参加培训

始于心动,忠于感动。尽管高三的课程繁忙而紧张,白淑辉仍然坚持一有空余时间就积极报名参加比赛实践。渐渐地,她意识到,现在的想法与最初对裁判的印象已截然不同,原来足球裁判员不只是一份爱好兴趣,更是一份责任担当。每个裁判员看似小小的付出,都是在为打造优良的足球环境做贡献,在为足球事业的发展做贡献。在这个过程中,有劳累不说,有诋毁不惧,有困难不弃,白淑辉相信并一直笃定的是,中国足球的前途是明亮!“再见应是山高处,以终为始的人生才没有遗憾。”这是白淑辉给自己的新年寄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