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情緒變化很大,家長要如何教孩子管理情緒

對於大多數家長來說,要讀懂孩子的情緒和內心是困難的,所以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只能針對孩子的行為來做出反應,經常不知疲倦地教孩子怎麼做、哪些行為是不對的等等。

這種只將關注點放在孩子行為上的育兒方式,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沒有被父母理解,於是孩子會哭鬧、會耍賴、甚至會做出一些偏激的行為,最終導致無計可施的家長忍無可忍,對孩子進行打罵,其實孩子的這些看似無理取鬧的做法。

孩子的情緒變化很大,家長要如何教孩子管理情緒

只是希望藉此引起父母對自己的關注和理解而已。孩子是在與父母的相互作用中,來逐漸認識自我存在、自我價值及學會如何應對各種情緒的方法的,孩子的很多行為傾向也都是是在與父母之間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

當孩子不聽話、哭鬧時,在問"孩子到底怎麼了"之前,家長應該先問問自己"作為父母,我到底有沒有真正感受孩子的內心?"。

這種提問方式轉變的背後是與孩子溝通方式的轉變,通過這種方式,家長的關注點會從孩子的行為轉向孩子的情緒上來。

孩子的情緒變化很大,家長要如何教孩子管理情緒

讀懂了孩子的情緒有助於實現與孩子的真心交流,讓家長學會包容孩子,使得與孩子之間積累信賴,增強聯繫紐帶,進而使親子關係變得更加親密。

如果家長無法讀懂孩子的情緒,不能接納和包容孩子,那孩子很容易因為自我尊重感缺失而變得不安,繼而做出極端行為的可能性也會變大。

經常看到新聞報道有點孩子因為學習成績不好等原因而自殺,這類事情背後的原因必然很複雜,我們不能以偏概全,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個人如果愛自己、尊重自己,那他絕對不會輕易結束自己的生命。

而愛自己和尊重自己的前提,是對自己有正確的認識,並能夠坦然接受。而做到這一點的第一步,就是要了解自己的情緒變化,並學會正確對待和妥善處理,既要正確認識自己的內心情感。

孩子的情緒變化很大,家長要如何教孩子管理情緒

何為正確認識自己內心的情感呢,是指不但要接受快樂和幸福的情感,還應該對憤怒、悲傷、害怕和恐懼等情感也能夠坦然接受,使自己的情感、內心想法和行為相互和諧、平衡。如果可以正確接受自己的內心情感並靈活應

丹尼爾戈爾曼博士的長期研究結果表明,相比智商高、成績優秀或家境富裕的人,情商高的人的幸福指數更高,而且情商可以通過後天訓練來提高。

孩子的哭鬧、發脾氣或大喊大叫等行為,讓家長咋看起來很不可理喻,但其實這些行為是孩子用來表達自己情緒的嘗試。

孩子表達能力有限,只能感受情緒,並不懂得情緒為何物,也不懂得用恰當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當前的情緒,只好用哭、喊叫等單一的方式來發洩自己的情緒。

孩子的情緒變化很大,家長要如何教孩子管理情緒

面對孩子的這些行為,家長的回應是選擇採用忽視甚至是打罵,還是試圖耐心去理解TA的情緒,將帶來完全不同的結果。

當孩子的情緒被家長讀懂時,孩子能夠很快恢復平靜,如果家長能配合適當的引導,孩子能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並且逐漸學會用更準確的言行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孩子就能夠更輕鬆地與外界相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