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軍人才,多有這5個特質


人,往往是企業家最困擾的問題。冉濤,曾用了不到三年時間,從人力資源門外漢,成為華為全球人力資源專家。他是深入其中的局中人、觀察者,亦是諮詢公司的創始人。在一次專訪中,冉濤表示:“如果要用一句話總結華為人才的管理核心,我認為就是,選好人,分好錢,擺好隊形,打造一支鐵軍。”


來源:正和島(ID:zhenghedao)

作者:冉濤 華為前全球人力資源專家、百森諮詢創始人


領軍人才,多有這5個特質


一、要打造很牛的團隊,而不是追求豪華的陣容


當一個企業老覺得自己各方面很難的時候,根本的問題是沒找到領軍人才。

華為一年增長1000個億,而我們有時候增長1000萬都覺得很難,本質的競爭是人的問題。

很多處在發展期的老闆,最大的感受就是我吸引不來牛人。

但我經常講,第一,企業是不是把這個臺子造的很結實?別是草窩,鳳凰肯定不來,首先這個底子得稍微好一點。

第二,老闆得去幹什麼?兜售夢想。不是說讓人力找了一圈,讓他給你找人,是要你自己親自兜售夢想。

早期華為什麼也沒有,任正非親自面試,1個小時的面試,他一個人就講了50分鐘,最後就問你來不來。

靠這個辦法,招進來一群非常有能力的人。你看孫亞芳,看現在輪值董事長鬍厚崑,都在營銷上各具特色,非常能幹的一個群體,彌補了任正非的短板。

老闆不要指望說牛人會因為工資高就到你這兒來,這點錢人家肯定不願意來。

牛的人只有理想才可以把他聚集在一起,錢肯定聚集不了,這不只是錢的問題。所以雷軍才說一把手要有70%的時間用在選人招人上。

越是起步階段,越要組建起一個很牛的隊伍,而不是追求“豪華”團隊。

“豪華”兩個字,一定是別人在哪裡認證了成功,到你這兒豪華了。人最有價值的階段,是和一個團隊一塊兒,跟英明的老闆去打拼的那個階段,而不是功成名就的時候。


二、忠不忠誠重要嗎?能幫你成就大業的才是人才


如何知道誰是牛人,這也是很多老闆的困惑。很多時候是聽說這個人是華為來的,很好。那個人是騰訊來的,很好。

其實不一定,很多老闆會在識人上很多當。

別人在華為成功了,在阿里成功了,你不知道他的成功剛剛過了高峰階段,到你這個舞臺上能不能從0到1,再幹一遍髒活累活了,不一定的。

其實這些人,他的成功是平臺很偉大,他在上面做的也不錯,聰明人藉助一個平臺,構建了今天的點。

這部分人可能到了其他企業,來回用老經驗,砸下去不成,換個地方再耍。如果花了大價錢,找到的是一個成熟平臺的複製人,那企業家就會很受傷了。

所以一定要洞察什麼是真正的人才。

比如復星的郭廣昌剛剛發了一個文章(我曾給復星打過工),他說不要跳槽的人,這個就叫以偏概全。

不能簡單說這個人跳了兩次槽就不是人才。比如李世民還用魏徵呢,魏徵是從他大哥那裡投奔過來的,難道你說他就是叛徒嗎?不是的。

所以,要洞察人才本身,看什麼人能夠幫你成就大業,而不是看停留在忠誠與否,這些東西都是表面的。


三、華為招什麼?招10年以後能成為帥才的人


華為從1997年,就對校園招聘非常重視。當年華為就掏機票,讓一大批對口院校的研究生飛到深圳玩,包吃包住。所以來了很多人,覺得不錯就留下來了。

今天華為的好多高管,比如餘承東這些,平時在公司可能都看不到,但是校招的時候,一定會奔赴到各大高校去。

2009年華為開始招芯片的人才,當時的負責人何庭波,一來就抱怨說,“任總說給我兩億美金一年,花不了就把我幹掉。”

然後我們另外一個高管就說,那你就去招人去。

中國最好的芯片電子專業,就數清華大學和復旦大學。

何庭波那麼大的一個領導,請整個微電子專業的研究生吃飯,然後動員人家來華為,一場一場的動員別人。

為什麼有這個重視程度呢?華為的校園招聘,究竟招什麼?

招10年以後能成為華為帥才的人。

其實企業的紅利,就是收割了人才的紅利。人家還沒有成功,他還不知道自己是人才,結果被你選中,在你的舞臺上獲得成功了,這是最大的紅利。也是企業經營最重要的一點。

華為前董事長孫亞芳,早在2006年就提出了選領軍人才的5個標準:主動性、概念思維、影響力、成就導向、堅韌性,然後從學生裡去挑人。

13年來,華為用這套機制,通過大量篩選,獲取了很多優秀的人。

所以不是說沒有人才,人才永遠是有的。但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企業對人才的評判標準到底是什麼,這個問題很重要。

我們不妨先來了解一下華為的領軍人才五項素質:


01

主動性


人在工作中願意投入更多精力,善於發現和創造機會,甚至提前預測採取行動,就叫主動性。


庸才,幹什麼都不主動。幹才,就能主動幹事。奇才,主動思考,快速幹事。將才,未雨綢繆。


華為今天在芯片上的成就,其實是從十年前就開始佈局的,這其實非常典型,是任正非一貫未雨綢繆的體現,屬於主動性的層級。不僅任總如此,華為有一批這樣的領軍人物。

任正非在接受外媒採訪時曾經說,華為不僅5 G做得好,微波也做得好,這兩個結合起來在全世界範圍內華為做得最好。

其實早些年,任正非認為微波沒多大用,提出把整條產品線砍掉。

結果兩年後,華為開拓非洲市場,發現埋光纖不現實,建基站成本太高,微波才是最低成本的通信工具。

任正非非常後悔。沒想到這個關頭,之前的負責人站出來說:任總,沒問題,我們研發的微波,已經可以交付產品了。

原來,當時這個業務總裁,憑藉自己的市場嗅覺,認為這是個好產品,就偷偷在他的人力預算裡擠出幾十號人研發微波,埋頭苦幹了700多天。

這就是主動性的最高級,未雨綢繆的將才。


02

概念思維


我們常說要找聰明人。那聰明和不聰明的區別在哪裡?就是概念思維。

在面對不確定現象時,能高屋建瓴,一語道破,往往是有大結構思維的聰明人。


庸才,碰到問題,想不清楚,弄不明白。幹才,根據過去的經驗,進行簡單類比。奇才,以點帶面,觸類旁通,甚至掌握規律,在不同行業遊刃有餘。將才,深入淺出,道破本質。


1997年,李一男在華為領導無線產品的開發。

當時在這方面,華為沒有任何積累,李一男就從國外搞回一張產品說明書,從一張紙開始,構建起了整個華為無線產品開發系統的龐大體系。

李一男能創造這樣的奇蹟,就是因為他能洞穿事物的本質,能夠預測未來會怎麼樣。這就叫做將才,能深入淺出,直擊本質。


03

影響力


影響力就是人和人之間的一個場。這個場是個人魅力所構成的天然資源,是人和人相互影響的方式。


庸才,表達不清楚,說話別人不信。幹才,採用直接說服,擺證據講事實。奇才,換位思考,用別人想聽的話去解決別人的問題。將才,用綜合策略,讓人群信服我。


有大將之風的人,綜合影響力是極強的。我講了很多的東西,我不說服你,但是我用綜合策略讓你信服我。

比如說宗教,這就體現的非常深刻。你看宗教給我們交換的啥,啥也沒有。但那麼多人,越有錢、越有權的人會信奉宗教。從全世界角度,一千多年都是這樣的,所以這個綜合影響力是極強的。

這就像任正非成為商業界的教父一樣。

你看他沒有到一個公開場合給人上課,他從來不出來,但是一個採訪、一篇文章,都會被大家反覆推演,為什麼?這就是綜合策略。

影響力是一個能量場,當你的影響力越大,可以影響的人就越多。


04

成就導向


成就導向就是自驅力。

對自己的定位是小富即安?還是願意從事挑戰性的工作?有沒有在工作中追求卓越的願望?


庸才,安於現狀,不求進步。幹才,有工匠精神,追求更好。奇才,自設富有挑戰性的目標,壓根不需要上級設定。將才,為了獲得更大成功,權衡代價和收益,敢於冒險。


企業家的特質就是敢冒風險,不管是李嘉誠、許家印、馬雲……這些商界的成功者,哪個不是敢冒風險。所謂富貴險中求,這些人天生有著創業的基因。

有大將之才的人,天生偏好高風險。不需要去賭某個人以後會不會成功,只要看他敢不敢冒著經過評估的風險,做出重大決策,就知道了。

餘承東2011年臨危授命,負責華為終端。當時的華為手機沒有品牌,質量也一般,都是給運營商做定製,營收不過一兩百億。

餘承東斷臂求生,宣佈不再代工,要做自己的品牌。這是需要冒極大風險的,可以說是置之死地而後生,最後把這個業務提到了一個驚人的高度。

你看今年,華為手機上半年出貨量1億多臺,佔了8成的中國高端手機市場。

這就是能預估風險,又敢於冒險的將才。


05

堅韌性


聰明的人往往堅韌性不夠,韌性夠的人又常常衝勁不足。但最終能成功的人,不一定要極為聰明,但一定要能堅持。


庸才,遇到困難就趴下。受不了批評,經不住壓力。幹才,壓不垮。勤勤懇懇任勞任怨,但一定能對結果負責。奇才,幹得成。不僅能頂得住壓力,還能把事情幹成。將才,不受制於壓力,還能把風險化解掉。


我們看歷史上傑出的人,在大風大浪面前,為什麼那麼淡定?因為他有能力把風險和困難化解掉。

所以你看今年任正非遇到了美國這麼大的打壓,但是好像覺得他談笑風生,一會兒給你講講教育,一會兒講講破飛機,你好像感受不到他的那種恐懼。

這和中興被打壓的時候,是完全不一樣的一個狀態。現在我們才看到,有底牌,所以不怕,能夠化解這種風險。

最後這個堅韌性,是很重要的是底部。因為成功一定是有很多曲折的,沒有一個堅強的底部,一定是一打就被打穿了,人生就再也沒有機會了。

所以我經常講,人生的高度不是你起步的高度,是你反彈的高度。比如鄧小平的三起三落,真的是反彈的高度。

當一個人能把苦難化解掉的時候,其實就沒困難了。


四、別老想著收割人才,拿來主義是不行的


華為13年來,一直用這5個標準,人才隊伍的沉澱就不一樣了。

做企業,一定要抓住從底層開始選人才,別老想著收割別人。真正優秀的人,哪有那麼容易讓你收割呢?

所以,人才這個事情,要著眼於自己人才通道的建設,拿來主義是不行的。

如果企業在關鍵階段抓不住人才紅利,幾年以後就沒有機會抓了。

人才最終影響的是公司的戰略發展,影響的是企業能不能抓住機會。這才是最關鍵的成本。

我自己創業做諮詢,給20多個企業做過幹部評估。2300多人,只有5個人,達到了5個維度上都是奇才。

這20多個企業中,很多公司都推了光頭,一個都沒有,所以這就是人才的差別。

有一些老闆就問我說,人能不能培養。我說人的基因是天性的,你不要幹這種傻事,不要指望能通過培養,去改變一個人底層的素質。

他說那怎麼辦,我們沒救了。

我說不是,不要絕望,你不要跟華為比,你是跟你的競爭對手比。

競爭對手有庸才,咱們把庸才幹掉。把什麼都不願意乾的人,小富即安的人,先把他換掉,我們就能比對手厲害。

接著我再看一看,能不能再找一點奇才,一步一步來,從幹才置換到奇才,我們就是行業第一。

人才的升級是一個過程,不要著急。

當團隊的大部分人,能在5個方面達到奇才時,你一定是世界上頂尖的公司,像成吉思汗的鐵軍一樣,真的是這個邏輯。


五、結語


企業學華為,照搬是不適合的。我們今天學完,明天就要成為華為,也不現實。

企業要學的是華為成功的這種過程,要立志在這個行業裡做到第一,有雄心但是更要容忍過程的不完美,最關鍵的是每天的改進。對華為來講,叫“小改進,大獎勵;大建議,只鼓勵。”

你不要整那麼大的事情,每個人把自己手頭的工作做得更好,一個公司合起來,就是非常了不起的進步了。

當你掌握人才的這個規律,掌握了發展的規律,就猶如黑暗中行路,你有了一盞燈。只要抓住這個點,企業一定會在行業裡做出領先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