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新生兒哭的時候第一時間該如何去判斷?

嚴藝傑


你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希望我的回答能夠給您帶來幫助。

十月懷胎終於和寶寶見面,寶寶就像是一個小天使一樣降臨在你身邊,白白嫩嫩的很可愛,卻有時又像個小惡魔,哭哭啼啼鬧個不停。但是他們有沒有辦法告訴你哪裡不舒服,只能用哭聲來到表達自己的不適。

有時候即使剛給寶寶喂完奶,也可以嘗試再次哺乳,因為有的時候寶寶雖在在喝奶,但會出現還沒吃飽就睡著的狀況。

要勤查看寶寶的尿布是不是溼了髒了,這會讓寶寶感覺到很不舒服,而且潮溼也會刺激寶寶的皮膚。經常剛改寶寶換完衣服或者尿布,下一秒寶寶就又尿了,寶寶的尿量很大,家長們需要經常看看寶寶的紙尿褲有沒有變髒。

或許有時將寶寶裹得太緊,導致寶寶身體不適感到緊悶,或者看看小寶寶有沒有被自己的小指甲撓傷等容易讓寶寶引起不適的情況。

要經常帶寶寶出去散散步,寶寶也是需要新鮮空氣的,按時帶寶寶出去溜達溜達。可以用嬰兒揹帶,抱著寶寶或者把孩子放在嬰兒揹帶裡,這是可以幫助寶寶平靜下來的很好的辦法。

很多人都會發現,在小寶寶出生後,自己做了爸爸媽媽的那一刻起,就會經歷與多有趣的事情,會發現小寶寶會非常喜歡聽媽媽傳遞來的低沉的說話聲。比如當寶寶在哭泣時,此時媽媽將孩子抱起來,在孩子的耳邊輕聲地哄哄安慰一下,小寶寶大多時候都是馬上或者一會兒就停止哭泣了。

再比如,有的時候,可能媽媽只是將寶寶抱在懷裡,說一些沒有意義的詞語,比如輕聲哼吟著什麼不成句的語調,寶寶也能很快的平靜自己的情緒。爸爸媽媽和孩子之間,是有著很多的情感交流的,家長們可以多和寶寶之間多說一些寶寶語。

有的人說的,不能寶寶一哭就抱,這樣會養成習慣,其實也不完全是這樣的。寶寶剛出生是需要很大的安全感的,這個時候是需要媽媽把寶寶抱在懷裡給予安慰的。對於剛出生不久的寶寶來說,媽媽最好是能夠多抱抱小寶寶,這樣可以給寶寶很大的安全感。

如何讓寶寶停止哭泣?

寶寶們的哭鬧往往會讓寶爸寶媽們手足無措,寶寶年紀太小,無法用正確的方法暴打自己的感受,只能扯著嗓子哭個不停,往往都已經是將嗓子哭的沙啞還不停止,寶寶們有的時候會沒頭沒腦的哭個不停,這個時候寶爸寶媽們就要學習一下如何正確的讓寶寶停止哭泣呢?

首先,對於較小的寶寶,可以把寶寶放在搖籃裡輕輕搖晃,一定要注意輕輕地,幅度不要太大。大一點的寶寶可以抱著或者放在推車裡出去走走,換個環境,或者放點音樂一類的轉移寶寶注意力。或者把水注入盆子發出流水聲,讓寶寶聽幾分鐘。

給寶寶一個帶聲音的玩具,讓寶寶自己弄出響聲;將寶寶貼近媽媽的身體,橫放在媽媽的腿上,讓寶寶肚子朝下,輕輕拍寶寶的背。給寶寶喂一點溫水或者再喂一次奶也是個好辦法呢。

試著轉移寶寶的注意力,其實很多時候,寶寶的苦惱都是因為對於環境的不確定和恐而造成的。所以在寶寶不停地哭鬧時,不放讓她恢復到在媽媽子宮時的模樣,先讓他側躺下來,用小毯子為她做個襁褓,然後把他輕輕的抱入你的懷中,用你的胳膊幫他保持身體蜷縮,然後輕輕的搖晃,他就會平靜下來。

另外,媽媽也要輕鬆地面對寶寶寶寶哭鬧這件事情,不要過於緊張,對於寶寶而言,哭的時候肺部也是獲得了鍛鍊哦。


孕期育兒小貼士


大寶兩歲,小寶一歲半,分享一下我的育兒經驗,通常情況下,寶寶哭了,我們會第一時間抱起來,但是這樣也未必是對的,一開始我也這樣做,尤其是晚上正睡覺時,寶寶一哭,就覺得孩子特別需要媽媽,趕緊抱起來,結果把自己也弄的疲憊不堪,那麼正確的做法還是怎麼樣呢?

一,[比心]首先要排查,看看床上是否有什麼東西或者寶寶的衣服啥的絆住了孩子,使他產生不適?

二,[比心]要觀察,如果沒有上述情況,要觀察寶寶,如果只是哭了幾聲,要把孩子側過來,抱在自己懷裡,手心微空,輕拍寶寶,新生兒是個神奇的生命體,他是有思想的,因為一直呆在媽媽肚子裡,出生後的一段時間,其實他很“難”,他需要適應現在的環境與生活,尤其需要安全感~

三,如果輕拍之後,孩子還是在哭,[比心]就要考慮寶寶是否餓了,一般新生兒沒有固定的餵奶時間,把手指微曲,放在寶寶嘴的兩邊,模仿餵奶情景,在嘴兩邊輕點幾次,如果孩子張著嘴找來找去,就是該給寶寶進食了。

四,如果以上情況沒有緩解寶寶的哭聲,就要[比心]考慮寶寶是否有不舒服,有發熱的情況或者其他,建議家裡常備寶寶常用退燒藥,非接觸式紅外線體溫計或者水銀體溫計(水銀體溫計量的更準)

五,[比心]如果各種情況都沒有,多半就是寶寶在淘氣,想讓抱一抱,那就抱一會兒,他就又安然入睡了~

希望我的經驗能幫到您,在照顧寶寶的時候,要多注意總結寶寶的一些生活規律,這樣帶娃會輕鬆一些[玫瑰][玫瑰]



破殼的小壞球


哭是新生兒的一種表達方式,他通過哭聲來傳遞他的信息。

當新生兒哭的時候我們第一反應往往都是他餓了,該餵奶了。可有時候喂完奶了新生兒還是哭,所以說新生兒的哭聲是他表達的一種方式,他不會說話了只能通過哭來告訴你他需要什麼。我們一起看看,新生兒的哭聲傳遞的是哪些信息。

1.餓了,新生兒餓了就會哭,他們的胃容量很小,每次喝的奶量不多,而新生兒排洩也比較多,所以很容易餓。還有就是母乳不足的情況下,新生兒吃不飽也會哭。

2.拉了,新生兒要排胎便,每天拉幾次,每次拉了,新生兒感到不適就會哭鬧,這時候我們就要查看新生兒的尿不溼是不是髒了或者滿了,及時給他更換。

3.不適感,新生兒出汗多或者穿的衣服裡面有東西刺到他,也會發出哭聲,在我們喂完奶、換了尿不溼,寶寶還是哭的時候要檢查寶寶是否出汗了,衣服是否穿多了,或者衣服裡有沒有什麼東西引起寶寶的不適等。

4.腹脹氣,新生兒的胃腸功能很弱,餵養姿勢不當很容易引起寶寶脹氣,寶寶就會哭鬧不止,如果寶寶連喝奶都不能安撫的情況下,就要考慮是否脹氣了,幫寶寶按摩腹部,緩解寶寶的不適。

5.生病,新生兒生病了也會哭鬧,在寶寶哭鬧不安的時候,我們給寶寶量體溫有沒有發燒,或者寶寶有沒有咳嗽等症狀,如果發現寶寶有沒有生病現象要及時帶寶寶去醫院看醫生。

6.吐奶或者嗆奶,新生兒胃是平的所以喝奶後很容易吐奶,當寶寶吐奶嚴重,或者嗆奶引起寶寶的不適,寶寶也會哭。每次餵奶後我們都要給寶寶拍嗝,減少吐奶的情況。

7.想要媽媽的關愛,新生兒都是躺著的,在躺累了後,他們也想要換個姿勢,想要媽媽抱抱,所以這時候就會發出哭的信號。很多人怕抱習慣了,其實小寶寶也是需要關愛的,抱那麼一下不會成為習慣。

小小哭聲,代表著寶寶要跟你說的千言萬語,所以當新生兒哭的時候我們一定要第一時間去查看他,及時知道他的需求。


全職寶媽小包


您好,我是「京媽說」,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剛出生一個月的寶寶,叫做新生兒,你這個月的寶寶大部分時間在睡覺,睡醒來會肚子餓吃奶,吃飽了又會尿、會拉,而剛出生一個月的寶寶又不會說話,不管是餓、尿還是拉,有生理需求時都只會用哭來表達。

不過需要新手爸媽明白的是:“哭”是新生兒寶寶表達需求的“最終大招”,只有寶寶“反應給媽媽他的需求後”沒有得到滿足,才會選擇“哭”這個表達方式。


當新生兒哭的時候第一時間該如何去判斷?

前面也說了,新生兒寶寶哭 可能是有上面說的這些“生理需求”

還可能是“沒有安全感”,畢竟剛從媽媽溫暖的肚子裡來到這個陌生的世界;

還有可能是“寶寶身體不舒服”,用哭的方式給爸爸媽媽發出“求救信號”。

那當新生兒寶寶哭的時候,如何第一時間去判斷到底是哪種情況呢?新手爸媽們可以用“排除法”來判斷。

第一、有生理需求

可能指數:★★★★★

對於新生兒寶寶來說,哭的時候,最可能的原因就是有“生理需求”,包括餓了、尿了、拉了,因而媽媽要首先考慮這幾點。

但是,又如何判斷是這三種裡面的哪種呢?

▶ 第一步:看寶寶是不是餓了。

每次餵奶,媽媽要看下時間,記好是幾點餵奶,新生兒寶寶差不多兩小時餵奶一次,所以寶寶哭的時候,媽媽要先計算下時間,看是不是到餵奶時間了,寶寶給“餓哭了”。

▶ 第二步:看寶寶是不是尿了。

當寶寶尿了,感覺不舒服的時候,也會給寶寶一個“信號”,若媽媽沒能及時發現,可能就會用“哭”這招了;如果還沒到餵奶的時間,可以摸摸寶寶的尿不溼或看看尿布是不是該換了;一般餵奶後寶寶會尿。

▶ 第三步:看寶寶是不是拉了。

相比小便次數,每天大便的次數要少些,但當寶寶哭的時候也可能是拉了,所以查看尿不溼的時候,可以從尿不溼側面拉開點看看,順便注意下是否能聞到臭味,根據這兩點來判斷寶寶是不是拉了。

若是拉了,就一定要及時更換尿不溼了,哪怕是剛換完的尿不溼,也要換掉,不然寶寶的小屁屁浸泡在大便裡,很容易發生紅屁屁,這點不能大意。


第二、 沒有安全感

可能指數:★★★★

如果前面三步排除完後,發現寶寶都沒有,那也可能是寶寶就是“單純的求抱抱”,想聽聽媽媽的心跳聲、想感受下來自媽媽的溫暖。

剛出生的新生兒寶寶,缺乏“安全感”,當寶寶聽到一個不太大的聲音時,都能被嚇一跳,甚至嚇哭。

那爸爸媽媽不妨多陪陪寶寶、多抱抱寶寶,也可以給寶寶裹襁褓試試,睡著後可以把被子掖的緊點,這樣都有助增加寶寶的“被束縛感”,而增加安全感。

京媽還看到過有聰明的媽媽,會自制一個“手型模具”,當寶寶睡著後,放在寶寶身上,以增加安全感。不過不建議輕易模仿,一定要注意安全。


第三、身體感覺不舒服

可能指數:★★★

若是寶寶沒有生理需求時哭鬧,除了沒有安全感外,還可能是身體不舒服了,比如寶寶覺得冷、覺得熱、覺得“太束縛”、覺得肚子脹氣不舒服等,而這些可能的情況,也需要媽媽一一排除,最終找出原因。

第一步:看寶寶是不是“冷或熱”。

這點,媽媽是可以根據自己對室溫的體感來判斷的:

  • 比如自己也覺得有點冷,或是自己穿的比較多、而寶寶穿的相對較少,那寶寶可能就是冷;

  • 當自己感覺熱,家裡溫度的確高的時候,寶寶也可能是熱的難受,可以適當減衣減被。

然後,再去摸摸寶寶的後頸部,若是溫熱的那就不冷,若是溫熱溼潤的那就是熱了。

第二步:看寶寶是不是“太束縛”。

有些地方,有給寶寶“裹襁褓”裹得很緊的習俗,甚至還要綁起來,這樣就會讓寶寶感覺很不舒服,寶寶想要活動活動的時候,胳膊腿都施展不開,那也會哭。

所以,給寶寶裹襁褓可以,但是不要裹得太緊,限制了寶寶的活動。

第三步:看寶寶是不是有“腸脹氣”。

如果前面兩種情況都沒有,那也可能是寶寶存在“腸脹氣”,讓他感覺很難受,就會通過“哭”的方式,來向爸爸媽媽發出“求救信號”。

如何判斷寶寶是否有“腸脹氣”?

  • 寶寶的肚子看上去鼓鼓的,摸上去感覺有些硬,有脹氣;

  • 寶寶經常放臭屁,有時候會屁中帶屎;

  • 寶寶經常有憋勁兒、蹬腿的表現,甚至臉都憋得通紅;

  • 每天固定時間點的哭鬧,甚至餵奶都不能緩解。

當寶寶有這些表現的時候,就說明寶寶可能有“腸脹氣”,爸爸媽媽就要幫寶寶緩解和做好預防了。

如果寶寶有“腸脹氣”該怎麼辦?

  • 哭鬧時可以試試 飛機抱、熱敷肚子、裹襁褓、聽白噪音 等,一般可以緩解;

  • 平時要每次餵奶後給寶寶拍嗝,經常順時針方向按摩肚子、做做“蹬自行車”的動作、奶瓶奶嘴合適、餵奶方法正確 等,這些都有助於預防和緩解腸脹氣。

以上就是寶寶哭的可能原因,而新手爸媽可以按這樣的順序來排查寶寶是哪種情況,進而及時的幫助寶寶“解決問題”,這樣可以防止寶寶哭鬧加重。

希望我的解答可以幫到您,也祝寶寶健康成長!


京媽說:醫學專業、營養師媽媽,母嬰原創作者,分享專業實用又接地氣的孕產育兒知識,幫助您靠譜孕育,歡迎點贊、關注和轉發。


京媽說


新生兒哭的原因有很多種,如果你是第一次為人父或為人母,應該多學習育兒知識,這樣能在孩子哭的時候做出相應對策。孩子第一時間哭你從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首先判斷孩子是不是餓了。

新生兒的餵養方式是定量多次,剛開始只需每次吃20-30ml,安需餵養即可。隨著孩子慢慢長大,每次的餵養量可逐漸增加。

2.孩子是不是要拉粑粑,或者是尿尿。

孩子剛開始拉屎尿尿,就會哭鬧,剛開始鬧騰,過一會你再去觀察,可能就是要尿尿或者拉屎。及時為孩子更換尿不溼,也要注意觀察孩子粑粑的顏色及狀態。

3.孩子困了。

孩子困急了睡不著,就會出現哭鬧的狀況。這時候你需要更多的方式來哄孩子睡覺。

a. 選擇抱起來走走的方式,邊走邊輕輕拍打孩子屁股。

b. 把孩子放在搖搖椅上,搖晃著孩子睡。

c. 孩子睡覺時,陪在孩子身邊,讓孩子有安全感,這樣孩子醒後不容易哭鬧。

4.身體不舒服。

如果孩子一直持續性的哭鬧,而且精神狀態不好,你就要考慮是不是孩子身體不舒服。孩子現在無法表達,只能通過這種哭鬧方式向你傳遞信息。這時候你要帶孩子去兒童醫院,聽從醫生的建議。

以上就是作為二胎父親的一些經驗,希望我的一些經驗能夠幫助到你,有任何關於孩子的問題可以探討。




貝殼成長記


榮升為父母,在收穫幸福的同時,也多了一份責任。最讓人擔憂的應該就是面對嗷嗷大哭的小嬰兒時,因為經驗不足無法解讀寶寶的哭聲而手足無措。小小孩剛出生沒多久,面對遇到的所有不順心只能通過哭來宣洩。因此,如何應對寶寶哭,變成了父母的必修課。

寶寶和新手父母間不可或缺的“哭”

哭,不僅僅只是寶寶的語言,更是父母與寶寶建立親密關係的紐帶。不管是哪一種的親子關係,都是從新生兒的哭聲開始的。哭聲引導父母去了解孩子,引導父母與孩子建立獨一無二的親子關係。

  1. 寶寶哭,是在主動向大人傳遞信號。寶寶有需求,會通過哭聲來示意大人,大人根據自己的判斷來幫助寶寶,達成寶寶的心願,看似只是平凡的帶娃工作,但其實這是一個雙向溝通的過程。
  2. 通過“哭”發出請求幫助,需求得以滿足以後寶寶才可能對父母產生依賴感。父母能真正幫助解決孩子需求的工作做得越好,寶寶給予的配合越高,親子關係更和諧。
  3. 通過寶寶反覆哭到父母嘗試解決問題的相處模式,逐漸磨合出雙方都接受的相處模式。這也是決定自家寶寶最終成為父母口中的“惡魔寶寶”還是“天使寶寶”的基礎。

哭,是必不可缺的親子關係語言。同時,父母對自家寶寶哭聲的解讀和反應對今後帶娃模式、親子關係都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由此可見,當寶寶哭的時候,父母給予什麼樣的反應也是非常重要的。

新生兒哭的第一時間如何做?

對於剛出生的嬰兒來說,他們的需求其實很簡單。這個時期因為突然離開溫暖的母體,所以除了生理需求以外,大部分時候哭只是為了尋求得到更多的心理安撫。因此,對新生兒哭的解讀原則上可以從先排除生理需求上著手,是否餓了、尿了、冷了等。如果在排查過後發現一切都正常,應該將安撫的重點轉移到提供安全感上來。

寶寶哭的第一時間,不要急於用某一種固定的方式去哄。

面對還不會用語言表達需求的寶寶,不建議不分情況就抱起安撫。第一,這樣盲目的安撫行為不僅達不到幫助寶寶解決問題的目的,還可能因此而讓寶寶更不舒服。第二,一哭就抱,一旦某一次的安撫達到效果,就很容易讓寶寶形成依賴。因此,當父母聽到寶寶的哭聲,第一時間應該去嘗試做解讀,而不是急於用固定的方式重複去給寶寶提供建立不良習慣的機會。

哭聲的解讀

有經驗的老人或者月嫂聽到寶寶的哭聲以後,就能夠很快地解讀出寶寶的需求,做出及時響應。小寶寶在他們面前,就如同可愛的小天使,吃好睡好。不是他們有多高超的技能,更不是他們有什麼魔法,而是他們有豐富的經驗來正確解讀寶寶的哭聲,能夠做到聽音辨意。

  • 哭聲有規律,短而有力,然後逐漸變得急促。這時候如果離喂完上一頓相隔時間也比較長的話,往往就意味著寶寶是餓了。
  • 哼哼唧唧有一搭沒一搭地哭,並且哭聲不大,有一定的規律。這時候可能是寶寶困了,想要入睡。爸爸媽媽可以輕輕地拍拍寶寶,或者唱一首輕柔地搖籃曲。
  • 突然大哭,並且第一聲又長又響,在比較長時間的屏息之後,又來一聲大哭。此時寶寶可能是嚇到或者突然不適了,大人需要先檢查一下寶寶周邊環境是否有蟲子或者尖銳物,如果一切正常可以摟著寶寶跟他溫柔地說話。
  • 哭聲抑揚頓挫,不刺耳但聲音響亮,節奏感強,而且沒有大顆大顆的眼淚流出。這意味著寶寶沒什麼事就只是想哭一下,此時大人可以通過說話、遊戲等方式轉移寶寶的注意力。
  • 先哼唧幾聲,停頓一會兒後再哼唧幾聲,反覆幾次以後大人沒有回應的話才大哭,眼淚不多或者沒有眼淚。這是寶寶暗示想跟大人交流玩耍了,這個時候做親子活動最合適了。
  • 總是在傍晚或者夜晚固定的時間段裡大聲急哭,並且有一種怎麼哄都哄不住的趨勢。很大可能是腸絞痛,身體不舒服了。

當新生兒哭的時候,許多哭聲是沒有標準的參考信息的。聽到寶寶哭的第一時間,確實會讓許多父母揪心。別因為急於讓自己做出反應而忘記了去揣摩寶寶哭聲的含義。新手父母想要提高帶娃技能,對寶寶哭這件事情不必太過於追求面面俱到事事完美,應該多嘗試去解讀寶寶哭聲,聽多了猜多了自然就熟練掌握寶寶想要表達的意思了。等到寶寶與新手爸媽通過一段時間的磨合,雙方都熟悉了各自的“套路”,帶娃就變成了一件很和諧的事情了。


家有小天使安小咘


哭,是肺部打開的開關 是寶寶最原始最基特殊的語言和交流方式,是嬰兒的本能,能鍛鍊寶寶的胸腔和腹腔, 加快血液循環,促進寶寶嗓子的發育, 家長應從聲音和肢體上  判斷寶寶的哭聲是什麼意思

1正常的哭聲,陰陽頓挫,4-5次,歷史很短,不影響飲食和睡眠 。輕輕觸摸,腹部搖晃即可

2求抱 哼哼聲帶有顫音,小臉左顧右盼  

3餓 聲音由小變大,有節奏,觸碰面瑕時翹起小嘴,有吸吮動作, 給奶吃就停止

4拉臭臭和尿溼 哭聲低,不高 便前腸蠕動變快所致,有蹬腿

其次就是不多見的燥熱的哭聲啦,困的哭聲啦等等,都可以通過我們寶爸寶媽的細心觀察出來的。

但願我的回答會對你有所幫助,關注我們共同學習



望囑


新生兒哭的原因有以下常見的幾個方面原因。

1.寶寶是不是餓了?每個寶寶都會有自己獨特的表現肚子餓了的方式,可以用奶嘴去逗寶寶,看看會不會馬上開始吸吮。如果馬上吸住奶嘴,基本就是肚子餓了,或者是渴了。

2.尿不溼滿了或者是便便了了。這個就很好判斷了,尿不溼輕輕一捏就知道有沒有尿尿了,便便就更不用說了,寶爸寶媽們用不了半個月就會自然變得鼻子靈敏無比拉[捂臉][捂臉][捂臉]。換臭臭要注意看下寶寶有沒有紅屁屁,紅屁屁也會哭鬧哦。

3.熱了或者冷了。摸寶寶的後頸處,沒有出汗,溫溫的就合適。過熱寶寶容易出汗,得痱子,溼疹,過涼容易感冒。寶寶都會不舒服。

4.肚子消化不良,腸道不舒服哭鬧。可以撫摸下寶寶肚子,是否有腹脹情況,可以給寶寶嘗試飛機抱,可以很好的解決肚子不舒服的情況。

5.環境嘈雜也會造成寶寶哭鬧,關掉嘈雜的音樂,窗戶試試。





樂媽母嬰dy


新晉寶媽一枚, 寶寶快三個月了。

相信很多新手爸媽面對剛出生的寶寶肯定會手忙腳亂吧。別急,這裡有個簡單粗暴的方法教你在寶寶哭時該作何反應。

1.看

看看寶寶是不是拉了。新生兒皮膚比較嬌嫩,一般兩三個小時就得換尿不溼,否則可能會引起寶寶不適哭鬧或者紅屁股。如果是大便,需要立即擦洗乾淨換上乾爽的尿不溼。是想你泡在尿裡屎裡會舒服嗎?

2.可能是餓了

一般排完大便我們就會餵奶。因為新生兒胃容量小且腸道發育不完善,每次拉完就需要餵養。也有些新生兒是吃完就拉,拉完又吃的,這個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新生兒一般提倡按需餵養。

3.沒有吃飽

記得寶寶第六天的時候夜裡一直哭不願意睡,以往都是喂完就睡,結果那兩天就睡的不好,由於那時候母乳不夠,我們又泡了奶粉給她,先是120ml,喂完要哭,小拳頭吸得吱嘟吱嘟的,又給喂20ml水,還是不行,我們又不敢再給她喂,怕她吃太多。兜兜轉轉一個多小時,又餵了60ml奶粉才乖乖睡去。

以上僅是個人經驗,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另外想說的是,那麼小一個寶寶來到我們的身邊,我們一定要盡我們所能好好照顧他們。網上的育兒經驗不能盲目照搬,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獨特性,所以需要我們慢慢摸索總結,最瞭解寶寶的當然是跟寶寶最親近的爸爸媽媽啦~


小小的育兒筆記


嬰兒哭泣有多重實用意義,有時候表達飢餓,有時表達不適,有時是為了舒緩減壓,還有時就是一個純粹的煩躁階段來消耗過剩的精力然後迅速熟睡!

新生兒哭鬧第一時間還是需要父母做出反應,她還太小是不會被寵壞的,這個時段應該給與足夠的關注,關注的時候就需要你去體會她的哭聲,一般來說飢餓的哭聲常常是短促低沉,聲音時高時低;疼痛不適的時候會突然大哭,聲音十分尖銳,先是尖叫一長聲,然後是停頓一長段,再接著較平緩的哭鳴;煩躁時與飢餓的哭聲類似,但更哭的更激烈,但一般一會兒就會自己很快入睡。

回應她時,首先看尿片是不是溼冷了,然後再餵奶,如果仍哭得比較尖銳則觀察衣物等是否有異物讓他不適,然後常規的抱著哄,比如撫觸安慰,唱歌,走動,拍嗝等,如果還不緩解就可以讓他自己獨處一下,假如不管做什麼孩子都不能安靜下來就需要考慮是不是有生病了,可以測肛溫,觀察有沒有鼻塞不適,而且小嬰兒對周圍環境的緊張氣氛也比較敏感,如果媽媽已經心慌手亂了可以換個家人來愉悅的安撫,你的煩躁可以讓她哭得更兇猛!

新生兒一天哭個1-4小時是很正常的,哈哈,不要有心理負擔,每個新生兒都會哭,不哭你反而需要擔心,提高警惕了!

最後強調一點哄孩子的時候絕對不要大力搖晃嬰兒,你可能不是把她哄好了,可能是把她搖暈了,有的會導致大腦損傷甚至死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