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防控能力榜單:中國排名居中 家禽相關指數高於世界平均水平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向全球多國加速蔓延,世界陣腳有些慌亂,由此引發各界人士對全球如何預防重大傳染病的思考,並呼籲維護全球公共衛生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和協調。

對於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安全衛生事件(PHEIC),涉及國家、國際、地區與地區、行業與政府及社會等多個層面,這從COVID-19的防控情況足以見證。從《全球健康安全指數2019(GHS INDEX 2019)》報告發布的《國際衛生條例》(IHR [2005])195個簽約國的得分來看,多個關鍵指標直接涉及家禽領域。如,動物傳染病、免疫接種、生物安全、抗微生物耐性(AMR)、獸醫服務途徑的績效等標準的評判及得分。

傳染病流行:沒有一個國家做好完全準備

全球防控能力榜單:中國排名居中 家禽相關指數高於世界平均水平

在全球13個國家組成的國際專家小組的指導和制定下,全球安全健康指數項目從正式啟動、調查到發佈前後歷經30個月,它是對《國際衛生條例》(IHR(2005))195個締約國(截至目前,締約國增加到196個國家)的國家健康安全和對流行傳染病等的防控能力進行第一次全面評估和比較的指數,通過評估6大標準的34個關鍵指標和85個次級指標,分析了世界健康安全情況、各國的國家健康安全狀況及防控能力。

《全球健康安全指數 2019》報告顯示,全球健康安全指數的平均得分為40.2分(滿分100分),高收入國家的平均得分為51.9分,比世界平均分高11.7分;綜合所有關鍵指標分析,國際方面對迅速傳播的傳染病(Epidemics)或全球大流行的傳染病(Pandemics)的準備,仍然非常薄弱;在應對迅速傳播的傳染病或全球大流行的傳染病方面,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做好完全準備。

此報告還顯示,全球至少75%的國家在災難性生物風險相關指標上得分較低,最大的弱點是對兩用性研究的監管不力;許多國家沒有顯示出預防、發現和應對重大傳染病暴發所需的衛生安全能力;儘管86%的國家將地方資金或捐助資金投資於健康安全,但是,很少有國家從國家預算中支付健康安全差距評估和行動計劃。

美英荷居榜首,中國排第51位

全球防控能力榜單:中國排名居中 家禽相關指數高於世界平均水平

全球防控能力榜單:中國排名居中 家禽相關指數高於世界平均水平

在滿分100分的195個國家的國家健康安全指數榜單上,美國、英國、荷蘭的得分分別為83.5分、77.9分、75.6分,依次位列前3位;入圍全球前10位的其他7個國家依次為澳大利亞(75.5分)、加拿大(75.3分)、泰國(73.2分)、瑞典(72.1分)、丹麥(70.4分)、韓國(70.2分)和芬蘭(68.7分)。

中國的國家健康安全指數分值為48.2分,比全球平均分(40.2分)高8分,排在全球第51位。

在195個國家中,有85個國家高出全球平均分,不丹排在第85位(40.3分);有110個國家低於全球平均分,位於南美洲北部的蘇里南共和國排在第100位(36.3分);位於西非中南部的貝寧共和國與非洲中部的乍得共和國並列排在第150名(為28.8分);排在榜單最後三位的國家分別為朝鮮(17.5分)、索馬里(16.6分)、赤道幾內亞(16.2分)。

此外,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較嚴峻的日本(59.8分)、意大利(56.2分)、伊朗(37.7分)分別排在21名、31名、97名,印度(46.5分)、俄羅斯(44.3分)分別排在第57名、第63名。

在6大標準中,從標準1“病原體的出現/洩露的預防”(滿分100分)來看,全球平均分為34.8分,美國(83.1分)、瑞典(81.1分)、泰國(75.7分)依次排在前三位。

多項指標與家禽業直接相關,差距中找未來發力點

全球防控能力榜單:中國排名居中 家禽相關指數高於世界平均水平

從6大指標和43個次級指標出發,《全球健康安全指數 2019》報告分別對195個國家進行打分,以此來評判各國的國家健康安全和對流行傳染病等的防控能力。

全球防控能力榜單:中國排名居中 家禽相關指數高於世界平均水平

從6大指標看,中國在“符合國際規範”指標中的得分低於世界平均分外,其他5大指標的分值均高於世界平均分。值得業界關注的是,與家禽行業直接相關度最大的“標準1:預防”:中國45.0分,世界平均分34.8分,美國83.1分。

其中,包括6個次級指標,分別為:

• 抗微生物耐藥性。中國83.3分,世界平均分42.4分,美國83.3分。

• 動物傳染病。中國26.7分,世界平均分27.1分,美國77分。

• 針對故意引起的危害的生物安全(Biosecurity):中國56分,世界平均分16.0分,美國89.3分。

• 針對非故意引起的危害的生物安全(Biosafety):中國50分,世界平均分22.8分,美國100分。

• 兩用性研究(負責任的科學文化):中國0分,世界平均1.7分,美國50分。

• 免疫接種:中國50分,世界平均分85.0,美國93.9分。

從以上來看,除“抗微生物耐藥性的預防”指標外,中國在其他5個指標的得分遠遠低於美國:動物傳染病的預防指標低51分;兩項不同的生物安全指標依次分別低43.3分、50分;在“兩用性研究(Dual-use research,一般指生命科學中可能被應用於有益或有害的目的研究,尤為值得重視的是生命科學研究所提供的知識、信息、產品或技術,可能直接被誤用/濫用,對公共衛生和安全、農作物和其他植物、動物、環境、材料或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產生廣泛的潛在後果的研究)”指標方面,與世界多數國家一樣,中國得分為0分,而美國得分50分。

從43個次級指標得分情況來看,中國共有6個為0分,除“兩用性研究”指標外,其他5個分別為“人/動物/環境衛生部門之間的數據集成”、“響應計劃演練”、“政府公共衛生部門與安全部門之間得銜接”、“在公共衛生緊急情況下與醫療人員的溝通”以及“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外部的評價和世界動物衛生組織獸醫服務途徑的績效”。不過,在“響應計劃演練”指標方面,全球平均分僅為16.7分,美國亦為0分。

迅速傳播的傳染病、全球大流行的傳染病等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帶來災難的風險較大,且其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和異常複雜性,對其防控更需要高度的系統性,而現代科學的一大前沿領域——“複雜性科學”的一些研究成果亦開始被引入並應用。從2009~2010年全球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2014年至今的埃博拉病毒疫情到眼下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預防和控制情況來看,家禽及農牧等諸多行業及企業亦鮮見有較完善的可借鑑之法。而世界195個國家無一例外均沒有為流行傳染病做好完全準備,其依然脆弱的流行傳染病預防能力的建設,亦正等待中國及國際家禽業界為此持續進行有益的研究並不斷髮出正向推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