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方法幫寶寶“早說話”,不用家長刻意教,寶寶說話早又清晰

說話早晚對於孩子來說至關重要。相信父母在經歷了將近一年的精心照料,當孩子脫口而出一聲稚嫩的“爸爸”或“媽媽”時,父母心裡的喜悅不是用語言能形容的。

但是在孩子該開口的年紀,如果沒有開口,家長難免會心急、焦慮。

3個方法幫寶寶“早說話”,不用家長刻意教,寶寶說話早又清晰

也有很多家長碰到孩子說話晚的情況,用愛因斯坦說話晚的故事來給自己寬心(據說愛因斯坦4歲才會說話)。但是世界只有一個愛因斯坦,我們也不能奢求將來兒子成長為第二個愛因斯坦。所以,還是不要拿這種極端的個體案例來忽視寶寶正常的身體發育問題。

那怎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寶寶的語言能力呢?家長可以多從以下3方面對孩子進行“特殊”照顧。

3個方法幫寶寶“早說話”,不用家長刻意教,寶寶說話早又清晰


1、 家庭成員要多和寶寶說話,儘量對話

不知道大家發沒發現,喜歡聊天的家庭,寶寶的語言能力發展的普遍比較好。而沉默寡言的家庭,孩子的語言能力展現的普遍比較晚,甚至孩子在長大之後,也是一個沉默寡言的人。


3個方法幫寶寶“早說話”,不用家長刻意教,寶寶說話早又清晰


寶寶的語言學習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剛開始的時候必須有”輸入“,也就是要多聽,然後才會有”輸出“。家庭成員多和孩子說話,就是“輸入”。為什麼我在這裡強調家庭成員,而不是父母呢?目前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幫忙帶孩子是一種普遍現象。而老人有時候會忽略這2點:

一:他們認為孩子還小,什麼也不懂,跟孩子說話也沒有用。

二:老人年紀大了,體力、精力都跟不上了,照顧孩子是一個很消耗體力的任務。累了之後,自然就不想說話了。


3個方法幫寶寶“早說話”,不用家長刻意教,寶寶說話早又清晰


還有一種情況,父親比較沉默。

作為父親,很多人進入父親的角色比較晚。孩子出生了,他內心也還沒多大意識。認為孩子不能跟自己對話,一個人跟孩子說話,得不到反饋覺得有點傻,就不跟孩子說話了。這些情況都要盡力避免,在和孩子說話的時候,儘量採用對話的方式。

根據《神經科學雜誌》的研究表明,“父母與孩子來回式對話(一來一回式言語交流)更有助於兒童語言發展。”

家庭成員在和孩子說話的時候,儘量模擬對話的場景交流。不要嫌麻煩,孩子教育無小事,當你孩子的語言能力領先別人一大截時,你會感覺今天的付出沒有白費。


3個方法幫寶寶“早說話”,不用家長刻意教,寶寶說話早又清晰


2、 和孩子一起閱讀,讓孩子愛上閱讀

閱讀不僅可以提高孩子的思維能力,培養孩子的人文精神,在寶寶語言發展初期,還能對寶寶進行豐富詞彙量的擴充。寶寶在1歲多的時候,很多的話他是能夠聽懂的,和寶寶一起閱讀,這些豐富的詞彙他一時說不出來,但是等他的語言能力越來越完善,這些詞就會源源不斷地從他口中說出。

和寶寶閱讀時,不要轉化語言,就按照書本上的表述讀給孩子聽。不要認為孩子聽不懂,把語言進行轉化,其實孩子是不在意的。


3個方法幫寶寶“早說話”,不用家長刻意教,寶寶說話早又清晰


3、 鼓勵孩子多說,不要糾結髮音細節

當孩子開始說話的時候,家長要多進行鼓勵。

就像我們學習外語時,剛開始發音、語法表達的都不準確,但是老師還是鼓勵我們大膽發聲。這跟寶寶剛開始說話的道理是一樣的,你對寶寶鼓勵的越多,寶寶越有自信,越敢說話,語言表達自然就會越來越好。


3個方法幫寶寶“早說話”,不用家長刻意教,寶寶說話早又清晰


很多家長在孩子發音不正確的時候,對孩子進行發音糾正,糾正往往會進行多次,孩子這時候的注意力還不能很集中,一件事情反覆多次,寶寶往往就會厭煩不願意說了。經常糾正,孩子可能為了會抗拒這種改正的情況,乾脆不發聲,從而對語言的發育造成惡性循環。

3個方法幫寶寶“早說話”,不用家長刻意教,寶寶說話早又清晰

不同的階段培養孩子不同的能力,側重點不要搞混。這個時候就是鼓勵他發聲、讓他多說,發音正確與否是次要的。培養寶寶的語言能力,要給寶寶提供豐富的語言環境,除了家長要多說之外,也要給寶寶準備練習發音、掌握詞彙量的繪本等等。楠哥推薦《寶寶語言啟蒙繪本》與《陪你長大》早教互動書。


3個方法幫寶寶“早說話”,不用家長刻意教,寶寶說話早又清晰


《寶寶語言啟蒙繪本》根據孩子的語言發育規律,從簡單的單字發音到詞語的發音,讓孩子熟練掌握說話的技能,讓孩子敢說話、愛說話。《陪你長大》早教互動書分為健康、語言、藝術、科學等5個主題,語言這個主題包括《弟子規》、《唐詩》等短小精煉的詞語,寶寶更容易掌握詞彙,語言能力更強。


3個方法幫寶寶“早說話”,不用家長刻意教,寶寶說話早又清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