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什麼時候能替代石油?大概在几几年?

徵漫途


新能源現在有很多的新能源,比如我們的熱能招新能,太陽能,水能那能等等,還有河南當然新能源什麼時候能夠替代原有的能源,這就要看約有能源的開採度,目前我們原有能源幾乎要開採殆盡,當然開場以後不受能夠立刻使用新能源,因為我們需要有一個轉化效率的測試,以新能源的功能等方面的配置,因為利用新能源的話一定要考慮到它的安全性比如何能它就具有一定的輻射性。我們在考慮建設核電站的時候就要考慮到這些,避免造成額外的付出和傷害,所以新能源一定要經過一定時間的測試,以後也就是我們現在就可以開始測試新能源了,如果你不去好好測試的話,那麼將來出現的問題一定會有代價。我們在國家建議開採新能源的時候,一定要讓自己的認知提高到一定的角度,可以給大家建議推薦一些有關於新能源的文章,我們一定要認識到新能源一定要替代原有人員必須要有一定的嚴格的技術把控,當然我們一定要認識到新能源,他的優點和他的缺點,包括也有能源的優點和缺點,這樣能夠進行一個對比,我們究竟該不該選用新能源,那還是原替代原有的能源呢?我們究竟該不該選用那些不可以替代的就能源呢?我們是不是應該去考慮新能源究竟有哪些好的?功效呢,這就是我的認識,你覺得呢?


愛科學的恐龍哥哥


首先答案是:新能源不可能完全替代傳統化石能源。

我國目前能源現狀

我們知道,現在我們國家70%的能源依然來自火力發電。這就意味著光煤這一種汙染最大的化石燃料都佔據了我們能源消耗的半壁江山,就更別說傳統能源了。所以,至少在我們離開這個世界之前,傳統能源的主導地位幾乎是不可撼動的。

從我國情況來看,雖然我們現在看到更多的是化石能源過度利用所帶來的問題,而未來預計傳統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會有所下降,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的比例會有所上升,但是“以煤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還將長期存在。這就意味著,在努力開發利用新能源的同時,還絕對不能忽視對傳統化石能源的清潔、高效利用。

終有一天石油、煤炭這些石化能源將被取代。何時被取代?被誰取代?

目前來看短期內是沒有任何新能源具有像石化能源一樣的經濟性、穩定性和便利性。現在如果想替換石化能源,從發電行業考慮,明顯是各種不划算。

  1. 核電技術已經相對成熟,但是核電廠的建造需要通過非常嚴格的研究和審查,選址條件比較苛刻,無法做到想建在哪兒就建在哪兒。而且造價高、建造週期長,如果離開國家的政策的傾斜,經濟性並沒有太大優勢。
  2. 風電現在的造價倒是降低了不少,但在沒有技術革新之前,我只能呵呵。風電在電力系統中打打下手還成,獨挑大樑麼,基因裡沒帶那個種啊。
  3. 光伏發電,如果不是架在大氣層外,一直對著太陽,然後通過的無線送電技術傳回地球,基本上光伏就是個又汙染又沒用的廢柴。離開了國家住建部的“金太陽”補貼,根本是爹不疼媽不愛。要麼工廠屋頂光伏直供,要麼滾回移動供電領域,給手錶、電臺充充電吧。
  4. 水電,科學選址還是不錯的,但能稱得上科學的地方真心不多啊,尤其我國還真不是小時候語文書裡說的水資源大國。

可控核聚變的成功,將完全改變能源結構

我比較看好的是核聚變能替代石化能源的。雖然這意味著石油行業可能縮水90%,由能源行業變成材料行業。

可控核聚變是兩個較輕的原子核聚合為一個較重的原子核,並開釋出能量的進程。天然界中最簡略完成的聚變反響是氫的同位素——氘與氚的聚變,這種反響在太陽上現已繼續了50億年。

總結

短期來說是新能源無法完全替代傳統能源的,長期來講大量應用新能源是大勢所趨。從全球範圍來看,人類正在進入一個混合能源時代,我國也是。也就是說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將處於新能源與傳統化石能源並存的時代。


一格說科技


首先說這個題目很大,但是簡單說可以分幾點來看:

一.什麼是新能源,哪些屬於新能源?

二.什麼是石油,它的能源方式有哪些?

三.新能源為什麼能替代石油?

四.如果需要替代,那麼還需要多長時間?

首先說什麼是新能源,新能源一般是指在新技術基礎上加以開發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陽能、生物質能、風能、地熱能、波浪能、洋流能和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與深層之間的熱循環等;此外,還有氫能、沼氣、酒精、甲醇等,而已經廣泛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氣、水能 等能源,稱為常規能源。隨著常規能源的有限性以及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以環保和可再生為特質的新能源越來越得到各國的重視。

1.太陽能一般指太陽光的輻射能量。太陽能的主要利用形式有太陽能的光熱轉換、光電轉換以及光化學轉換三種主要方式。廣義上的太陽能是地球上許多能量的來源,如風能,化學能,水的勢能等由太陽能導致或轉化成的能量形式。利用太陽能的方法主要有:太陽能電池,通過光電轉換把太陽光中包含的能量轉化為電能;太陽能熱水器,利用太陽光的熱量加熱水,並利用熱水發電等。太陽能清潔環保,無任何汙染,利用價值高,太陽能更沒有能源短缺這一說法,其種種優點決定了其在能源更替中的不可取代的地位。

據估算,每年輻射到地球上的太陽能為17.8億千瓦,其中可開發利用500~1000億度。但因其分佈很分散,能利用的甚微。

2.海洋能指蘊藏於海水中的各種可再生能源,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水溫差能、海水鹽度差能等。

海洋能具有可再生性和不汙染環境等優點,是一項亟待開發利用的具有戰略意義的新能源。

3.風能是太陽輻射下流動所形成的。風能與其他能源相比,具有明顯的優勢,它蘊藏量大,是水能的10倍,分佈廣泛,永不枯竭,對交通不便、遠離主幹電網的島嶼及邊遠地區尤為重要。風能最常見的利用形式為風力發電。風力發電有兩種思路,水平軸風機和垂直軸風機。水平軸風機應用廣泛,為風力發電的主流機型。

4.生物質能來源於生物質,也是太陽能以化學能形式貯存於生物中的一種能量形式,它直接或間接地來源於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質能是貯存的太陽能,更是一種唯一可再生的碳源,可轉化成常規的固態、液態或氣態的燃料。地球上的生物質能資源較為豐富,而且是一種無害的能源。地球每年經光合作用產生的物質有1730億噸,其中蘊含的能量相當於全世界能源消耗總量的10-20倍,但利用率不到3%。

生物質能(又名生物能源)是利用有機物質(例如植物等)作為燃料,通過氣體收集、氣化(化固體為氣體)、燃燒和消化作用(只限溼潤廢物)等技術產生能源。只要適當地執行,生物質能也是一種寶貴的可再生能源,但要看生物質能燃料是如何產生出來。

5.地熱能:地球內部熱源可來自重力分異、潮汐摩擦、化學反應和放射性元素衰變釋放的能量等。放射性熱能是地球主要熱源。

6.核能是通過轉化其質量從原子核釋放的能量,符合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方程E=mc^2;,其中E=能量,m=質量,c=光速常量。核能的釋放主要有三種形式:

A.核裂變能
所謂核裂變能是通過一些重原子核(如鈾-235、鈈-239等)的裂變釋放出的能量
B.核聚變能
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氫原子核(如氫的同位素—氘和氚)結合成一個較重的原子核,同時發生質量虧損釋放出巨大能量的反應叫做核聚變反應,其釋放出的能量稱為核聚變能。
C.核衰變

核衰變是一種自然的慢得多的裂變形式,因其能量釋放緩慢而難以加以利用

以上幾種為主要的新能源類型,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通過轉換成電能被人類加以利用,我們大部分是用電能的形式去使用這些能源。


下面我們看下石油

石油是指氣態、液態和固態的烴類混合物,具有天然的產狀。石油又分為原油、天然氣、天然氣液及天然焦油等形式,但習慣上仍將“石油”作為“原油”的定義用。石油是一種粘稠的、深褐色液體,被稱為“工業的血液”。地殼上層部分地區有石油儲存。主要成分是各種烷烴、環烷烴、芳香烴的混合物。是地質勘探的主要對象之一。

石油的成油機理有生物沉積變油和石化油兩種學說,前者較廣為接受,認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屬於生物沉積變油,不可再生;後者認為石油是由地殼內本身的碳生成,與生物無關,可再生。石油主要被用來作為燃油和汽油,也是許多化學工業產品,如溶液、化肥、殺蟲劑和塑料等的原料。

石油產品在社會經濟發展中具有非常廣泛的作用與功能,其經提煉生成的產品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石油是不同烴化合物的混合物,通過一次加工,主要採用常壓,減壓蒸餾的簡單物理方法,將石油切割為沸點範圍不同,密度大小不同的多種石油餾分。石油二次加工是主要用化學方法或化學。物理方法-催化裂化(催化重整、焦化、減黏、加氫裂化、溶劑脫瀝青等)以提高某種產品收率,增加產品品種,提高產品質量。通過化學過程的第三次加工生產很多化工產品。大體上,石油產品可分為石油燃料、石油溶劑與化工原料、潤滑劑、石蠟、石油瀝青、石油焦等6類。 其中,各種燃料接近總產量的90%;各種潤滑劑品種最多,產量約佔5%。經過加工石油而獲得的各類石油產品在不同的領域內有著廣泛的,不同的用途。
石油經過加工提煉,可以得到的產品大致可分為四大類:
燃料
各類石油產品中用量最多的動力燃料類各種牌號的汽油,柴油,煤油和燃料油,廣泛用於各種類型汽車、拖拉機、輪船、軍艦、坦克、飛機、火箭、鍋爐、火車、推土機、鑽機等動力機械,它們消耗的石油產品量最大,因此石油被譽為工業的血液。
石油燃料是用量最大的油品。按其用途和使用範圍可以分為如下五種:
1.點燃式發動機燃料有航空汽油、車用汽油等。
2.噴氣式發動機燃料(噴氣燃料) 有航空煤油。
3.壓燃式發動機燃料(柴油機燃料) 有高速、中速、低速柴油。
4.液化石油氣燃料即液態烴。
5.鍋爐燃料有爐用燃料油和船舶用燃料油。
潤滑油
潤滑油使各類滑動、轉動、滾動機械,儀器減少磨損、保證速率,起到潤滑、散熱、密封、絕緣等作用。
潤滑油和潤滑脂被用來減少機件之間的摩擦,保護機件以延長它們的使用壽命並節省動力。它們的數量只佔全部石油產品的5%左右,但其品種繁多。
瀝青
瀝青具有良好的黏結性,抗水性和防腐性,廣泛用於鋪築路面,作防腐防水塗料及製造油毛氈和碳素材料等。
它們是從生產燃料和潤滑油時進一步加工得來的,其產量約為所加工石油的百分之幾。
溶溶劑

溶劑汽油是橡膠,油漆,皮革,油布等工業所需的溶劑並可用於洗滌機器和零件。是有機合成工業的重要基本原料和中間體。


通過以上可以看出,石油是否是可再生資源目前在學術界還有不同說法,所以不能說石油就一定是不可再生資源,其次石油除了作為燃料以外還有很多附屬產品,這些產品都是重要的工業原料,是我們生活中的必需品,第三石油轉化成能源的形式多數是以燃燒形式實現的,而所謂的新能源基本上都是以電能的形式進行利用的,兩者存在利用形式上的區別,雖然內燃形式的驅動方式會越來越多的被電力形式所替代,但並不會被全部替代,比如航空航天需要噴射能的能源等。另外新能源的利用雖然有著可循環和無汙染的良好特點,但是其目前轉換成本還是相對較高,受到市場因素、技術因素的影響還不能實現更快速的發展。所以說新能源不會全面替代石油,但是新能源的佔比會逐步提高,石油本身除了作為燃料以外還有很多其他重要作用,未來在能源領域的份額會下降但是絕對不會消失,所根本就不會有什麼時間表!


愚言知非


新能源替代石化能源已經在進行中,新能源目前的主力是太陽能、風能、水電、廢棄物能源化、核能等。新能源的主要體現形式是電能,從現實成本看,新能源發電成本已經同燃煤火力發電相當,更遠低於石油天然氣發電。這從經濟性上已經完全具備替代條件。所以,新能源在電能替代方面已經勢不可擋地在進行。如新能源汽車、採暖等領域。估計,今後五年至十年間,電能已經成為極其廉價、最為清潔的能源,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將很難再看見石油能源了,只有在一些無法用電能替代的特殊工業領域才能見到石油能源。石油將主要做為化工原料。


閒樂有為


你好,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本身作為新能源產業的一位工作人員也一直關注著新能源的發展,近幾年系能源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但是目前化石能源仍然佔據著主要地位,拿發電廠來說,現在全中國約70%的電能都是來自於火力發電,新能源想替代化石能源在未來仍有很長的一段時間要走,但是並不是就沒有希望了,我們可以通過2019年的數據進行了解一下。

截止2019年底,全國全口徑發電裝機容量20.1億千瓦,比2018年增長5.8%,其中全國全口徑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8.4億千瓦,比上年增長8.7%,佔總裝機容量的比重為41.9%,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核電4874萬千瓦,比上年增長9.1%。由此可見,我國能源發展正在發生深刻變革,電力行業向綠色低碳轉型,“十四五”期間我國可再生能源、天然氣和核能利用將持續增長,逐步形成煤、油、氣、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輪驅動的能源供應體系是我國能源供給革命的總體思路。國家發改委也明確指出,鼓勵清潔能源發電機組替代高汙染高耗能發電機組,同時實施核電等清潔能源優先發電、優先購電計劃。

隨著國家大力支持,將會加快向新能源的發展,短時間內也能感受到明顯的變化。


智能科技電力


石油由於其產生的對地球環境的汙染,人類從未停止探索新的能源,但什麼時候能取代石油,這個問題不太容易回答。但是基於現在的科學技術和發展,可以做如下的推測:

1、自然能源:

比如風能,太陽能,水能等,優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環保無汙染;缺點:投資較大,能源採集比較難,供應不穩定,該類能源取代石油沒有20年是不可能實現的。

2,和原油類似的一些礦物能源、地藏能源:

比如,煤、天然氣等,優點:能源利用率高,能量大,採集成本相對較低;缺點:一般利用不完全,有汙染,且是不可再生資源,這類能源是要加快淘汰的形式,根本不存在替代石油的可能性。

3,化學能源:

比如鈾、核能源,優點:能量巨大,取之不盡;缺點:投資大,對科技要求高,不慎外洩會造成不可估量的汙染和危害。但是在某些領域已經取代了石油,比如核潛艇等。

4、生物油、再生油:

比如動物油、大豆油、生物柴油等。優點:取之不盡,同單位能量大,可用作燃油、潤滑油等;缺點:以現有的技術對生物油這一塊的利用轉換還非常有限,且無論科技要求和投資要求都是比較高的。這類能源雖然取代石油不存在太大難度,但其沒有太強的未來意義。

5、電能:

電能是取代石油的最具發展潛力的現代科技發展趨勢,現在我們常說的新能源汽車一般指的就是電能驅動汽車。

現在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已經公佈了電能源汽車推廣的未來計劃。

如挪威,2025年禁售汽油車;

荷蘭,2030年後實現汽車零排放;

印度,2030年後只賣電動車;

以色列也是2030年後禁售汽油柴油車,只能售賣電動汽車或天然氣能源車;

英國法國西班牙都是計劃2040年後禁售汽油柴油車,而取而代之的是新能源的交通工具。

中國:我們國家還沒有這方面具體的計劃。但是最近幾年,技術的進步和政策的扶持,共同推動了我國新能源汽車替代燃油車的進程。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工信部已啟動研究停止生產銷售傳統能源汽車的時間表,會同有關部門明確我國的時間節點安排。業內人士分析,這一時間節點可能是2040年左右。


天地乾坤今盛世


大容量電池快充技術實現產業化的時候(電池材料,電池原理,快速充電原理)。未來已來!2040年之前應該能實現。


googlegui


石油不可能被取代,石油衍生品已經是現代工業不可缺的原料,化纖,塑料,石蠟,瀝青,化肥,天然氣等等


都山積雪


我沒有那麼樂觀,但也不用悲觀,因為我這輩子是見不到了。石油和礦業一樣,都是不可再生資源,挖一點就少一點,以後也許又會進入石器時代。石油不光是能源,更是重要的化工資源,現在還是無法替代的。


阿牛65268663


已經在替代了,不過要完全替代短時間內還不大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