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是最真實的放大鏡: 人與人的差距, 就是這樣被拉開的

我們不能只靠本能來活著。

01

疫情是最真實的放大鏡: 人與人的差距, 就是這樣被拉開的


疫情是最好的照妖鏡,在這段不能出門的時間裡,很多人都暴露出了平日裡看不到的特性。如果你要想了解一個人怎麼樣,那就問一問他在疫情期間都做了什麼?有人無聊到不知該如何是好,數出了一顆草莓上有178粒籽;有人充分發揮廚藝,天天都挑戰一道菜: 有人因為一則新聞就氣得肝疼睡不著覺; 還有人抓緊時間煲劇、看書、睡覺……有人在醉生夢死中,也有人在認認真真。在疫情期間,我見過心態崩潰的人,也見過一天高呼無聊的人,更見過那些努力保持理智與清醒的人。我有一個武漢朋友,在春節前就去外地旅行,沒多久疫情就爆發了,她就被單獨隔離了起來。活動空間只有十幾平米大、一天到晚都見不到什麼人、再加上擔心遠在武漢的家人朋友……即使會傷心難過、會哭到枕頭溼了一片,擦乾眼淚後,她依舊在慌亂中努力過好生活,儘量不讓時間被荒廢。

也因為這次疫情,我終於明白,為什麼這麼多年裡,她能把生活過得那麼有滋有味——看書、插花、旅行、學瑜伽……在如此特殊、低沉時期,都能堅持讓生活迴歸正軌,更何況平日裡呢?越是特殊時期,越能檢驗一個人的本性。如果在疫情期間,還能靜下心來學習、看書、健身,做一些需要長期投入的事情,那這樣的人,你可千萬不能小看,即使他現在一無所有。因為一個懂得剋制的人,即使做不了什麼大事,也能跟常人拉開巨大的差距。

02

疫情是最真實的放大鏡: 人與人的差距, 就是這樣被拉開的


剋制的人,往往都能過上想要的生活。所有你所豔羨的生活背後,都離不開剋制。年輕時,陳道明因拍攝《圍城》認識了錢鍾書。去錢鍾書家做客時,發現他們家裡沒有錄像機、電視機,也沒有電話,唯一的電器就是煎藥的藥鍋子。看著錢先生書架上那一排排的書,太太楊絳在旁認真看書,那種場景深深觸動了陳道明“突然發覺自己貧乏、可憐乃至醜陋。”從那以後,之前還有點享受外界追捧和讚譽的陳道明變了,他開始變得低調、剋制。他努力變成自己想要成為的人——有知識、有文化、有內涵。甚至回到天津老家的時候,陳道明都從來不看電視,書房裡的床堆滿了書,他就睡在一堆書中。

正是多年以來這樣的剋制,就連季羨林都曾說過,陳道明的文學水平,可以勝任北大研究生導師。(來源:搜狐)所有我們羨慕的生活,沒有一個不是用長年剋制換來的。平坦的腹部,那是對食物的剋制;專業的技能,那是對懶惰的剋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