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戰略思維?如何修煉?傳統行業的企業戰略如何突破?

前言


創業初期企業能活下來就行,生存才是王道,無所謂戰略,然而當掘得第一桶金之後,只顧眼前必然導致“路徑依賴”,也就是過於依賴現有的發展模式與賺錢方式,不願意做出實質性的改變,結果錯過戰略機遇期,不能與時俱進。做企業必須要做戰略,戰略的本質是目的思維、老闆思維和權變思維。


做企業不能只顧眼前利益,要注重長線


人總是現實的,但是如果一味追求落袋為安,只注重眼前利益,沒有遠見,自己還美其名曰為“務實”,其實是格局不行。在創業初期這樣還可以,但是如果做到一定規模還如此“務實”,就成了致命傷。最常見的例子就是隻顧眼前的營業收入與利潤,只要有可觀的利潤就OK,不願意也不捨得為經營長線的價值而投入。


長線是什麼?就是眼前看不到收益的事情,比如

團隊建設、人才孵化、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培育、如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產品迭代升級等,這些都是不可能偷懶的。比如企業核心能力的培育也是一樣的道理,都是需要長線思維和持續的大投入才行。


什麼是戰略思維?如何修煉?傳統行業的企業戰略如何突破?


戰略思維的本質是什麼?


什麼是戰略思維?戰略思維是指對關係事物全局的、長遠的、根本性的重大問題進行靈活而主動的謀劃。這種謀劃是一個分析、判斷、預見和決策等動態過程。戰略的本質是目的思維、老闆思維和權變思維。


一、戰略思維是目的思維


凡事都要先確認大前提,非常清晰的明白主要目的是什麼,而不是急於就事論事。具有強大目的思維的人,往往不容易跑題。碰到問題能想明白這究竟是真問題還是偽問題,問題發生的前提對不對,這種人的大方向感往往非常好。


人與人之間有一個很重要的差別,就是這個人有沒有“慧根”,“慧根”在戰略思維裡面就體現為“大方向感”。只有找到了這種“大方向感”,才有了堅持的方向。有人大方向感很差,經常跑到岔道去,或者做根本不適合的事情。


有些人可能對某一件事非常熱愛,就跟著興趣走,也有這麼一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是奉勸大家,切莫輕率地把興趣當成事業,這是對興趣和事業的雙重災難,這種人千萬不能去創業當老闆,尤其不能去當真正的一把手,大方向感差偏偏自己又不知道,還樂於堅持,浪費了大把的時間,撞到南牆才回頭,但是往往不是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爬起來,而是在哪裡爬起來又在哪裡跌倒。一次的失敗不可怕,但是第二次、第三次的失敗都只是第一次的重複,這就很難辦了。


二、戰略思維是老闆思維


老闆思維有三個特點:


第一是全局。老闆考慮問題的出發點是全局,是整體利益,而非局部利益、部門利益,“屁股指揮腦袋”,很多人思考問題都是從自身的利益出發,從所在的部門利益出發,從小圈層的利益出發,去拼命的爭搶,而老闆一定要考慮全局。“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第二是主動。要提前的、主動的去思考和驅動一些事情,去領導一些變革、推動一些變化,領導是使事情發生的人,而不是等待事情發生的人;


第三是抓關鍵。老闆考慮問題雖然是全局的,但是在全局性的思考大背景之下,找到關鍵中必須找到問題的關鍵,而非面面俱到、事無鉅細。一些優秀員工能像老闆一樣思考,意味著這個人將有可能成為領導者和合夥人,這也是發現未來領導者的一個重要考量。


什麼是戰略思維?如何修煉?傳統行業的企業戰略如何突破?


具有老闆思維的人,最終不管在哪裡都會脫穎而出。沒有老闆思維的人,最終也難以成為一流的人才,一流的人才不一定要自己創業當老闆,在大的平臺上他們也可以成為內部創業的優秀領導者與合夥人。


三、戰略思維是權變思維


戰略是一個系列的、持續的、靈活變通、動態管理的迭代過程。現在的時代不確定性越來越大,不可預見的東西越來越多,僵化的戰略思維肯定是走不通的,戰略規劃不能一成不變。要對戰略進行動態、靈活的探索。必須保持思維的開放性,不設限,不封閉。而且作為領導者,要敢於自我否定,打破之前的思維定式,和自以為已經很定型的模式、戰略,功成名就往往意味著很多的成功經驗已經變成了包袱,能不能向自我開炮,這就是權變思維。


什麼是戰略思維?如何修煉?傳統行業的企業戰略如何突破?


這三點都要做到,對人的素質、心胸、勇氣和格局的要求非常之高,而且戰略又是是靜態和動態並存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不斷的學習與成長,這種快速變化、打移動靶的要求,大大提高了戰略思維的門檻。


戰略思維如何修煉?


一、底層系統修煉


打個比方,我們使用的手機、電腦,除了酷炫的設計和便捷的功能之外,底層操作系統也非常關鍵,表面設計再光鮮、再漂亮、再時尚,都是表面,最核心的就是底層操作系統,人也是一樣。


底層系統決定了你的認知水平、思維邏輯和思想深度,也決定了一個人的獨立思考能力,要是連獨立思考能力都沒有的話,就別談什麼戰略思維。沒有強大的底層系統,讀萬卷書也只是個書櫥,行萬里路也只是個郵差。底層系統有不同的說法,中國古人稱呼其為 “道” ,西方則稱之為基本規律,巴菲特的合夥人及導師查理-芒格有種說法叫做 “普世智慧” ,說的也是這個東西。底層系統本質不是知識,而是哲學和方法論,哲學和方法論解決的就是如何認識問題、把握規律,也叫元認知。這是所有人建立戰略思維的根基和出發點。


人人都有自己的底層系統,區別就在於強不強大、縝不縝密、高不高級,一個人底層系統的構成和時代背景也有關係。如何建立強大的底層系統?


什麼是戰略思維?如何修煉?傳統行業的企業戰略如何突破?


1. 啃經典


經典是要反覆啃的,而不是隨便瀏覽、翻一翻的內容,要下苦功夫,去吃透和真正消化經典。


讀經典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不要怕慢,堅持才能出效果,認真的啃,慢慢的啃,曾國藩有句話叫做 “結硬寨,打呆仗” 能夠成大器的人都有這個特點,用靜氣去涵養大氣。通過啃經典就能看出一個人能不能成大器,對於不同個體而言,沒有標準化的經典,但不管是哪個學科的經典,社會學、經濟學、歷史等等,都有著共同的指向,就是背後的方法論和哲學。當一本書越讀越薄,薄到最後的時候,就剩下哲學和方法論了,讀出這些核心再去讀的時候,就越讀越厚了,這也就是“半部論語治天下”當中的秘密。


2. 刻意練習


不管是西方的“一萬小時定律”,還是孔老夫子的“學而時習之”,說得意思差不多。習就是應用,理論上“習”的時間應該比“學”還要多才對,三分學,七分習,這樣的收穫非常大。直接用於工作實踐,在實踐中不斷加深感悟,這是好辦法。


二、視野與格局修煉


如果說底層思維決定了你的深度,那麼視野與格局就決定了你的廣度。三個建議:建立360度全方位的視角、深刻把握人性、結交高手。


什麼是戰略思維?如何修煉?傳統行業的企業戰略如何突破?


1. 建立360度全方位的視角


戰略思維不是專家思維,不是工具思維,越是以專家自居,自稱營銷專家、管理專家、金融專家的人,離戰略越遠。可能他在單項上的水平特別高,但戰略必須跨專業、跨學科、跨門派。戰略是綜合性的,而不是專業性的。


簡單來說,戰略是桌面、專業是桌腿,桌腿很重要,它要支撐整個桌面,但必須靠桌面來打通和承載。不能只關注某個專業(管理、營銷等)領域,要跳出來,關注政治、文化(歷史、宗教)、社會、科技等,建立360度全方位的視角。


經濟之外,我們首先必須懂政治,因為不關心政治不可能建立戰略思維。政治不光是國內政治,還包括國際政治。全球化時代下,孤立不復存在,地緣政治互相緊密關聯。


其次,必須吃透文化,包括歷史文化的積澱、文化DNA傳承、一方水土一方人等等,歷史、藝術、宗教、哲學都涵蓋在裡面,吃透文化領域對於我們的工作和生活都很有好處。


第三,必須要懂社會,懂江湖,就是了解不同階層,不同利益主體方,不同訴求等,在此基礎上考慮解決的方法。懂社會就是要兼顧各方的訴求,然後找到調和的方法。


第四,必須要懂得當下趨勢,就是關心全球新科技的不斷出現,新趨勢的來臨,因為這將給社會的經濟發展帶來新的方向、新的動能,為企業及創業者帶來新機遇、新發展,這就是企業調整戰略、轉型升級的拐點。


2. 深刻把握人性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對人性的深刻把握是很有意思的,也非常的有用。因為人性中有些東西是永恆的,這與是否是“50後”、“90後”、“00後”無關,某些規律不是按照代際來劃分的。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陽光下沒有新鮮事,我們讀老子、孔子、王陽明、資治通鑑等,其實就是通過歷史認識人性,認識規律。


3. 結交高手


多跟比你層次高的人混,珍惜你能結交到的高人。真正有智慧的人會放下成見和心結,儘可能結交比自己層次高的人。因為層次越高,圈子越小,質量越精,勸大家少混低層次的圈子,少進行無意義的社交,到處應酬、趕場,簡直就是在慢性自殺。


如果真的想提升自己,就要拿出大量的精力,去深層次的結交一些高人,甚至讓你們成為同路人。高人可以是現實中的朋友,也可以是神交。


什麼是戰略思維?如何修煉?傳統行業的企業戰略如何突破?


三、形成戰略思維框架


什麼才是一個優秀的戰略策劃呢?要從底層邏輯入手,把“小道理必須服從大道理”中的這個大道理擺清楚,把它能夠讓決策人和關鍵的核心層達成共識,然後才去實施。


即使是優秀的戰略,讓那些很核心的決策人和關鍵人都達成共識了,也還是有大部分群眾持反對意見。這就是為什麼真理總是掌握在少數人手裡,真正做戰略大決策必須是民主集中制。最後還是要有強勢的人去拍板。想做到百分之百所有人都投票認為這個事兒一切OK,是絕對不可能的。


戰略是個人必備的品質,區別就在於需要的程度。如果你的地位越高、越重要、越全面,就越需要戰略能力。在基層的一些部門相對要求就弱一點,但也是需要的。從大到小的這些戰略共同特點就是背後的戰略思維。戰略思維裡面有一個叫找關鍵,任何問題來了都需要找關鍵,和職業並沒有直接關係。


再比方說在戰略思維中有一個極其重要的東西叫發現真問題。發現真問題是做戰略的前提,第一步就是要分析這個問題的真偽,隱藏在背後的核心真問題是什麼?


培養戰略思維的方法,就是覆盤。覆盤非常的管用,一個有戰略思維的人,他面對問題的時候,有一把無形的刀,這把刀就是靠覆盤磨出來的。覆盤是完全的再推演,形成戰略思維的框架。這是對個人分析能力、概括能力,總結能力、系統思維能力的全面訓練。


什麼是戰略思維?如何修煉?傳統行業的企業戰略如何突破?


傳統行業的企業戰略突破


傳統經濟在消費升級、去中介化的大勢下,生產廠家、代理商、零售商面臨著互聯網電商、物聯網電商、新零售、場景革命等衝擊,總體前景堪憂,建議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認真考慮是否“改行”的問題。也必須要系統思考業態創新和模式創新等戰略問題。


傳統行業的企業戰略突破,建議區分“存量”和“增量”。存量是現有業務的延續與優化,代表生存;增量是新趨勢、新行業、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代表公司的未來。必要的時候,老闆本人要把自己的主要精力與資源果斷壓在增量業務上,甚至可以考慮為增量業務成立一個全新的創業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