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細節、道具、手法來評價電影《老師.好》得劇情

今天給大家講的這部電影名叫老師好,該部電影是由於謙監製,張欒編劇並執導,于謙也是製片人,同時也是我們這部電影的主演。


從細節、道具、手法來評價電影《老師.好》得劇情


該片主要是以苗宛秋老師為核心主線,生動而有趣的展現了老師與學生們一場場鬥智鬥勇的故事,當然,鬥智鬥勇的故事只是前半部分,後面通過雙方的互相瞭解,又產生了讓人感動淚目的故事。包括師生之情,同學之誼,還有羞澀的愛情故事,給我們展示了複雜的生動的師生百態以及純真的情感。這部電影寫的是一個班,既然是一個班,就包括老師同學,而一個班的同學性格各異,其中呢,主要的代表就是好學生安靜,表面上犯上作亂的洛小乙,還有賣貨賺錢的劉昊,小乙死黨蔣文明,看上去愛學習愛看書的王海,小富二代關婷婷,李海燕等等,把多種人物性格多個角色用一個個有共同內在品質的因素串連在一起,這個共同的品質就是那個特定的年代那個年齡的那種青少年所具有的純真的品性,友誼,還有師生情。


從細節、道具、手法來評價電影《老師.好》得劇情


“人生就是一次次幸福的相聚,夾雜著一次次傷感的別離,我不是在最好的時光中遇見了你們,而是遇見了你們,才給了我這段最好的時光”。這是故事開頭的一段旁白,一開始我不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但是後面看了我們的主角,苗老師的從一開始進進高一三班教室,對學生點名的那個場景,他想把這幫人拿下,讓他們聽話,表面粗暴的管理甚至罵人,體罰學生,把一個高中老師對好學生欣賞,對差生有偏見甚至敵視的那種刻板效應表現得淋漓盡致。然而經過了一次次的鬥智鬥勇,一次次的溝通,真正的瞭解了同學們的真性情,每個人家裡遇到的困難,家裡的情況,真正的,愛上了這幫學生,把他們當做了自己的孩子去對待,去幫助。也通過數次交鋒交流,同學們在溝通中也發現了他們心中的老師也是一個值得他們尊重的好老師,表面嚴厲內心慈祥的好老師。由最開始的互相排斥到最終互相欣賞,互相理解,我們的主角苗老師,也對這班的學生有了期待,他更多的是希望這幫學生能夠繼承他沒有完成的夢想,那就是考一所自己想去的好學校,尤其他對安靜的期望更是很大。接下來我們通過特寫鏡頭、道具元素,對比手法三個方面來闡述介紹這部電影。


第一:充分利用特寫的鏡頭,包括臉部特寫、對物體的特寫、動作的特寫來推動情節的發展,充分的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

第1個場景就是苗老師走進高一(三)班教室,然後在點名的過程中碰到洛小乙遲到的那個場景,他本來已經進了教室,後苗老師重新叫去門口喊報告,門口連喊10聲報告,然後最後5聲的報告都有充分的人物特寫,攝像頭對準了他的臉部,把他的當時那種焦躁、憤怒以及不解、甚至覺得委屈寫出來了,這也就是為他以及班上幾個死黨跟這個老苗對著幹埋下了伏筆,做了鋪墊,因為那個時候他們還不懂苗老師,而苗老師也不懂他們;緊接著就是安靜在辦公室,等苗老師的時候看見牆上的掛曆,看見窗外的蝴蝶停在花叢上那個場景,這個場景也為後來自己做蝴蝶結,還有就是在辦公室跟洛小乙相遇,送書包等等情節,都做了鋪墊。當安靜,用一種驚異歡喜的眼神,看著那個飛舞的蝴蝶落在花上那個時候,顯著他的內心世界是多麼的美好的願望,對未來的期待。這是對來到一個新的學習環境的一個期待,後面苗老師對他們的期待是一樣的,都是一種美好的願望;然後是後面蔣文明去苗老師辦公室,跳迪斯科,那一段也是非常的精彩,那一段一方面他是為了吸引苗老師的注意力,幫助外面的同學對苗老師的自行車做手腳做掩護,這個裡面呢有很多的特寫,包括苗老師看到這中心目中不愛學習的學生的一種無奈,包括將蔣文明達成目的後的一個得意的小眼神,包括在辦公室,另外一個老師一臉幸災樂禍的那種眼神表現的淋漓盡致,這是苗老師跟同學們衝突的繼續,或者叫鬥智鬥勇的繼續;接著就是在體育操場上,苗老師質問洛小乙的場景,把一個老師信任喜歡好學生,懷疑壞學生甚至看不起壞學生的那種刻板印象,表現的非常到位,也很真實,試問過去許多老師對心目中的好學生差生不都是這樣對待的嗎,在他們眼裡老考試分數高的學生不都是好學生嗎?反之就什麼都不是。緊接著就是洛小乙到第一次到苗老師樓下遞交入團申請書的那個場景,那個場景也是很特別,此刻的老苗內心懼怕洛小乙的,那種恐懼慌張表現的生動,老年苗聲音很大,說著我不怕你,手裡撿起一把棍子手無足道的亂舞,真的這場景非常的滑稽,但是,又很真實,這一段演得很非常的到位,此刻的他不瞭解洛小乙,覺得洛小乙就是暴力傾向的帶帶頭大哥,真的很怕;接著下一個特寫動作就是關婷婷,她因為舉報洛小乙跟安靜在公園約會談戀愛(本來人家是安靜在幫洛小乙補習功課),導致洛小乙打算放棄學業繼續回去當流氓,這個事情過後,關婷婷在課堂上用自責的眼神回頭看著洛小乙空空的掛著書包的座位,讓人感覺鼻子又一酸,觸動了我的淚點,這個場景這個細節,這個是對一個人的動作的一個特寫,非常的到位,把一個高中女同學,把一個表面上看起來是那種喜歡打小報告的小人的純真,感覺自己做錯了事情後悔,自責的心展示給了觀眾,這也為她後面主動澄清事實,承認錯誤,做檢討,埋下了伏筆;這許許多多的特寫描寫鏡頭,都推動了情節的發展,也推動著苗老師的一個內心世界的變化。包括老苗(下面我就稱呼苗老師老苗吧,覺得他太可愛了)在高三的時候,同學都去參加學校的節目表演,他一個人在學校裡面回憶他年輕的時候吹口琴的那個場景特寫,此刻,他的內心已經徹底產生了變化,這個充滿了真性情,充滿愛的一個班集體,勾起了他滿滿的回憶,他也追最終真正懂得了學生們的心,這也真正改變了自己的看法,改變了自己的教育管理方法,由以前對學生的一個管教變成了真正的關心,引導,最後更多是期待。包括後面安靜,自己騎著自行車,寧願不去參加講座,也要一個人騎車到縣政府找縣長幫苗老師討公道,這些種種的細節,都讓苗老師改變了自己的看法,也讓我們看到了學生對苗老師由敵對變成愛戴,也讓我們看到了真正的那種師生的情誼。這也應對了,故事開頭的那段話,“我不是在最好的時光中遇見了你們,而是遇見了你們才給了我這段最好的時光”。


用特定道具元素,給我們展示那個時代的特徵。

一開始映入眼簾的就是南宿一中門上那4個大字,包括苗老師自己的騎的那輛自行車,辦公室的獎狀,青色布書包,還有用布包的冰棍,學校裡樓頂上那兩隊對喇叭,錄音機,都表現出了那個時代特色印記。把80年代那種還該有的真實畫面,展現在我們的面前,我雖然沒有經歷過的年代,我是85年出生的,但是想象一下,仍然覺得很真實,讓我想起了我們讀高中那個場景,我們那個時代,我們90年代讀小學,包括初中我那個桌椅,那個桌椅跟我們那個是一樣的呀,桌子、喇叭,青色布書包,慢慢的回憶。太真實了,也很感動。想起了老師在課堂上對我們嚴厲的批評,老師眼裡只有獎狀只有成績,那時候讀書包括難得的一次體育課的機會,隨時可能被老師剝奪,尤其到高三的時候呢,基本就沒有體育課了,在教室裡讀著書,看著書,做著作業,聽著那個喇叭發通知,然後呢,時不時的就想出去放鬆放鬆撒撒野,就想找個沒人的地方跳跳舞,我當時也是很害羞。


從細節、道具、手法來評價電影《老師.好》得劇情


第三就是導演善於用對比的手法,讓我們心裡潛移默化的感受師生之情的一個變化。

你比如影片開頭的那張老照片,中間缺一個人,就是少了班主任老師,然後最後結尾拍畢業照片,這前後對比,告訴我們老師已經走了;緊接著還有一個場景就是什麼呢?就是洛小乙去老年苗家樓下送入團申請書的那個場景,老苗拿著棍子亂舞那個特寫,表現出他當時內心深處的慌張害怕,但到後面,苗老師對洛小乙因為被關婷婷舉報跟安靜談戀愛約會的時候,打算放棄學業去混社會的時候,苗老師為了把他找回來,在一個飯店裡,苗老師面對洛小乙拿著酒瓶對著自己,他一改之前的慌張害怕,反過來是激怒洛小乙打他,老苗為什麼會有如此巨大的反差,因為大家已經互相瞭解,老苗相信平時調皮的洛小乙是個好孩子,他跟這幫學生已經不僅是一個簡單的師生關係了,而是他把這些學生當做他的孩子去愛護,在他此刻的眼裡,洛小乙也並不是別人眼中的那種壞孩子,他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有感情的學生。他不希望洛小乙就這樣墮落下去,他相信洛小乙不是那種隨便打人的孩子並且他此刻已經把洛小乙當做自己的孩子,即使打他一下又如何?他要用真情把他拉回來,所以他做到了無畏無懼,對他的學生做到不拋棄不放棄;包括他面對班集體演出的獎盃的心理也是不一樣的,第1次班級拿了第2名,然後他在班上發火,責怪關婷婷染指甲而導致沒有拿到第一名,然而第2次當關婷婷努力地為她再次拿到了獎盃,並且是第1名的時候,他的心情是複雜的,一方面呢,他是希望同學們好好的讀書不要浪費時間不要分心,另一方面他看到這個獎盃,他已經懂得了同學們的一種心,同學們已經對他從一開始的反抗到對他的愛愛戴尊重,發生了轉變。他心裡是莫名的感動,他已經由一開始的責備,變成了對這幫學生是充滿了感動充滿愛,同時內心深處已經自然有了一種寄託,他後面邀請他們學生到家裡去做客的時候,他就把那個獎狀,他的故事,包括他回憶他在1965年被北大錄取,但是因為他的家庭成分不乾淨,導致最終成為了老師,他不甘心。他對他的學生已經是一種期待,希望他們完成他的夢想,在這和個大好的環境下,通過自己的努力,考取自己理想的學校。包括在他家喝酒的現場,劉昊跟蔣文明給他跳了一段霹靂舞,之前蔣文明在他的這個辦公室,跳了一段迪斯科,那個時候他對蔣文明非常無奈,因為在他眼裡蔣就是個不學無術的差生,只有差生的標籤,在他眼裡的好學生並不是那樣的,應該像安靜那樣好好讀書,但是後面當蔣文明跟劉昊在他家裡跳霹靂舞的時候,那個時候的心情是完全不一樣的,因為他已經從內心深處接受了這幫學生的品格品性,他也被這張這幫學生感染了,為什麼呢?哪個人不是從年輕時候過來的,哪個學生沒有他一段青澀的青春年華,純潔的同學情,少年情?為什麼每個學生必須是讀書的機器,他就不能有自己的愛好嗎?不是的,在他眼裡這一幫學生就是他的孩子,他們在最好的年華就應該如此。最終他決定把他的一些故事講給他們聽,讓他們去承擔他的夢想,去完成他期待他們能做的事情,也是完成他們該做的事情,有夢想的青年就應該為自己的去拼一把。


從細節、道具、手法來評價電影《老師.好》得劇情


當然了,影片還有很多值得研究感動的看點,包括音樂,歌聲(冬天裡的一把火)都凸顯了那個時代的印記,都在不同程度的推動著我們劇情的發展,包括旁白,讓我們有一種置身其中的感覺。但是這一切的一切都隨著高中畢業,老師走了而結束。但是影片給我們展示的這個結尾,又告訴我們故事還沒有結束,因為在任何一個時代啊,都會有這種淳樸的同學情師生情,他在任何一個地方都有可能上演這樣的故事,這樣的情節。也體現了作者,編劇的一種希望,在當代,隨著金錢觀的變化,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我們都期望更多純真的師生情,同學情。期待我們的校園迴歸自然,給國家下一代創造更好更寧靜的學習環境,同學們在學校可以學到真正有用的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