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能的精英——從舊日本陸軍的軍官培養制度談起

值此226的特殊日子,難免讓人想起舊日本陸軍和他們那些瘋狂的軍官。日本陸軍軍官總給人一種一種蠻狠無禮、軍事素質過硬的同時卻又腦子一根筋的刻板印象,真實歷史上的日本陸軍軍官差不多就是這樣的存在,至於為什麼日本陸軍軍官會產生這種集體特徵則就要從日本軍官的選拔和培養談起了。因為自明治維新日本建立新式陸軍後,其軍官培養制度幾度變化,一一介紹過於繁瑣,以下我主要介紹1920年以後的日本軍官培養制度。

低能的精英——從舊日本陸軍的軍官培養制度談起

日本陸軍士官學校

在舊日本陸軍體制中陸軍士官學校(日本的士官即是我國的軍官,日軍中對應我國士官級別的是下士官即曹長、軍曹與伍長)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上到元帥下到剛授銜的少尉都是這所學校的畢業生,也就是想當日本陸軍的軍官就必須進入陸士並且順利畢業,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低能的精英——從舊日本陸軍的軍官培養制度談起

陸軍士官學校(以下簡稱陸士)的前身是明治元年(1868年)建立在京都的兵學校,明治三年搬到了東京,明治七年改名為陸軍士官學校。不同時期陸士對學員的教育模式存在較大的差異,我這裡以1920年開始到日本投降期間這段最典型的時間段為例來介紹。

陸軍士官學校的招生是面向全日本,凡是年齡在16-20週歲的男性青年(舊日本帝國無論陸海軍都只有男性,不存在任何女性軍人)只要通過體檢便可參加陸士的考試,現役士兵和預備役軍人的報考年限放寬到25週歲,現役下士官則放寬到26週歲。考試分為國語、外語、數學、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等七門,基本函蓋了當時日本初中的課程,陸士的入學考試難度是相當大的,在日本捲入大規模戰爭以前每年陸士的錄取基本都在10%以下,現在我國司法考試的通過率也在10%左右,你可以對標瞭解到陸士是多麼的難考。還有兩種可以免試進入陸士的途徑即陸幼生和少尉候補生,下面我會再介紹。

低能的精英——從舊日本陸軍的軍官培養制度談起

陸士的學員

陸士的學習階段分為預科和本科兩部分,兩者在學習內容上有著很大差距。新生進入陸士後先進行為期兩年的預科學習。預科的學習內容為基礎軍事知識與文化課程,相當於在普通高中的課程基礎上再增加隊列、射擊、劍道、騎術等基礎軍事訓練,但還不進行專業的軍事技術課程。完成兩年的預科學習後,學員要選擇兵種(步、騎、炮、工、輜重)並進入現役部隊以上等兵身份進行六個月的實習,實習期滿後升為軍曹並回到學校開始其專業的本科學習。

在預科的學習中非常重視傳統文化課程,通過漢文課、歷史課向學員們灌輸“忠君愛國”“皇國至上”等軍國主義思想,不但宣傳日本歷史上的“忠君”人物,還通過斷章取義的方式以中國古代歷史人物的言行來宣傳忠君思想,史記、漢書都有篇章被陸士選為教學內容。

低能的精英——從舊日本陸軍的軍官培養制度談起

進行步兵戰技訓練的陸士學院

陸士的本科階段則是真正開始教授專業的軍事知識,除外語以外的基礎文化知識不再教授。陸士本科學制最初為一年又十個月,日本捲入大規模戰爭後不斷縮減其時長,1941年後縮短到一年。在本科學習期間學員們要學習包括戰術學、兵器學、軍制學在內的專業軍事知識,除此之外學員們還可以選修包括法學、經濟學、心理學等在內的民科課程來擴充知識儲備。

低能的精英——從舊日本陸軍的軍官培養制度談起

進行炮兵訓練的陸士學員

完成本科學習的學員會被授予曹長軍銜,並回到其原先的實習部隊再進行兩個月的實習,完成實習後在聯隊長的批准下即可授予少尉軍銜,成為正式軍官。可以說進了陸士也不能百分百保證成為軍官,在校學習過程中可能因為跟不上進度或是違法校規被開除,在部隊實習過程中也可能因為業務水平低下不被聯隊長看中而無法授銜。

進入陸士學習是成為日本陸軍軍官的必要條件,可以說全日本陸軍的軍官都是同一所學校的軍官,同期生在日本陸軍中是一種非常緊密的聯繫。

陸軍大學

陸士畢業是成為日本陸軍軍官的必要條件,但要是想在陸軍裡面出人頭地的話,考取陸軍大學校(以下簡稱陸大)則是必要的途徑。陸大是日本陸軍內部唯一一所參謀本部直轄的學校,包括陸士在內的其他學校都是教育總監部下屬的。如果說陸士是培養基層軍官的本科大學,那陸大就是專門培養高級指揮人才的更高級學府。

低能的精英——從舊日本陸軍的軍官培養制度談起

陸軍大學校

陸大建立於明治十六年(1883年),是當時的陸軍卿(後來改稱陸軍大臣)大山岩考察歐洲後建立的專門培養高級軍官的學校。考取陸大比陸士的難度更大,只有30歲以下的現役軍官可以報考陸大,而且必須要有聯隊長的推薦。雖然原則上只要年紀不超過規定就可以一直考,但實際情況是兩次考不進後聯隊長就不會再推薦,也就沒有機會再考了,對年輕軍官而言是非常珍貴的機會。從1883年建校到1945年投降廢校為止大半個世紀的校史中,陸大僅有3000餘名畢業生,不到陸士畢業生數量的十五分之一。

低能的精英——從舊日本陸軍的軍官培養制度談起

畢業生中的前六名可以獲得天皇御賜軍刀

對於日本青年軍官而言考上陸大就是鯉魚躍龍門一般的存在,陸大畢業生的徽章因為酷似日本天保年間的貨幣,所以陸大畢業生又稱天保組,對於那些未能考取陸大的軍官則稱為無天組,雖然原則上天保組和無天組晉升上沒有區別,但因為陸大由參謀本部直轄,天保組的人事安排也有參謀本部管轄,其無形的優勢是巨大的。無天組出生的將官總數為1123名,天保組出生的將官總數則是1189名,考考慮到兩者的巨大人數差距,可以看出在高級將領的晉升過程中陸大畢業生有著巨大的優勢。而每屆陸大畢業生的前六名則可以獲得天皇御賜的軍刀,俗稱軍刀組或恩賜組。成為軍刀組的成員可以說一隻腳就已經跨進了將軍行列。

梅津美治郎、石原莞爾、阿南惟幾、山下奉文、板垣徵四郎等二戰中大家熟悉的日本陸軍將領可以說基本上都是陸大畢業生。

PS 陸大陸士都接受留學生,但是和日本學員是分開授課的,考試成績也是分榜的,網上流傳的XXX中國學員力壓日本學員獲得畢業考試第一名,獲得天皇御賜軍刀讓日本軍人顏面掃地這種故事都是瞎說的。

陸軍幼年學校

陸軍幼年學校是日本陸軍教育總監部下轄的初級中學,分為東京的陸軍中央幼年學校和設在重要城市裡的的六所陸軍地方幼年學校(以下簡稱陸幼)。13-15歲的青少年男孩可以報考陸幼,各地的陸幼每年只招收50名學員,考取難度一點也不比陸士小。與免費的陸士和陸大不同,陸幼要收取學費但是軍官的孩子可以免一半學費,軍人遺孤則可以免全部學費。

低能的精英——從舊日本陸軍的軍官培養制度談起

仙台陸軍幼年學校

陸幼的學制為兩年,校內以現役軍人作為教師,實行軍事化管理。學員們在校除了接受常規初中文化課程外還要進行基礎軍事訓練。當然文化課中也充斥著大量的軍國主義洗腦教育。陸幼生畢業後會被授予軍曹軍銜並在現役部隊實習半年,實習結束後則可免試進入陸士。

低能的精英——從舊日本陸軍的軍官培養制度談起

軍事化管理的陸幼

由陸幼畢業的軍官會被稱為陸幼組,而沒有陸幼經歷考入陸士的軍官則被稱為中學組。當時日本陸軍內部認為接受過民間中學教育的青年會更散漫而且更容易被“自由”“民主”等新潮思想所“蠱惑”,不如從小接受軍事化管理的陸幼組來的可靠,所以同等情況下陸幼組的晉升速度會比中學快的多。崗村寧次 東條英機這些日本軍閥都是陸幼組出生。

少尉候補生制度

少尉候補生是指表現優異的現役士兵(一般來說都是年紀偏大的下士官)在聯隊長的推薦下免試進入陸士進行學習,其後的培養模式與一般陸士生一樣,畢業後授予少尉軍銜,理論上可以報考陸大,但據筆者所知沒有任何一名少尉候補生考入陸大,畢竟年紀擺在那裡。原則上少尉候補生在晉升上和其他軍官一樣,但因為年紀關係,大部分都只能在尉官級別徘徊,很少有能晉升到佐級軍官,將官則是一個都沒有。(一般的陸士畢業生獲得少尉軍銜最大也不過22歲,而少尉候補生三十歲當上少尉都算年輕了

因為少尉候補生出生的軍官數量很少而且普遍軍銜不高,所以我只做簡單介紹。

精英病導致的病態軍隊

日本陸軍中有著非常鮮明的階級觀念,對“精英”和學歷有著近乎瘋狂的追求,其晉升速度也和其出生有著密切關係。軍刀組優於一般天保組,天保組則優於無天組,陸幼組又優於中學組,這樣的實際情況就導致日本陸軍高官的履歷非常的一致,小時候讀陸幼,然後讀陸士,接著進陸大,然後進入參謀本部擔任要職。

低能的精英——從舊日本陸軍的軍官培養制度談起

日本陸軍高級將領基本都是陸幼出生

這些“精英”軍官們從陸幼入學到陸大畢業基本要十年時間,這十年中,他們基本都過著軍事化管理的校園生活,每天除了學習就是軍事訓練,和日常社會生活可以說是完全脫離的。這種情況導致“精英”們軍事素質過硬的情況下往往不知社會疾苦,不瞭解經濟社會的運作模式,甚至缺乏日常的生活常識(說日本人是食素民族,日軍士兵可以吃草戰鬥的牟田口廉出來捱打)。從小開始的軍國主義洗腦教育也讓大部分“精英”軍官們早就失去了基本的判斷能力,對於政治外交等事務根本無法進行有效的判斷和認知,只會一根筋的喊打喊殺。

而且身處參謀本部操控著全日本陸軍生死的精英參謀們,往往沒有基層部隊經驗,蜻蜓點水般的部隊實習經歷根本無助於其瞭解基層部隊和士兵們的實際情況,更無論於士兵們打成一片。參謀本部能做出大量無視實際情況的作戰情況也就是必然的了。

低能的精英——從舊日本陸軍的軍官培養制度談起

缺乏基層經驗是日軍參謀們的通病

日本陸軍內部“下克上”的問題也是由著精英病導致的,沒有陸大畢業的無天組軍官們大部分都只能在基層部隊做到佐級軍官,極少能進入陸軍省、參謀本部這樣的機關部門,當上將軍的就更少了。數量龐大卻晉升無望的中下層軍官和少數可以快速晉升的精英軍官之間的矛盾是必然。基層軍官無視政府和高層的命令擅自調動部隊搞事情也成了許多基層軍官升官發財的門道。

低能的精英——從舊日本陸軍的軍官培養制度談起

226事變就是日本陸軍軍官團內部矛盾的大爆發

總結

高效但又低能,業務熟練但又眼光狹窄,把個人仕途凌駕於國家利益至上,這就是舊日本陸軍軍官的真實寫照,舊日本不斷走向瘋狂和毀滅,其陸軍軍官培養制度要負很大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