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鳥大家郭味渠:一隻鳥全身工細精到,必成標本

花鳥大家郭味渠:一隻鳥全身工細精到,必成標本

郭味蕖作品

在創作中,一幅畫須有賓主,即一花一鳥本身,也須有主從詳略。一隻鳥全身工細精到,必成標本。任伯年的鳥,只頭、眼精緻,而尾、翅則從簡,甚至為枝葉掩蓋,略去不畫。面面俱到,倒是不好的。

花鳥畫創作中的“三結合”:

工筆與寫意的結合。

這在齊白石的作品中是已經有過先例了。他用寫意筆法畫花卉,以工筆筆法畫草蟲。

潑墨和重彩的結合,還有花鳥和山水的結合。

花鳥和山水的結合是要畫出花鳥所生長的自然環境,表現出大自然中的一個角落,襯以懸崖、水口、坡石,用以增加氛圍。明代林良、呂紀,都用過這種方法。我想按照這幾種結合的辦法,努力去變化,看看能變出個什麼面貌來。也可能失敗,但我是有這個志向的。

花鳥大家郭味渠:一隻鳥全身工細精到,必成標本

郭味蕖作品

在具體的表現方面:

用色:我喜歡用單純的原色,粉、石黃、石青、硃砂,很少用間色和綠色。又喜歡用平塗,求其整體感強,要求遠的和大的效果,不追求一花一葉的顏色變化。一筆下去,分出幾種顏色,很容易,但整體看起來就會感到破碎,這種本事,是下乘的。如畫一朵牡丹,要在一種顏色中求層次。我還避免用飽和色,即不用那種比例正合適的合成色。有人問我為什麼用石青色畫竹子,這道理很簡單——為什麼可以用墨畫竹子呢?

我還常用套色。用墨畫了後,再重一次花青或赭石。又喜用套墨,如在花卉山石上壓上幾枝竹子,以增加層次。

使用托色,是為了使色彩濃厚,有時在畫面的背後,託染一層顏色。一般平塗色都有底色,石青用花青做底色,石綠用赭石,石青又可用淡墨,托色一般用白粉,或使用相近而較淺的顏色。在宣紙上面多次塗染,容易變髒,故須一次染就。

花鳥大家郭味渠:一隻鳥全身工細精到,必成標本

郭味蕖作品

表現:寫意花鳥畫的表現方法,大致不外勾花點葉、點花點葉、點花勒葉、勒花點葉、白描、淡彩暈染和潑墨七種。勾勒須有頓挫濃淡變化,不能如工筆畫法的細膩。勾(選用墨勾,後點染顏色)勒(先點染顏色,然後再用墨勾)法南宋始有之,北宋時還只有勾填。

勾線有渴勾(幹淡筆)、率勾(用水較多,運筆須快,如陳半老所畫荷花、牡丹)、勾染(有深淺濃淡)。葉子用墨點,套花青,以襯救墨點之不足,又能增加厚重豐富的感覺。枝幹也一樣,或套墨,或套色。

構圖:強調密中又密、稀中又稀的絕對化。重點放在偏處,避免所謂“三段分”,很少用開合法,強調整體大塊的虛實,突出一部分,布白不使瑣碎。也不一定避免整齊,如兩個花頭並立,一反常人的所謂“差參錯落”的定則,這也是有法中無法,而又無法中有法,有規律又打破規律。

花鳥大家郭味渠:一隻鳥全身工細精到,必成標本

郭味蕖作品

透視:花鳥畫的空間距離,不能拉得太遠,又不能拉不開。焦點透視和散點透視結合起來,視平線要統一,有時可以處理在畫面以外。透視關係對了,自然便拉開了空間。

花鳥大家郭味渠:一隻鳥全身工細精到,必成標本

郭味蕖作品

筆墨:用筆用墨是個重要的問題,為了提高藝術性,中國畫的筆墨意境,不能不強調。在客觀造型基礎上,加強主觀的筆墨技巧,兩者必須結合起來,才能達到如齊白石所說的“不似之似”的神似,這是內在的精神本質的像。

筆力不是指拿筆的結實。執筆高低,握管鬆緊,全要看需要。運筆時筆要在手中轉動,以全用其墨,不使筆鋒劈散。必要時,用畫油畫的執筆辦法亦未嘗不可。用筆妙處在於氣韻,非水韻的下乘工夫所能及。用筆好了,體積、質量、重量感覺全能表現出來,如所謂的金剛杵、折釵股、屋漏痕、高山墜石、驚蛇入草等。

用墨分焦墨(幹深墨)、渇墨(幹淡墨 )、濃墨(溼深墨)、淡墨(溼淡墨)幾種,又有淋墨和積墨法,層層畫去,是潘老、可染先生常用的。花卉中之山石的畫法,不能同山水畫中的那樣複雜。

花鳥大家郭味渠:一隻鳥全身工細精到,必成標本

郭味蕖作品

上面所談的都只是我個人嘗試著摸索的辦法,希望大家多提些意見。構圖形式,幾乎古人已經都用過了;花卉又不依時代有所變異,人物還有個服飾的不同。如何能出點新意呢?

我想,主要是人的思想感情,首先是自己的思想要跟上時代。潘老的畫中,在這點是可崇拜的。

免責聲明:岱軒雕塑藝術平臺發佈的任何文本、圖片、圖形、音頻和視頻資料產權或版權均歸屬各自的創作者或業主。如果您擁有版權的信息資料顯示在了本平臺中,且你並不喜歡這樣,請與我們聯繫刪除,謝謝您的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