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李跃林教授书法课堂问答实录


北京大学李跃林教授书法课堂问答实录

李跃林导师书法课堂问答实录:


隶书的练习最忌讳没有进入汉代气息,用笔最怕单调枯燥从而格式化,那就成了美术字而不是书法。

后人做启功字模,邓散木隶书字模,试图把书法标准化,这种行为是和书法精神背道而驰的。书法本没有统一标准,而一旦标准化,就失去了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


隶书用笔虽然相对简单,但是它也可以创造复杂的点划形态和构型,这也是隶书最大的挑战。汉代的隶书碑帖如: 西狭颂、史晨碑、张迁碑、礼器碑,它们的用笔都相同,但是形态完全不同。而我们今人可以更是可以运用不同的笔墨纸来丰富隶书的变化。


楷书笔法在五种书体中是最丰富的,囊括了提按转挑。草书在技法上相对楷书要简单。但是两个书体共同的难点就是如何自如的表达自己的情感。


所谓楷书的规律性是针对规范性的楷书---唐楷而言的。比如欧阳询、柳公权、诸遂良等。但是唐代晚期,颜真卿的楷书出现了变化,比如颜家庙碑,用笔和结字都有变化。我们后人如何认识这种变化,这种变化是书写的随意还是刻意为之,都是要注意到的。


王羲之王献之的小楷都不是特别规范,但是在中国书法史上,二王的楷书是楷书的最高准则。唐楷是法度的最高准则,不是艺术和情感表达的最高准则。


学习传统书画最大的难点:如何在法度和自由间寻找平衡点。太自由没有法度不是书法,过于拘泥于法度而没有自由那是美术印刷体。


北京大学李跃林教授书法课堂问答实录


北京大学李跃林教授书法课堂问答实录

李跃林:198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书法家。现为北京大学校友书画协会理事和学术委员,北京大学校友书画协会理事兼学术导师,曾获北京大学学生书法一等奖。自幼研习书法,大学毕业后经白谦慎先生介绍拜著名书法家复旦大学潘良桢先生学习书法。追求古人肇于自然的的书境与美学思想,体味二王书风精神,临习《兰亭叙》逾千遍,旁及三代吉金文字和秦汉碑牍。草书基于十七帖而拓之以张旭的纵逸和黄庭坚的理智,行书以兰亭为本而辅之以米芾和董其昌的八面出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