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讓孩子平穩地進入到小學一年級?

李四次方


得看在哪裡上學了,我們幼兒園在北京上的,當初抱的散養的態度,也是因為孩子的教育除了我其他人也不管也不配合,還有老二。所以孩子幼兒園基本就都是老師教的,很少家裡管!去年幼升小也沒上課,回到西安,好多學生都上了幼小銜接班,孩子就有點跟不上的節奏。大人一下子從散養過渡到要對自己的負責任也是很不適應!還好過了一學期,雖然還存在很多問題,但是明顯比上上學好多了!所以建議孩子還是根據當地小學的規律上一下幼小銜接,收攏一下玩樂的心態。對家長孩子都好!畢竟神獸出沒,沒幾個好心態的家長!家裡七七八八的事兒,還有二胎,再上個班有幾個人還對孩子有耐心!!!再加上就你一人堅持好好教育孩子,家裡其他人該玩兒手機看電視一樣不少!這樣也是沒有一個好的環境。只能自己和孩子吃苦啦!!!加油吧!




桃花Harrys


我家老二今年剛步入一年級,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識字量,幼兒園趕上教育部禁止超前教育,導致大班時所學知識有限,放學回到家基本自我放飛,沒有刻意要求他去讀書識字,所以小學後,語文跟得上(畢竟從頭學),但數學、科學、英語等主課書本都會有大量文字,且沒有拼音,如果不識字,書看不懂,考試就更別提了。

超前教育或有危害,但基本的拼音拼寫,閱讀的習慣必須要培養,只有利而無害。





春天裡的小好


作為二年級家長,我認為幼升小最重要的是識字量的準備。

沒有足夠的識字量,孩子做數學題直接抓瞎,一年級數學不好往往是孩子不具備讀題能力。一年級語文第一課也不是從拼音開始學的,而是《天地人》。

識字量的準備我個人反對獨立於語境之外通過生字卡片死記硬背。孩子從幼兒園大班開始就應該在閱讀方面培養從讀圖到識字的能力。我大班開始就各種向孩子示弱,讓孩子拿著繪本給我講睡前故事,告訴她聽了她講的故事我才能睡著,所以孩子積極性也挺高漲的,連蒙帶猜地讀繪本,實在不會就問我,一年下來自然而然具備了足夠的識字量和閱讀量。


一個足夠兩個太多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是每個父母都會牢記在心的,早點到從胎教的時候可能就開始讓孩子學習了,晚點的幼兒園也開始給孩子報各種培訓班了,反正現在的小孩子真的是太累了。說說我家孩子吧,幼兒園上的私立的,小班的時候就開始練習寫數字,中班開始學習聲母韻母和加減法,現在正在上大班,學的就更多了,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已經開始學習小學內容了。大班有數學課,語文課,英語課,美術課,音樂課,非常豐富多彩,聲母韻母還有拼音基本學的差不多了,50以內不進位加減法,進位加減法也學完了,還有就是兒歌古詩生字也學了不少,看著不到6週歲的孩子,每天都要寫2個小時的作業真的是於心不忍,但是也沒辦法,大家都這樣。如果你不學,那麼上小學就會被別人落下,因為小學老師都知道私立幼兒園會提前教這些內容,所以講這些的時候不會留太多時間,萬一你家孩子幼兒園真沒學過,那麼孩子學習上會有些吃力的。要想平穩的進入到小學大班這一年非常關鍵。以上純屬個人體會,不喜勿噴!


成思行


其實最合理的叫法不應該叫幼小銜接,而應該叫入學準備,換句話說想要銜接好的關鍵就在於我們的準備好與不好,而要做好入學準備,最重要的就是讓孩子在心態上能平穩過度,儘早適應!

關於學習態度,簡單說就是對於學習的看法,從幼兒園到小學,讓孩子能夠意識到兩者的區別,認識到學習意味著什麼,這一點至關重要!


從幼兒園到小學,有著本質的區別:


1、老師的角色不同:

幼兒園有保教之分,除了主班和配班以外,還有專門負責孩子生活飲食起居的保育老師,基本上在幼兒園期間可以說是寸步不離;而到了小學,除了上課期間,其他時間老師是不會去盯著孩子的,換句話說,你要開始學會自己負責!


2、幼兒的角色任務不同:

在幼兒園裡,我們叫遊戲化教學,其實幼兒多半時間還是以玩為主,多半都是遊戲和活動居多,幾乎沒有什麼作業;而到了小學,開始以學習為主,要學會認真聽課,記課堂筆記,還要仔細完成課下作業!


3、對孩子的能力要求不同:

在幼兒園裡,孩子出現了問題,遇到了困難都可以通過向老師求助獲得幫助和化解,需要自己去面對和化解的糾紛相對較少;而到了小學,由於缺少了老師時時的呵護,很多時候碰到問題了,需要學著自己去面對和解決,不管是溝通能力、交際能力和耐挫力等方面都對孩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上這些不同,就要求我們要儘早去給孩子灌輸小學與幼兒園的區別,要讓孩子意識到自己進入小學要面對什麼,要如何學著自己去解決問題!對此,建議如下:


1、生活習慣要儘早幫助孩子建構完整:


想要孩子進入小學能儘快適應,提升自我的耐挫力,首先重中之重就是要幫助孩子建構起完備的生活習慣!只有能做到基本的生活自理,自食其力,才能強化孩子的自信心,更加從容的面對自己的小學生活!


生活習慣方面,從吃飯穿衣到打掃衛生、從清洗簡單的衣物到餐前餐後的幫工,都應該讓孩子參與其中,家長不應該因為孩子年齡小,就剝奪孩子參與家務的權利,一旦壞的習慣養成了,想要再幫他建立,已經是為時已晚!


2、要多多帶孩子接觸周邊已經進入小學的孩子,比如周圍鄰居家的孩子或者自己親戚家的孩子,讓孩子們通過接觸實際瞭解小學階段孩子是什麼樣子!


孩子在幼兒園階段,多半情況下做事還是靠模仿,尤其對於比自己年齡大一點的孩子,他們更是充滿了嚮往與期待,期待早一天能夠達到他們的樣子,至今我還記得小時候看到別人揹著書包上小學時,自己羨慕的不要不要的!


讓孩子通過跟小學孩子的接觸,實際瞭解到他們每天幾點起床,幾點上學,晚上幾點放學回家,回家後是如何做作業的,很多時候這種實際的行為示範,比大人的說教更加管用!


3、經常帶孩子到當地小學附近轉一轉,如果有可能的話,進入到校園裡面去走走看看,讓孩子提前熟悉瞭解小學生活的樣子!


讓孩子提前去小學熟悉的目的是為了能夠讓孩子在心理上提前適應,不至於因為幼兒園和小學的巨大差異,而導致剛入學以後久久適應不了的情況發生,如果那樣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孩子的學習,影響各科學習的入門!


讓孩子能夠提前熟悉小學,另外一個好處就是能夠激發孩子對於上學的慾望,內心裡有所期待,對於小學充滿憧憬!

孩子由幼兒園進入小學,對於心理生理都還不是完全成熟的孩子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轉變,如果我們不能提前介入幫助孩子進行調試,那麼孩子進入小學勢必就會經歷一個相當煎熬是適應期,只有提前介入,我們才能最大程度的讓孩子儘早適應小學生活!


葛老師教育新智匯


“如何讓孩子平穩地進入到小學一年級”是幼兒園小朋友家長普遍關心的問題,其實,小學一年級的知識對於孩子來說沒有什麼難度,適應小學生活的難度在於如何讓孩子具備更好的專注力、規則意識、語言能力和思維方式,只要能做到這幾點,孩子就能輕鬆地學習各科知識,並取得不錯的成績。

強化專注能力

進入小學後,孩子必須充分利用上課時間認真聽課,才能最有效地學習新的知識點;孩子必須認真高效地完成家庭作業,才能最有效地複習鞏固新的知識點,只有做到這兩點,才能輕鬆地消化吸收知識,並取得不錯的成績。孩子的專注力情況是決定能否做到這兩點的關鍵,因此,在進入小學前,父母必須特別關注對孩子專注力的培養,儘量延長孩子的專注時間。

父母可以讓孩子經常玩磁力片、拼圖、手工這樣的玩具,孩子對這些玩具通常比較感興趣,願意集中注意力觀察思考,可以讓孩子體會到專注力帶來的快樂感;父母可以讓孩子每天堅持畫畫、寫字,孩子可能會有些牴觸,只要父母安靜地坐下來陪伴孩子,就能讓其定下心來做這些事情,畫畫、寫字還可以鍛鍊孩子的握筆姿勢,並讓其形成每天必須完成作業的意識。無論是玩玩具或是畫畫、寫字,父母最好能陪伴在孩子身邊,可以在孩子分心時提醒其集中注意力,並儘量給孩子營造一個安靜的氛圍,讓其逐步適應安靜學習的狀態。

培養規則意識

進入小學後,孩子必須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和課堂紀律,才能更好地融入到小學的學習生活中。孩子的規則意識是決定其能否做到這點的關鍵,因此,在進入小學前,父母必須關注對孩子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

父母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比如:父母可以跟孩子共同制定每天的作息時間表,讓孩子形成到點起床、吃飯、睡覺、玩耍、學習的意識。父母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計劃觀念,比如:每天睡前跟孩子一起計劃好第二天的學習、玩耍內容,並督促孩子按照計劃執行。父母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自我約束意識,比如:讓孩子畫畫、寫字前,告知其必須把周圍的玩具先拿開,把文具準備好,同時,必須在畫畫、寫字結束後,把文具整理好後,才能重新拿出玩具,這樣孩子就能形成整理物品、約束行為的意識。

強化語言能力

進入小學後,孩子必須很好地理解老師的課堂講解、老師發出的各個指令,與老師、同學進行交流溝通,才能更好地學習知識,建立人際關係。孩子的語言能力是決定其能否做到這點的關鍵,因此,在進入小學前,父母必須關注對孩子語言理解、溝通能力的培養。

父母可以每天陪孩子閱讀一些繪本故事,讓孩子熟悉其中的語言表達方式,父母可以採取指讀的方式閱讀繪本,讓孩子逐步熟悉這些文字。最關鍵的是父母必須與孩子一起探討作者所要表達的意思,讓孩子用自己的語言講述繪本故事,這樣可以提升孩子的理解能力,並將學到的語言活學活用於日常表達中。同時,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並認真傾聽孩子的想法,並與之進行交流溝通。

進行思維訓練

進入小學後,孩子會在各科的學習中遇到一些涉及邏輯思維方面的題型,為了讓孩子能跟上老師的教學進度,更好地應對這些題型,在進入小學前,父母必須對孩子進行一些邏輯思維方面的訓練,比如:每天讓孩子做一些同年齡段或稍低年齡段的相關練習。父母千萬不要急於求成,讓孩子做高年齡段的練習,只有從基礎抓起,建立起基本的思維方式,才能在此基礎上作拓展;父母要耐心地跟孩子講解思考分析的過程和方法,不要採用填鴨式的方式傳授知識,否則會讓孩子產生厭學情緒;對於孩子一時無法接受的思維方式,父母可以採取反覆訓練的方式,只有循序漸進地反覆對孩子進行思維訓練,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結語

從幼兒園升入一年級,對於孩子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並不是知識有多難學,而是需要孩子形成更好的專注力、規則意識、語言能力、思維方式,所以,父母必須在孩子上小學之前對其進行有針對性地強化訓練,只有這樣才能讓其平穩地適應小學生活。


陳老師初中數理化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家目前一年級,學的不算好,中等水平。根據自家經歷,給你幾種建議哈。

第一個,心態很重要。從幼兒園的舒適區到一年級的獨立區,小朋友需要一個適應過程。在此之前,建議家長要提前溝通好,避免出現,小學作業量多,孩子厭煩厭學的情況。我家剛開始的時候就會抱怨,想要回到幼兒園,作業沒有那麼多的時候。我就會後悔,沒有提前讓他習慣。

第二個,閱讀。閱讀包括了識字量和閱讀思維。個人認為閱讀的習慣,思維的養成比識字量閱讀量要重要。孩子只有喜歡閱讀,自主閱讀了,才能更好的提高識字量。我們這一年級剛開始的時候,孩子做題是沒有標拼音的,這個時候就考驗孩子的識字量了;同時也會有一些閱讀理解的題目,考驗孩子的思維能力,對題目的解讀能力。

第三個,寫字。現在對字的要求很高,每個字都要求點、位置都到位。條件允許的話,建議大班下學期可以讓孩子報班學習練字。我家上一年級以後才開始學的,個人覺得都有點晚了。班級裡很多人字寫的很漂亮。

第四個,跟孩子講上課的規矩。讓孩子提前適應坐姿要端正,回答要舉手,聲音要響亮等等。

第五個,快開學前半個月吧,讓孩子適應小學的上下課時間。

第六個,備個電話手錶,方便孩子上下學聯繫。我家是備了個,增加他的安全感。

以上是個人的一些建議,希望對你有幫助。


元氣秀秀


作為過來人和老師,幼升小務必提前準備起來,不能輕信網上說的零起點。比如拼音,數學,基本的識字還是需要提前學點(特別是識字,不是一下子就學了多少的,需要慢慢來每天幾個,到時上學讀題記錄作業就快多了),不一定非要報班。在家裡可以有計劃的安排,如果自己沒精力可以上下線下班或網上的課程。

大家都說零起點,但是需要兒童在幼兒園或家裡都學了一點點,程度不一,到時編班最吃虧的就是那些一點都沒學的同時接收能力一般的孩子,會非常累,也會打擊孩子的學習興趣。

一個班裡少的二十幾個,多的三四十個孩子,老師是沒有精力一個一個輔導的,一節課上完只要大部分孩子會了,少部分不會的只有回家父母教,到時那叫累呀,還不出效果。

所以馬上上一年級的小朋友不管多少還是要提前學起來,當然你十分聰明,是個神童也無所謂(不是神童腦子也一般的你不學等著後悔吧)。


老王賣瓜不用誇


這個問題本身是沒有必要的,這是大人焦慮了!

1.其實孩子的適應能力和習慣養成是遠遠超過大人的。大人習慣性地被自己的壞習慣控制也擔心孩子有壞習慣或者不適應。

2.基於第一條,我們大人養成正常的起居習慣,保證孩子起居是跟學校匹配的。同時跟孩子多互動,孩子會模仿大人而跟其他孩子相處和玩耍。自然適應.

3.孩子的作業和學習,沒有偷懶的孩子,只有偷懶的家長,每天問問孩子開心的事,問問孩子,老師給他們什麼作業,大人表現出很羨慕的樣子,希望跟著他一起學習,學學他是怎麼完成作業的,然後這個過程陪他的樣子寫字,並把他先完成的作品跟自己的比較比較,誇獎他一下。讓他覺得開心……

4.包括閱讀,也在這個時期,多陪他們完成和做榜樣。

5.堅持如此,孩子會非常喜歡學習。

6.我兩孩子,一女一男,現在初中和小學5年級,都很積極認真地聽課和完成學業。


阿譚葫蘆絲


即將進入這個階段,九月小;關於要開啟一年的學前班。應該主要靠這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