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無面之交”,迎接“最美自己”


「邊疆時空」戰“疫”| 溫暖“無面之交”,迎接“最美自己”

▲2月6日,在武漢協和江北醫院重症監護室,金鈺在照顧病人。


“在ICU病房裡的日子裡,我從來沒有放棄信念——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取得最終勝利,摘下口罩迎接最美的自己!”

這是鞍鋼集團總醫院護士、遼寧馳援湖北醫療隊隊員金鈺在武漢的工作日記中鼓勵自己的話。日前,金鈺在緊張的工作間隙,接受了記者採訪。

轉眼,這名90後姑娘已經在異鄉抗疫一線奮戰了近1個半月。“雖然逐漸習慣了這裡的工作和生活,只是嘴饞的我還不知道武漢熱乾麵是什麼樣的味道。”金鈺俏皮地說。

金鈺所在的遼寧重症醫療團隊,接手的是武漢協和江北醫院重症監護室(ICU)的工作。按照規定,為防止缺氧,醫護人員每工作4小時就得出去休息1小時。然而面對危重的患者,金鈺常常顧不得休息、顧不得吃飯喝水,常常是連續工作8小時,神經高度緊繃。“誰也不確定下一秒患者會出現什麼樣的狀況,會不會呼吸困難,會不會需要吸痰……他們的一切都依靠我們。”金鈺說。

比高強度工作更危險的是隨時可能被感染,飛沫、氣溶膠是新型冠狀病毒傳播的主要途徑,而幾乎所有帶呼吸機的病人都需要吸痰,這對醫護人員自身安全帶來極大威脅。有一次,當金鈺準備進入ICU時已經沒有面屏了,她依然毫不猶豫戴好護目鏡和口罩為患者吸痰。

在救治患者的過程中,除了必須的醫療救助外,對病人的心理疏導也是醫護人員重要的工作內容。ICU病房裡有一位老大爺,核酸檢測呈陽性,卻嚷著要出去,情緒非常不穩定。瞭解到老人曾經是軍人後,金鈺連忙安撫他說:“大爺,我們是東北來支援武漢的,您是革命老兵,您一定要對我有信心,我一定能護理好您,只要您好好配合治療,一定能康復出院的!”暖暖的一席話,讓老大爺為金鈺豎起大拇指。

在ICU病房,大多數的病人處於鎮靜或昏迷狀態,醫護人員需要費力地搬置其身體進行氣管插管。為了防止插管彎折阻礙通氣,他們必須目不轉睛地守在床頭,根據呼吸機和監護儀的參數,不斷吸痰清理呼吸道,提高血氧飽和度,改善通氣。

細微周到、堅持不懈的守護讓醫護人員與患者結下了“無面之交”。金鈺告訴記者,她曾護理過的一位大爺順利脫機拔管後,含著眼淚緊緊地握住她的雙手說:“姑娘,我要轉到普通病房啦,被你護理這麼久還不知道你的樣子。”金鈺對大爺說:“我的樣子不重要,重要的是您真的很棒,您的堅強打敗了病毒!”

“我從不覺得自己做的事有多麼偉大。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有‘光’的,我就是盡力去照亮他們。我愛這裡的每一個人,我不會忘記他們!”

金鈺告訴記者,一次,休息去超市的時候,服務員聽出了她的東北口音,對她說:“謝謝你來支援武漢!”她笑答:“咱都是一家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