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的利潤去哪裡了?

活動中心17653708


任何一個企業都要開設公立賬戶,所有的收入支出都會通過這個賬號,那麼經營所得也自然而然的在這個賬戶裡。

企業利潤可以根據公司制度合理分配,也可以召開董事會進行分紅,或者進行擴大生產經營規模,一切都會根據既有制度安排。


九大雜燴


一、什麼是利潤

所謂利潤,是指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是企業收入減去成本稅費後的餘額,如為正數則稱盈利,如為負數則稱虧損。利潤分毛利潤、主營業務利潤、營業利潤、利潤總額、淨利潤,其計算公式如下:

(一)、毛利潤=銷售收入一銷售成本

(二)、主營業務利潤=毛利潤+其他業務收入一其他業務支出一稅金及附加

(三)、營業利潤=主營業務利潤一銷售費用一管理費用一財務費用+投資收益十其他收益

(四)、利潤總額=營業利潤+營業外收入一營業外支出

(五)、淨利潤=利潤總額一所得稅費用

我們一般所說的利潤是指淨利潤,通俗講就是除幹打淨後賺了多少錢的意思。

二、企業的利潤去哪裡了

企業賺的錢究竟用在哪裡去了呢?這個問題很複雜,因為企業賺的錢和企業的其他錢(借入資金、投入資金、業務住來款項等)是混在一起分不清的,並且企業的錢隨時都在收付,在流動變化,因此,要具體指明用到哪裡去了還真的沒辦法,只能從大的方面加以分析說明(當然,有的利潤設置了專門賬戶,實行"專款專用"的除外)。

根據國家法律法規的規定,以及企業股東的決定,企業的利潤主要用於以下幾個方面:

(一)、彌補以前年度虧損。企業本年度實現的利潤,首先用於彌補以前年度的虧損,彌補後的餘額(以前年度無虧損的即本年度淨利潤額),按規定進行分配。

(二)、提取法定盈金公積金

。根據《公司法》規定,按企業稅後利潤或彌補以前車度虧損後餘額的10%提取法定盈餘公積金,用於彌補企業虧損,公司法定公積金累計額為公司註冊資本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可以不再提取。

(三)、提取任意公積金。公司從稅後利潤中提取法定公積金後,經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決議,還可以從稅後利潤中提取任意公積金。它的提取比例和用途不受公司法和商法限制,而由公司章程規定或股東大會決定。可以用於彌補虧損,職工獎金、福利,擴大經營規模,進行固定資產更新改造……等等。

(四)、向投資者分配股利。公司彌補虧損和提取公積金後所餘稅後利潤,有限責任公司依照本法第三十五條的規定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東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但股份有限公司章程規定不按持股比例分配的除外。

(五)、企業留成利潤。企業當年實現的利潤,通過上述分配後,最後還有剩餘就是企業的留成利潤。這部分留成利潤又去哪裡了?主要用在以下幾個地方:

1、存入銀行。主要用於企業日常經營管理所需,形成備用資金。

2、購買原輔材料、低值易耗品、包裝物等,形成存貨。

3、支付職工工資、福利、社會保險,以及稅金、費用等,形成成本稅費。

4、購置設備、修建房屋,購買專利技術等,形成在建工程、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

5、購買債券、股票、其他企業股份等,形成投資。

其實,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如當你遇到當企業老闆或老總的朋友同學時會這樣問,企業做得這麼好,生意做得這麼大,賺了不少的錢吧,你那當老闆或老總同學朋友往往會這麼說,哪裡賺了好多錢喲,就是賺了一些存貨,一些機器設備而已。這就是企業利潤去哪裡了最形象的說法。


丁賢友


將90%的企業利潤收歸己有,很明顯這樣的企業不會有很好的發展前景,因為一個摳門、格局不大的老闆註定是帶不大一個企業的。縱觀所有優秀的企業,他們首先考慮到的都是員工的福利,要知道沒有相應的福利和待遇做支撐,就無法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同時也吸引不到

  10人公司公司賺200萬,也不是一毛不拔。拿出10萬分給員工。這是激勵獎金。並不是工資。工資還是照常發。我不知道你們的工資水平怎麼樣。10萬分給員工,每個員工手上分到的錢也最少有1萬。如果工資水平也是1萬左右的話,相當於多發一個月的工資。不錯了!

  剩餘的190萬,老闆分了。貴公司有多少個老闆?如果有三四個老闆的話,一個人手上分到的也不是很多。另外,老闆分到的錢是用來再投資,還是用來開銷用的?如果是用來再投資的話,還是可以的。畢竟現在的企業生存很艱難。有點現金儲備,以防如果發生什麼大事,可以應付。

  除了華為,阿里巴巴、還是騰訊、今日頭條這種級別的企業也對於員工的福利是極其重視的,尤其在當下,薪資都相對比較透明,稍微讓員工對企業感到不滿,就會被其它獵頭所獵取,這也是大型企業不得不面臨的一個現實問題。也正是這樣的現實問題,所有的公司才會有股權和期權的激勵,員工也能夠同企業一起成長,一起分享企業的成果,只有這樣無私的企業才能真正將所有的優秀員工擰成一股繩,才能真正的讓這個企業充滿活力。

  過去那一套壓迫員工、不斷剝削員工的企業註定會被淘汰,只有真正心繫員工的企業才能走的更加長久。


企業財稅深度諮詢事務


企業的利潤分毛利潤和純利潤,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產生的利潤為毛利潤,產生利潤要上交稅金,付員工工資,社會保險金,電費,水費,固定資產折舊費提取,辦公用品低值易耗品提取,銀行貸款利息,交通運輸費,財務辦公費用支出,經營費用支出等等。

支付這些費用後,餘下為純利潤,純利潤留足發展基金,剩餘的有股東按紅利分掉,如所有費用支出大於毛利潤,就出虧損。企業利潤就是這樣走向。


小步特


企業通過銷售自己的產品或者提供相應的服務來獲得企業的收入,此收入再扣除相應的成本後,就會形成企業的利潤,一般成本費用的內容包括:產品的生產成本、企業的管理成本、產品的銷售成本,應該繳納的稅金。

企業利潤處理

1,計提法定盈餘公積,法定盈餘公積是國家規定企業必須從稅後利潤中提取的盈餘公積,提取比例為10%。是指按照企業淨利潤和法定比例計提的盈餘公積。當法定盈餘公積累計金額達到企業註冊資本的50%以上時,可以不再提取。

而法定盈餘公積的用途,主要包括三方面用途:彌補公司虧損;擴大公司生產經營;轉增公司資本(轉增時所留存的該科目餘額不得少於轉增前註冊資本的25%)。

2,股東分紅,一般企業在計提完法定盈餘公積後剩餘的淨利潤,就可以分配給企業的各位股東,作為企業經營取得收益的紅利,但是如此直接分配的話,會然股東產生20%的股息紅利,所以一般而言如果企業最終有利潤剩餘的話,一般不會採取直接分配的形式。

3,彌補企業虧損,如果企業以前年度存在虧損的情況,那麼本企業今年實現的企業利潤,就可以用於彌補企業以前年度的經營虧損。

4,用於轉增企業資本,擴大企業的經營資本,一般在企業快速發展時期,需要投入的資金較多,如果企業當年有盈利的話,完全可以用於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中,將企業的資金運行能力擴大化。

總結

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產生的企業利潤,一般都可以通過上述幾種方式來進行處理,不過在我們國內很多企業都選擇了,將企業利潤留存在企業賬上,這樣也不會因為分配企業利潤而讓股東多繳納20%的個人所得稅。


稅問稅答


經營企業的核心目標是利潤。如何增加企業利潤是每一個管理者關心的問題,那麼該如何改善績效提升利潤呢?

1、全員經營

企業要確立全員參與的經營理念,不留冗雜和虛設的職位。對於不能創造經營價值、客戶價值的崗位,堅持精減、轉型、調崗的做法,最大限度的發揮團隊的能力,創造經濟價值。其次,企業領導必須進行自我革新,不斷學習先進的經營理念,經營模式和管理制度,進而更好的帶領團隊。

2、內部合夥

企業需要的錢並不一定向銀行、融資機構借貸,從而付出多餘的利息。反而員工是最好的融資對象,將一定量的股份分出去,讓員工擁有主人翁意識,調動員工的積極性,進而創造利潤。

3、目標管理

建立“3+1”的目標管理系統。3指的是:企業訂立的預算目標、期望目標、員工目標等三個不同導向的目標。1指的是平衡點,即底線目標。從企業和員工兩個角度來訂目標,構建多層次、多激勵的目標體系,讓員工為目標而奮鬥。

4、量化寬帶激勵

寬帶薪酬的常用模式通常有三種類型:

一是增量獎勵法

基本工資+業績獎勵或紅利分享或團隊激勵再分配,較常用,主要是通過正激勵帶動員工的創造力,力度不大,分配的可確定性低,非常強調分配的規則和公平性。

二是定量減扣法

員工的工資是基本固定的,訂立較高的目標,如員工不能達到既定的目標,則進行適當減薪,這是一種壓力式的管理,但員工對減薪等負激勵機制比較反感和牴觸,實現效果一般不太理想。

三是存量增值法

從員工原有的薪酬拿出較大的一部分與員工的績效進行全面的融合,運用平衡點思維使員工與老闆形成利益共同體。

5、輕資產模式

指企業緊緊抓住自己的核心業務,而將非核心業務外包出去,是以價值為驅動的資本戰略。

企業要抓住兩個成本,一個是變動成本,指支付給各種變動生產要素的費用,如購買原材料及電力消耗費用和工人工資等。這種成本隨產量的變化而變化,常常在實際生產過程開始後才需支付。這個數量指標是用來做考核激勵。另一個是固定成本,指成本總額在一定時期和一定業務量範圍內,不受業務量增減變動影響而能保持不變的成本。這個數據反映了企業的負擔。固定費用越高的企業,說明企業偏重資產,投入產出比較低效,負擔較重的企業存活率較低。所以企業要致力於為自己減負,降低固定費用費用,向中輕資產發展。

6、預算管控

通過預算機制重點管控“可控變動費用”,各項費用實現雙線責任制,建立先預算後審批再使用


律師諮詢


企業利潤的分配是需要嚴格按照會計準則的要求進行分配的,會計準則對企業利潤的分配既規定了分配的順序,也規定了相應的比例。但總的來說,企業的利潤一方面是留歸企業進行擴大再生產,另一方面向股東分配。有些人會說到企業的福利,這是都是會算在企業的成本費用裡進行扣除,而非利潤。

按照會計準則要求,企業利潤首先要提取法定公積金。法定盈餘公積金按照稅後淨利潤的10%提取,同時規定法定盈餘公積金已達註冊資本的50%時可不再提取。提取的法定盈餘公積金用於彌補以前年度虧損或轉增資本金。但轉增資本金後留存的法定盈餘公積金不得低於註冊資本的25%。

其次是計提任意公積金。任意盈餘公積金計提標準由股東大會確定,如確因需要,經股東大會同意後,也可用於分配。

第三才是向股東(投資者)支付股利(分配利潤)。

在這個分配順序中,前兩項都是留歸企業進行生產經營,第三項才是投資人的投資所得。


觀行者


企業的利潤主要用於增量拓展新的業務,也有用作現金保障。美國微軟,蘋果,谷歌等手裡面都有幾百上千億的現金,這樣企業在面對未知風險的時候,不至於現金流斷裂。


lipan13579


利潤 指淨利潤 那這個指標可能就會淘汰很多企業,因為大部分企業還未盈利,而是有很好的現金流 經營週期短 資金流週轉快。企業盈利的利潤去向可能有下面幾個:用於彌補虧損,剩餘用作留存收益 股東分紅 對外投資等


財稅圈那些事兒


大部分給股東了,剩下的給員工發工資了!當然有些企業還要給國家上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