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選擇世俗還是做自己?

木木MH


一半詩意,一半煙火[心]

總是聽別人說“你能決定你自己選擇什麼樣的生活”

那麼,你可以回答我

你真的選擇了你喜歡的生活嗎

我想大部分人的回答是“好像沒有”

選擇做自己

無非就是選擇自己喜歡的東西

不阿諛奉承,不刻意討好,不用維持自己不想要的關係

我想最多的就是不用“假裝快樂”

那麼你還工作嗎?你還和別人相處嗎?

即使你可以不用,那麼你的家庭不用維持生活嗎

甚至你的孩子,他們不需要和別人相處嗎?

小的時候說做自己

單純的做自己

不用多想,最簡單的方式是不喜歡你,我就不和你玩兒

可是長大之後並不是這樣

強顏歡笑是我們學到最多的

“世俗”不得不入

最好的狀態大概就是:一半詩意,一半煙火

願:即使選擇了世俗,你還是沒有丟失自己[心]



安欣然吶


我也不明白什麼是世俗,什麼是高雅。我只知道做回自己,不會因為別人的喜好而改變自己行為取向。

只記得小時候讀了一個故事:兩父子牽了一頭小毛驢去鎮上賣,徒步走了幾里,父親心疼兒子,讓兒子騎的小毛驢身上;走不了幾里,遇見幾個路人,看到小毛驢駝著兒子,而父親在路上行走,就說這個兒子不孝順。兒子深感羞愧,忙從驢背上下來讓父親騎了上去。

又走了幾里,迎面又來了幾人看著父親騎驢,兒子艱難的追趕著跟著。又議論起心狠的父親了!父親只好將兒子拉上小毛驢,兩人一起騎在毛驢身上。

可想而知走不多遠,又有人在說:”這對愚蠢的父子,不把這頭小毛驢壓死是不會罷休的!”萬般無奈,這兩父子為了不讓別人說長道短,硬是將這頭可憐的小毛驢四隻腳捆綁,用一根棍子抬了起來趕到集市去賣!

當人們圍觀這對汗流浹背的父子抬著一頭驢子:不但坐實了是一對愚昧無知的父子,還當成一個笑話流傳至今!

這就是我一直喜歡做回自己的淵源!





最後的貴族


人生選擇世俗,就是逢場作戲,常來常往,禮尚往來,世俗就是虛榮的世界。

我只是想簡單地做好自己。

我只是大千世界裡一粒平凡的沙石,曾經羨慕過高山、小溪、流雲……但是現在我只想簡單地做自己。

生活中,很多人在為別人的評價活著,在為取悅別人而活著,生活的小心翼翼又樂此不疲,偶爾安靜下來與自己對話時發現自己早已封塵在世俗裡。

在世俗裡安安靜靜確實不易,做自己更加困難,想靜靜吧別人說你不入格,鋒芒太過招人憤恨,最後很多人選擇了迎合世俗,在擁擠的世界裡隨大流,可是這真的不是我的樣子,不選擇這樣,因為過得很辛苦。

有依靠的人固然是好,可以傾訴,可以哭泣,自己一個人人也要好好好地生活,短暫的人生要走好自己的路,丟了自己一切都沒有意義?




鄉間農夫相見有緣


在世俗之中找到自我

從年少時起,就不斷地被問,“將來你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隨後,不斷自問,並將一切美好的願望投射到現實的憧憬之中。可是隨著時間推移,漸漸長大才意識到,真正糾結的問題似乎並不在此。

小時候我們的理想是當科學家,想當畫家,亦或歌唱家等等,那時我們只需要一個最單純的夢,就可以天真的憧憬未來,可後來發現,理想與現實總是存在這樣那樣似乎永遠無法調和的矛盾,理想開始向現實妥協。

我們承託著期望,肩負著責任,我們不敢再任性而為。一切想象與熱情開始離我們越來越遠,我們不再大膽,不敢再玩刺激的冒險遊戲。似乎有一條為我們量身而設卻又千篇一律的軌跡,我們不敢越軌。

害怕現實社會的價值評判——你要追求成功,成功就是要獲取成就、地位,獲得能使我們得到崇拜的一切,獲得滿足我們一切慾望的能力。正因如此,我們不敢再將內心中脫穎而出的本性付諸生活。我們害怕失敗而不敢去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

尼采曾說:‘我們無法把握生活中發生的事情,但可以把握詮釋這些事情的方式。

既然生命只有一次,為什麼不按自己的意願去過一生呢?太在意外界的評價無異於自尋煩惱,任何人沒有干預我們人生的權利。只是,我們需要足夠的勇氣去走自己想走的路。

面對世俗的狂流,真正的成功者敢於堅定自我而不淹沒其中。黑塞在《德米安》中這樣說,‘對每個人而言,真正的職責只有一個:找到自我。然後在心中堅守其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息。所有其他的路都是不完整的,是人的逃避方式,是對大眾理想的懦弱迴歸,是隨波逐流,是對內心的恐懼。’我們是為了實現自身生命的意義而來到世上一起感悟人生,沒有理由活在外界的評價中,按既定的人生模式生活,那是對生命的極大浪費!

人生就像作畫,正如毛姆說的那樣,我們的作畫是由裡及表的——如果我們能迫使世人接受我們的眼光,世人就稱我們是大畫家;如果不能呢,世人就不把我們放在眼裡。但我們並不因此而有所不同。偉大也罷,渺小也罷,我們才不看重這些世人的褒貶之詞哩,我們的作品問世之後會有什麼樣的遭遇,那是無關緊要的;在我們作畫的時候,我們已經獲得了所能獲得的一切。

所以,不要不敢傾聽你內心真正的聲音。那個聲音告訴你什麼是你真正想要的東西,是真正的自我。勇敢的堅守它,永不停息,才是我們一生該做的事。

一樣的眼睛,不一樣的看法,一樣的耳朵,不一樣的聽法,一樣的嘴巴,不一樣的說法,一樣的心,不一樣的想法,一樣的錢,不一樣的花法,一樣的人們,不一樣的活法。

這輩子,請為自己而活。

再優秀,也得碰上識貨的人。

再付出,也得遇上感恩的人。

再真誠,也得趕上有心的人。

再謙讓,也得面對珍惜的人。

你所知道的不要全說,你所看到的不要全信。我不太肯定我的方向,但是我希望自己能走的遠一點。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會以為這就是世界。


leven9


我喜歡做自己,我喜歡一首歌是毛不易的《像我這樣的人》每一首歌裡,都有幾句詞,說的是你,說的是我,說的是你我某一瞬間的心境。

人都會有孤獨的時刻,那樣自我時光裡覺得自己就像是張國榮唱的那樣:我就是我,是不一樣的人間煙火。

當我會有自我時光的時刻,我的腦海裡浮現的是這些歌詞:

像我這樣優秀的人

本該燦爛過一生

怎麼二十多年到頭來

還在人海里浮沉

向我這樣聰明的人

早就告別了單純……

這首歌是我的手機鈴聲。和很多人一樣,初次聽聞毛不易就是他的那首《消愁》,幾句歌詞就輕易地戳中了我的心坎。

但是,我最喜歡是卻是這首《像我這樣的人》

莫名摻雜著我最真實的情緒,猶如內心之音!

每個人,在小的時候,都會覺得自己是獨一無二的,是這個世界的中心。越長大,被冷酷無情的現實一遍遍打壓之後,才知道自己並不是那個天選之人,這個世界並沒有圍繞著自己轉。

然後,我們終於長大……

我小時候就總是幻想,自己在藍天上的白雲裡有一個漂亮的宮殿,那裡面什麼都有,我只要說一聲,想要的東西就會像變魔法一樣的變出來。

裡面還有一個最懂我的好朋友,我給他取名:小云,他每天想方設法實現我的所有夢想……

所以我小時候就沉浸在這樣的幻想裡,總喜歡抬頭看天空,發呆,覺得自己是全天下最幸福的那個人。這也是我的新書命名《仰慕星空》的一個重要緣由,這也是我最近瘋狂迷戀科幻小說和科幻電影的根本原因吧。

對了,太喜歡《三體》了,昨天有人和我聊了我最近超愛的電影《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遇到一個懂的人,這感覺真的太棒了,連入睡都甜蜜,期待有人和我一起聊聊《三體》。



此時此刻張婷


人生在世,選擇世俗是現實需求,做自己是理想追求。因此,大部分人都是一邊在世俗生活中忙忙碌碌,一邊在做自己的世界裡艱難前行。

世俗是五穀雜糧,它雖然口感不佳,甚至難以下嚥,但它是物質貧瘠年代的不可或缺之物,它填充你的胃囊,使你免受飢寒,讓你在困頓中重拾希望,讓你在懸崖邊也不膽寒。

做自己是粳米細糧,它晶瑩剔透,軟爛可口。它外觀可親,口感上佳,讓疲憊的身體恢復元氣,讓不羈的靈魂找到歸宿。

人活世上,都難以免俗,其實也不必免俗。因為,只有俗氣、接地氣的生活才具有煙火氣,才能溫暖人,感動人,使人不再成為一個孤獨的個體,而是相擁並行,互相取暖。同時,也使我們的生活絢麗多姿,使我們的道路越走越遠,使我們的朋友越來越多。

當然,世俗不等於庸俗。如果把世俗生活完全物質化、功利化,那就是對世俗的誤讀與玷汙。

真正的智者會站得更高,他不脫離世俗的生活,他與大家一起工作,一起努力,一起吶喊,也會為瑣事而擔憂,也會為米麵而擔憂;但他不會怨天尤人,推卸責任,他要麼成為大家的領袖,為權力和自由而戰,要麼隱遁山林,做快活逍遙的真人。





文可老師


這個問題是困擾絕大多數人的問題,處理好的人成功了,處理不好的人迷茫了。世俗的人,越來越遊刃有餘,在社會上左右逢迎;不世俗的人,很難融入這個世俗的世界,處處碰壁,不管你是平頭百姓還是位高權重;想活出自己又不得不學著世俗的人都是普通人,有一部人學的好,轉換的好,把世俗變成一種技能,這種人很厲害,且保留了自己的本心,出汙泥而不染,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有的人學著學著迷失了自己,即找不到了自己,又沒有學會世俗,搞得灰頭土臉,歲月蹉跎。

如何做,看你自己怎麼考慮咯,哪一款適合你?


做企業生活服務的Tony


很高興分享自己的觀點。

■我選擇做自己。

我認為,在年輕的時候不能夠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是十分遺憾的。可能會有人笑話我無知,等真正步入社會就會知道被生活所迫的你是沒有選擇的權力的。我也相信這種觀點,在生活工作的壓力下想要做自己是很艱難的。

我們常說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沒錯,只要尋著自己的目標腳踏實地的前進,縱使艱難險阻,我們也依然有戰勝它的勇氣。但是,在實際生活中,能夠做到不忘初心的人又有幾個呢?要麼忘記初心,要麼中途放棄。

我現在選擇做自己,也許是年少輕狂不知深淺,但我願意去為之拼搏一下,不狠下心來就不知道自己的潛力有多大。

也許多年以後在世界的某一個角落,我會嘲笑自己年幼無知,會為當初的選擇後悔不已,在現實面前妥協。但我依然相信,努力做好自己,是對自己最大的獎勵。

因此,如果你現在還年輕,還有選擇的權利,我希望你能夠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不能對現實低頭,趁著年輕勇於直面困難。人生短短几十載,為何要在最美的年華去做不願意做的事情,那樣何其痛苦。

加油,相信自己。





讀書的陳自信


世人就在世俗中,超凡脫俗的是仙佛,仙佛生前也是人,也要吃喝拉撒睡,也要活在人間煙火裡。只因為有某些大作為好品行方被後人尊仙尊佛。不要覺得世俗就是泯滅自己的天性,就是折磨傷害自己的所在,我等皆是凡人,自然要活在俗世之中。也許你會覺得在平凡世界裡你會違背自己的心願去做一些不喜歡的事情,所以才會提出選擇做自己和選擇世俗的問題。有很多人不喜歡上班,那份工作不是他們的理想,但他要維持自己的生活啊。有時候我們難免勉強自己去做一些不喜歡的事情,這不是你一個人的苦惱。但你又想想,你的做自己是什麼,你心裡的做自己是怎樣做?它和世俗就是完全衝突的嗎?我看未必。我家裡有兩個弟弟還在讀書,讀書久了自然會期待假期趕快來。但這個非常時期的非常長的假期讓我在有一天居然聽見學習很差的那個弟弟說怎麼還不開學,好想上學的話。那些孩子期待長大成人,那些成人追憶讀書的簡單快樂時光。我們每時每刻的經歷也許不會驚天動地,但卻都不會風過無痕。其實我喜歡對自己說,我喜歡現在的自己,現在的生活狀態,即使有些不太順心如意的地方,我也努力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改變。人生很遺憾的一件事就是老是心在彼處,人在此處。



趙梨鶴


大家好,我是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是選擇世俗還是做自己”?

首先“世俗”不是選擇的,做“自己”是每個人的美好期許。

“世俗”是一個漢語詞彙,一指世間不知變通的、拘泥的習俗;二指非宗教的;三指當時社會的風俗習慣;四指塵世,世間;五指俗人,普通人;六指流俗,庸俗。

我們絕大多數都是普通人,受社會風俗習慣所左右,如果你特立獨行,就想做自己,那麼無論是在生活還是工作中,別人都會認為你是另類,用大白話說“裝”,“精神病”,“腦殘”。

其實每個人都想做自己,做自己喜歡的事,愛自己喜歡的人,隨心所欲,由著自己的“心”去走,但是現實卻很無奈,我們不得不放棄“自己”,去做我們不喜歡和不願意的一些事。

人活人世間,就是在世俗輪迴,擺脫不掉世俗的羈絆,想活出真正的“自己”談何容易?因為人活著,是有責任的,是有使命感的,不能所有都為自己考慮,有時候,為了自己的家人,或者自己愛的人,為了生活,不得不放棄做“自己”。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所表現的也是,官場黑暗,要在官場上保持自己高潔的品格,就如同蓮花出淤泥而不染那麼難。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也透露了江南才子,面對世俗的無奈,命運不濟的唐寅就這樣在孤寂中渡過了一生,留給世人的是一些與他的人生完全不相干的傳說。

所以說,世俗不是你選擇的,是無法左右的,做自己,是每個人的願望,美好期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