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大宣恩”


我們的“大宣恩”

宣恩其實很小,但我們宣恩人總愛戲稱她為“大宣恩”。

她總共下轄5個鎮,4個鄉,全縣總共只有30多萬人;縣城沒有一般意義上的公交,而是用能乘坐十幾人的電動汽車代替;路上幾乎不堵車,因為大家一般都走路上班;只有沒有急事,大家出門也不會打車,因為等車的那會兒功夫,你已經走到目的地了。

如今,我卻感受到她的“大”,不是面積、不是人數,而是強大。

疫情爆發後,我按照恩施州委關於黨員幹部就近報到的要求,來到了宣恩縣珠山鎮白鶴井社區,在睿山華庭小區守卡。至今,有一個多月了。

在社區奮戰的一個多月,每天都收穫著感動。

網格員向聰每天在各個小區來回奔波,常常為了給居家隔離的小區居民送生活物資,提著幾十斤重的東西,累得氣喘吁吁;楊鳳的老公在長潭河鄉政府連軸轉,但她堅持志願守卡,甚至讓兩個還在上小學的孩子“自行解決”午餐問題;在組織部工作的田丹,單位、卡點兩頭跑,幾乎每天忙到深夜;卡點負責人顏金華像小區的“大管家”,隨時頂班、隨時補位,不管遇到什麼問題,大到偶爾遭遇群眾的不理解,小到缺了一個口罩、一根體溫計,只要喊一聲“老顏”,他馬上就來解決……

我們的“大宣恩”

很多群眾進出卡點時都會說聲“謝謝”“辛苦了”,一些理髮師自願來到社區組織義剪,熱心的便利店老闆覃靜為各個卡點送來宵夜,熱騰騰的煮雞蛋、八寶粥、牛奶,溫暖了寒冷的夜。


我們的“大宣恩”

當然,這一個月,也有不被人理解的時候。

小區的封閉設施遭人破壞,我們只能反覆查看,不停地修補。上門摸排的時候,有的群眾似乎並不歡迎我們,有人“哐”地一聲關了門。在卡點,儘管有時候苦口婆心地勸說,還是有人不理不睬,甚至衝卡。我們按照規定不允許外來人員進入小區,引來一小部分人的不悅,說我們死板機械……

一開始,我有些憤懣。後來,轉念一想,社區幹部、尖刀班的同志,他們每個人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也許這是每一個黨員幹部成長的必修課,要在堅守底線的同時,學會多從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再多一些耐心、多一些傾聽。

這一個月,更多的是自豪。

抗擊疫情,我們全家總動員:我和爸爸父女齊上陣,一起去社區報到守卡;身為退役軍人的表哥謝錡淏隨後加入志願者的行列,在卡點主動承擔值夜班的工作;屬於易感人群的媽媽,在家填錄表格;古稀之年的外婆和奶奶從除夕夜起就沒有出過家門一步。

我儘量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小區的一些老人不會操作手機,幫他們清理內存、下載軟件、申請健康碼;一些人居民的慢性病藥吃完了,幫他們聯繫衛生院從州城代購;還有人因為特殊情況要出行,幫他們諮詢政策,多方聯繫。

每幫他們解決一個問題,心裡都燃起一種盪漾的快樂和由衷的自豪。雖然我所做的事情微不足道,遠遠比不上在前線奮戰的醫護人員,但能為自己的家鄉、自己的祖國出一份力、盡一份責,那我所做的事情都是有意義的。

3月5日,疫情爆發後的第41天,由於要用檢察內網辦公,我第一次走出白鶴井社區,前往宣恩縣人民檢察院。

早晨,街上空蕩蕩的,一路上,只有守在各個卡點的工作人員。

我已記不清那天我經過了多少卡點,但我知道他們的工作和我們一樣,守卡、摸排、代購、宣傳解釋、監測重點人員;他們的故事和我們一樣,克服困難,堅守崗位;他們的感受的和我們一樣,有過感動、委屈,但更多的是自豪。

3月12日,縣指揮部辦公室下達通知,縣內人員憑綠碼和通行證明有序流動。

晚上,白鶴井黨員突擊隊在我們的“戰場”——卡點,一起開了個短會,部署下一步小區防控工作。疫情有所好轉,仍不能麻痺大意,但我們知道,堅持下去,勝利就在前方!

那晚天很亮,夜色很溫柔,遠遠望去,西門溝的路燈像天上的星星,暖暖的春風吹拂著我的世界。

走著走著,眼淚奪眶而出。

我終於明白,宣恩不小,她其實很強大,因為,所有的戰士都在保護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