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在詩壇上順風順水,他在政治上的發展又是怎樣的呢?

大家都知道李白是唐朝著名的詩人,因為他的詩歌飄逸奔放,超凡脫俗,背後世尊稱為“詩仙”和“謫仙人”。他的詩歌充滿了瑰麗的想象,讀完李白的詩歌,就感覺像賈寶玉遊歷了太虛幻境一樣,體驗到了一個不一樣的世界。就像他在《夢遊天姥吟留別》詩中寫道的“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想象了仙人下凡的景象,就像是真的一樣。

李白在詩壇上順風順水,他在政治上的發展又是怎樣的呢?

李白醉酒圖

可是“詩仙”雖然被稱為仙,也不是真正的神仙,也只是一個普通百姓,也需要維持自己的生計。於是他就有了入朝為官的想法,想要在政治上大施拳腳,可是苦於沒有門路。他接連拜訪過好多人,終於謀到一官半職。可雖然李白詩寫得爐火純青,精湛之極,可是在為人處事上就顯得青澀生疏,不懂得圓滑世故。就拿為楊貴妃作詩讚美楊貴妃的事說吧。

李白在詩壇上順風順水,他在政治上的發展又是怎樣的呢?

舉杯邀明月

入朝為官

由於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交口稱讚,再加上玄宗看過李白的詩賦,對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進宮。李白進宮朝見那天,玄宗降輦步迎,“以七寶床賜食於前,親手調羹”。玄宗問到一些當世事務,李白憑半生飽學及長期對社會的觀察,胸有成竹,對答如流。玄宗大為讚賞,隨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職務是給皇上寫詩文娛樂,陪侍皇帝左右。

李白在詩壇上順風順水,他在政治上的發展又是怎樣的呢?

桃花潭水深千尺

詩讚貴妃

天寶二年的一個春日,皇宮內苑中百花吐蕊,群芳爭豔,紅紫繽紛。唐玄宗和楊貴妃在沉香亭中飲酒賞花,面對如此良辰美景,一時興致盎然,急忙讓人去把李翰林李白找來,想讓他當場賦詩助興。因為李白剛剛喝醉,當即提筆賦詩,寫下了流傳千古的《清平調》三首。

李白在詩壇上順風順水,他在政治上的發展又是怎樣的呢?

楊貴妃劇照

李白寫詩的角度很奇巧,他直接把美景與美人楊貴妃結合起來,“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唐玄宗看後大加讚賞,“愛其才,數宴見”。

小人陷害

一句俗話說得好“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李白就被一個小賊——高力士給惦記上了。據《松窗雜錄》記載:在為貴妃寫詩的時候,李白伸腳讓高力士幫他脫靴,高力士礙於唐玄宗在邊上,所以並不曾拒絕,不過他也因此恨上了李白,於是第二天就去楊貴妃那說李白的壞話。身為唐玄宗和楊貴妃身邊的紅人,高力士深知楊貴妃的好惡,於是就說李白讚美貴妃的詩中把楊貴妃比作了趙飛燕,於是認為李白在故意譏諷她,從此懷恨在心。每當唐玄宗想加封李白官職,都會遭到楊貴妃阻止和詆譭。李白也因此漸漸失去皇帝歡心。

李白在詩壇上順風順水,他在政治上的發展又是怎樣的呢?

力士脫靴

賜金放還

由於張垍、高力士等人的屢屢進讒而擱淺,其中最致命的一條是“非廊廟器”,加上玄宗的本意也不過是把李白當作文學弄臣,為其歌功頌德,點綴他的太平盛世。李白覺得玄宗不日還是賞識自己的,只是小人作祟:“祟君王雖愛娥眉好,無奈宮中妒殺人。”


李白在詩壇上順風順水,他在政治上的發展又是怎樣的呢?

輕舟已過萬重山

後來亦因自己每每在政治上議論不合,受到玄宗厭棄。此後兩人的關係就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杜甫《飲中八仙歌》中說他:“天子呼來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 李白自知不為皇帝親近所容,於是行為更不加約束,與知章、李適之、汝陽王、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為“酒八仙人”。李白對朝廷也逐漸失望,通過詩句表達了自己想要離開長安的想法。果然,天寶三年3月,李白憤然上疏,請求還山。玄宗並未慰留,而是順水推舟,賜金放還,李白渴望已久的政治生涯就此結束。

李白在詩壇上順風順水,他在政治上的發展又是怎樣的呢?

舉頭望明月

人是一種社會生物,身為一個社會人,說先要做到的就是學會處理人際關係,畢竟“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所以,學會處理好自己的人際關係也是當代大學生的必修課之一!今天的故事到此結束,如果有什麼疑問或不同的見解,歡迎在下方評論區中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