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向美国捐百万口罩和50万试剂盒;央行降准;比特币暴跌42%;

马云向美国捐百万口罩和50万试剂盒;央行降准;比特币暴跌42%;

微信公众号:商业科技创投圈(spark-share)

考核的维度和要素不能太多,主题要突出。我们不是要把员工管成乖孩子,我们是要让员工为公司提供价值贡献。华为的 15 层以下员工或 23 级以上管理层全部采用绝对考核,即使用第三方能独立验证的客观指标进行考核;而 15-22 级的员工有主管考评和 360 度评估两项相对指标。对此,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表示,对于基本岗位员工,他们需要“爱一行、干一行、专一行”,不能频繁考试,让他们的精力不用在生产上,实行绝对考核更适用。而 A、B、C 的考核制度更适合选拔“将军”,目的是形成挤压,逼先进更先进,从而产生更多的“将军”。任正非认为,对于中间层而言,有必要实行末位淘汰制,“我们不能让你坐享其成,责任和权力、贡献和利益是对等的,不可能只有利益没有贡献。”

今日商业科技焦点:
✅马云向美国捐百万口罩和 50 万试剂盒
✅比特币暴跌 42% 市值蒸发 569 亿美元
✅拼多多和淘宝未来哪种模式更长久?
✅微信深度阅读的未来在哪里?
✅中国房地产牌桌上可能再无 SOHO 中国

今日头条:
【中国央行宣布定向降准 释放资金 5500 亿元】
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消息,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成本,央行决定于 2020 年 3 月 16 日实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对达到考核标准的银行定向降准 0.5 至 1 个百分点。此外,对符合条件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再额外定向降准 1 个百分点,支持发放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两者合计释放资金 5500 亿元。本周三,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抓紧出台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措施,并额外加大对股份制银行的降准力度。中信证券首席分析师明明表示,此次降准符合预期,特别增加对股份行的支持力度,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地产业内专家指出,未来拉动 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行的动力会增强,对于个人房贷利息支出的减少会在一定程度上拉动购房热度的小幅回升。


马云向美国捐百万口罩和 50 万试剂盒

在驰援日本和伊朗之后,马云在 13 日更新个人微博称,马云公益基金会和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又筹集到 50 万份检测试剂盒和 100 万只口罩,这些物资马上出发美国,要捐赠给美国人民。据商务部称,目前不少国家希望中国给予援助或从中国采购医疗物资。尽管中国的口罩、药品共计仍然紧张,但为了体现大国责任担当,中国政府积极支持医疗物资的出口,乐见出口企业组织口罩等医疗物资对外供应。除了企业家,中国方案和中国专家也在紧急“出口”当中。此前,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向欧洲呼吸学会介绍与分享了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成果和经验。此外,援助意大利的中国医疗队现已抵达意大利,这也是继支援伊朗、伊拉克之后,中国派出的第三支专家团队。

比特币暴跌 42% 市值蒸发 569 亿美元

3 月 13 日,比特币在经历了数日的剧烈波动后,突然开启了狂泻模式,盘中一度跌破 4000 美元,跌幅超过 40%。截至 3 月 13 日 10 时 14 分左右,比特币报价 4269 美元,按 1826.78 万枚的比特币流通量来算,市值已蒸发 569 亿美元。分析师指出,“比特币从来不是避险资产,至少目前为止,它仍然是一个高波动的风险资产,其波动幅度冠绝全球。”目前投资者都变成了风险厌恶者,信奉现金为王,这会极大影响市场的流动性。“现在人们会更愿意寻求更安全、流动性更好的资产。”专家提醒,如果现在投资者还抱着对比特币减半行情的预期去抄底,未来将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多位业内人士称,建议监管部门加强针对性监管,能在最大限度上警示投资者炒作交易风险。

拼多多和淘宝未来哪种模式更长久?

目前关于拼多多和淘宝用户层面的分析文章,大多从下沉和一二线市场的竞争入手,作者老铁发现将打破固有的分析模式,以拼多多和阿里财报以及其他第三方分析报告入手,分析这两家平台型电商企业在用户获取方面的路径究竟有何异同,并判断接下来双方的运营重点。

淘宝
1.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阿里进行了业务大扩张,并入盒马、银泰本地生活等新业务,实现了营收的增长,从用户运营层面看,新业务并未如理想那般将用户转化至传统电商用户,阿里的总 MAU 和年度购买用户中,非手淘(包括天猫)的比例放大;
2.近年来,网购的缺口不断微商、社交购物、社区购物、生鲜购物打破,虽然相当部分产品最终并未做大做强,但整体上对手淘是有一定的稀释能力的。
3.若以上推论大致正确,则阿里的年底购买用户中大致有 6000 万是购买了盒马、本地生活服务等服务,但未在淘系购物,此部分也使得手淘数据不敌支付宝。支付宝需要将这 6000 万左右的数据由支付激活,变为深度激活,提高服务纵深。
4.我国网民的储备率大致在 1 亿上下,以 75%的网购渗透率测算,大致会有 7500 万的网购用户潜力,短期内全国网购的峰值将会在 7.2 亿左右,存量已经不多。手淘的用户增长已经到达峰值。

再看拼多多
在 2020 年淘宝与拼多多之间的竞争就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下沉市场之争了,而是电商总规模的较量,将两家企业仅放在下沉市场的竞争中也是不客观的。

对比淘宝和拼多多的用户运营,我们从以下方面入手:
1.规模相差不大,关键在服务纵深
拼多多的 5.9 亿年度购买用户,换得 4.8 亿的 MAU,活跃度为 81%,但距离淘宝的接近 90%仍有一定距离,在 2019 年 Q4 微信对拼购行为采取了限制措施,拼多多仍然取得了环比 5000 万的增量,说明拼多多具备了较强的抵御风险能力。淘宝则有阿里数千万的非淘系用户做储备,但需要找到正确的激活方法和路径。
2.拼多多和淘宝在运营层面应该由用户获取逐渐向运营纵深转移。
即,谁能将用户留存下来,购买更多的商品。在淘宝(含天猫)达到现有规模下,用户增长瓶颈已经明显,尤其在前两年的下沉市场大战中加速了用户的获取;对于拼多多,也尚不到与淘系全面交战的时刻,原因在于如今较低的单用户购买水平仍存在体系内提升的可能性,通过直播、补贴等行为提高用户黏性。

✨你认为拼多多和淘宝未来哪种模式更长久?为什么?#电商 #淘宝 #拼多多

作者高歌发现微信读书在最新的两次改版中,已经升级为“微信看一看”,且“看一看”支持查看微信“朋友在看”内容。“故事”于 2019 年 3 月上线,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跳过书籍的框架,直接展示重点内容和精彩片段;不局限于文字,用视频和语音更全面地阐释知识;基于兴趣推荐给你专属内容,越看越懂你。这听上去是一个不错的起点。但“故事”一上线就被用户怼了。这是为什么?

为什么是微信看一看?
其实也不难理解,故事的逻辑和微信看一看有诸多相似之处。在内容呈现上,既有文字、又有短视频。在推荐机制上,基于朋友的阅读历史和兴趣来推荐和“朋友在看”又是类似的逻辑。在内容载体上,都是基于微信公众号生态。对比来看,微信读书和微信里的看一看内容并不完全重合,更像是微信读书在微信既有关系链中做了一层筛选,不是微信好友在看什么,而是微信读书的好友在看什么。

开始商业化
微信读书团队来自于原 QQ 邮箱团队,是一支非常低调的团队,极少对外发声。就连宣布微信读书开始商业化的也不是他们自己,而是微信广告团队。微信广告团队认为,微信读书最显著的商业化优势在于“依托微信社交生态,借助小程序深度联动,为品牌提供了全新的流量场景。”此外,微信读书深度阅读的定位以及文化知识调性,聚集了大量年轻化、高学历的优质用户。从商业化角度来看,微信看一看的信息流广告潜力,在微信读书上也同样适用。广告以外,微信读书商业化的另一面是付费会员。目前付费会员分为 30 元月卡、60 元季卡和 228 元年卡,但邀请好友得无限卡、读书时长兑书币、每日一答获得无限卡、翻一翻领取赠书,各种限免活动仍然在持续进行中。

搜索的价值
在集合了丰富的内容形态之后,就有了做搜索的基础。比如搜索“饭圈”,既可以看到和饭圈相关的 400 多篇公众号文章,还可以看到 2019 年文化研究年度报告以及相关书目。搜索可以直达书、公众号或报告中出现搜索关键词的相关页面。书或研究报告是经过时间沉淀的作品,而公众号是新近发生的事情,有新闻、有娱乐、也有知识。通过对内容的搜索,你可以看到不同的作者是怎么谈论它的,也可以看到新鲜的资讯和历史的总结。不过要还原事物的全貌,这是一个很高的要求,内容丰富度和质量都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你如何评价“微信读书”?你认为深度阅读的未来在哪里?#微信读书#腾讯

中国房地产牌桌上可能再无 SOHO 中国

3 月 10 日,有消息称黑石集团正与 SOHO 中国就后者私有化进行谈判,交易价值 40 亿美元。次日,SOHO 中国在公告中间接承认这一潜在交易——“公司在与海外金融投资者洽谈,以探讨进行战略的可能性。”界面评价,若这次私有化成功,SOHO 中国这一上市平台将不复存在。

去年已有潘石屹要“跑”的传闻,当时潘石屹回应称不要听信谣言。根据“资本深探”,2016 年下半年开始,潘石屹就启动了“清仓”活动:整售了 SOHO 世纪广场;并在当年 8 月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要在上海出售凌空 SOHO、虹口 SOHO 和 SOHO 天山广场三个项目。不仅是卖楼,其他资产也进入清仓状态。2019 年 9 月 30 日,SOHO 中国以 7.61 亿元的价格出售了九个 SOHO 项目旗下的 2583 个地下停车位,曾说要拆分上市的共享办公项目 SOHO 3Q 也被出售。

但同时,潘石屹夫妇又在抓紧布局海外。2011 年开始,潘石屹夫妇通过家族信托投资了大量海外资产,长子潘瑞也成立了 Estates 房地产公司,拥有多个大型地产项目。就在最近,从 2019 年底到 2020 年 1 月,潘石屹注册了 7 家股东均为注册在境外的公司,注册资本从 150 万元至 2 亿元不等。而这 7 家新成立公司背后 100%控股的大股东均为香港、台湾公司,尚未能查询到实际控股人的情况。

界面评价,其实潘石屹也是仍想继续拿地盖楼做生意的,却因过于保守判断失误,导致 SOHO 中国在做大路上与一波又一波土地及市场红利擦肩而过。2013 年潘石屹拿下最后一块地后,国内资产购买动作就已停滞。

潘石屹的成功离不开他创新的散售模式,SOHO 中国将写字楼分割为小面积的办公空间散售给了个人和公司。这种方式让 SOHO 中国在早期赚足红利,在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中不仅全身而退还收入增幅接近 90%。到 2011 年 SOHO 中国重组销售团队,次年,潘石屹宣布结束散售改为自持。

自持策略确实是踏准了政策调控,但公司陷入了新困境。一是,SOHO 中国资产结构和营收渠道单一,自持模式下,利润快速下滑;另外,在中国写字楼租金回报率驶入快车道的这些年,SOHO 中国的水平仍远低于同行。根据 SOHO 中国 2019 年半年报显示,其在北京、上的是 8 个核心资产,在上半年只给 SOHO 中国带来约 7.44 亿元的租金收入。SOHO 中国苦于租金回报率低,根源还是不管设计再美,营销再好,写字楼产品的竞争还是在软硬件水平、物业管理水平及高新科技应用这三方面。业内人士称 SOHO 的项目内部结构、本身的招商、管理水平等,无法与京沪甲级写字楼媲美。

这次交易不仅会影响 SOHO 中国的发展,也会影响潘石屹、张欣夫妇的身价。如果顺利,潘石屹、张欣夫妇此次全身而退也会获利颇丰。在 2019 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单上,张欣、潘石屹家族排名第 107 位,财富值为 215.7 亿元人民币。#地产

商业科技创投圈

产品服务推特圈

卫星授时研究所

功夫英语精进圈

热搜头条娱乐圈


微信公众号:商业科技创投圈(spark-shar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