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服務業新業態,江蘇順勢而為、大有可為

  (作者李群,荔枝新聞特約評論員;本文系荔枝新聞客戶端、荔枝網獨家約稿,轉載請註明出處。)

發展服務業新業態,江蘇順勢而為、大有可為

服務業是江蘇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首當其衝受到此次疫情影響的行業。當前,江蘇全省上下同心戰“疫”,疫情形勢進入了積極向好的發展轉折點,與此同時,在各部門的通力協作、精準幫扶下,江蘇省服務業企業復工經營也已進入全面增效加速期。截至3月11日,江蘇列入重點調查監測的34293家設區市服務業規上企業(含部分限上批零住餐企業)中,有29846家企業復工復業,平均復工復業率達到87%,其中,南京、南通、鹽城復工復業率超過94%。

  疫情對一些傳統行業造成了衝擊,但也讓不少新業態現出成長潛力,特別是服務業,依託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迎來蓬勃增長。比如,疫情湧來之時,菜市場關門,老百姓宅家抗疫“一菜難求”,在線搶菜也因供不應求常常撲空。“蘇寧菜場”電商平臺打出“不打烊、不斷貨、不漲價”的口號;“同程生活”開闢了“緊急物資平價特供”頻道;江蘇廣電惠民平臺“荔優品”,由江蘇省餐飲協會、綠色食品協會官方推薦美食,種類豐富,平價健康,火速送達;食行生鮮通過“網訂櫃取”“社區直投”等不見面配送模式,為社區居民提供生鮮訂購服務……疫情推動消費線上線下加速融合,擺脫了空間限制。從危中找“機”,這些“新創舉”在疫情過後同樣適用,為企業和平臺拓寬了發展的新路徑,爭取了更好的發展機遇。

  新興消費逆勢增長,成為應對疫情、穩定經濟和人心的重要力量。其實,網絡購物只是服務行業的冰山一角。隨著發展領域不斷拓展,江蘇服務業不斷延伸,新業態不斷成長,數字經濟正在成為經濟創新發展的重要支撐點。南京發揮現有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優勢,打造雲計算服務平臺;蘇州發揮語音識別、機器視覺等技術優勢,打造人工智能應用服務平臺;無錫發揮物聯網及芯片產業優勢,打造物聯網服務平臺。又比如,徐工集團自主開發的“Xrea”工業互聯網平臺,為300餘家企業提供服務,覆蓋海內外20多個國家。在這次疫情中,徐工漢雲工業互聯網平臺,助力省內幾百家工業企業復工復產,解了其他企業“燃眉之急”,也為企業自身發展增添了新的動力源。

  今年2月,江蘇省政府發佈《關於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影響推動經濟循環暢通和穩定持續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既著眼整體推動解決當前突出矛盾問題,謹防短期影響衍生為趨勢性變化,又注重政策的延續性和普惠性,幫助企業在克服短期陣痛後可持續發展,促進經濟運行長期穩定向好。 “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加快新興消費業態成長”,這些“關鍵字”不僅僅體現對沖疫情影響的意圖,更是體現了江蘇要推動服務業穩定持續高質量發展的長遠戰略。

  當政府給予新模式更多發展空間,社會給予新事物更多包容,就能為新業態生長提供更好的土壤。“有土不愁種,有苗不愁長。”新的增長方式在崛起,新的發展空間在打開,服務業新業態大有可為。江蘇順勢而為,打贏戰“疫”,必將迎來新一輪經濟發展的“春暖花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