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奇案:毒設連環計,巧奪朋友妻,最終卻害得自己家破人亡

​古史新談/文

清代有這麼三個人,姓名無從考證,我們姑且稱之為張三,李四和王五吧。

張三性格暴躁,卻為人正直,娶妻周氏,容貌秀麗,傾國傾城,兩人男才女貌,倒也相敬如賓。有一次李四偶然看到了周氏,驚為天人,魂為之奪。但是周氏已經嫁為人妻,李四也是無可奈何。李四把自己的苦惱告訴了王五,王五和張三是朋友,雖然並非摯友,但是也是相交多年,對張三很是瞭解。

李四說如果王五能夠幫助自己娶到周氏,自己必以重金相酬。王五貪戀錢財,便欣然允諾。王五知道張三性格暴躁,容易意氣用事,就想了一個毒計。他的計謀是這樣的,找了一個浪蕩子,趁著張三不在周氏一個人在家的時候偷偷溜進他家,再故意被人發現。扭送官府後,就說自己是偷東西,但是浪蕩子穿著考究,眉清目秀,誰會相信他是偷東西。都會覺得是和周氏有私情,而張三又是一個暴躁的人,一氣之下定然會把周氏趕出家門。


清代奇案:毒設連環計,巧奪朋友妻,最終卻害得自己家破人亡

計謀定好,王五找到了這麼一個浪蕩子,實施自己的計劃。計劃極其順利。浪蕩子趁著張三沒在,溜進他家,被人發現後,說自己是偷東西。縣令果然不相信,你一看就是個富家子弟,偷東西誰信,於是就打板子。打了幾板子,浪蕩子假裝受刑不過,“如實”招認自己是和周氏有私情的。縣令心想果然如此,多虧本大人明察秋毫,否則那豈不是被你給騙了。

這事一出來,周氏百口難辯,張三覺得妻子不忠,將她狠狠揍了一頓,趕出家門,周氏羞愧難忍回到了孃家。為了怕張三反悔,又和周氏重歸於好,他又去周氏家攛掇周氏的父親狀告張三誣陷,於是張三和周氏的父親對簿公堂。王五又偷偷送給縣令一筆銀子,讓周氏的父親輸掉了這場官司。周氏的父親又氣又怒,於是決定把周氏另嫁他人,絕不讓她再回張家。這樣,這個連環計已經基本完成,李四拿著大筆的銀子願意娶周氏為妻,周氏本來就是再嫁之婦,又有大筆的聘禮,周氏的父親自然歡歡喜喜地把女兒嫁給了李四。李四也如約給了王五大筆銀子的酬勞。


清代奇案:毒設連環計,巧奪朋友妻,最終卻害得自己家破人亡

但是王五是一個貪得無厭的小人,他又和那個浪蕩子合謀,讓浪蕩子去敲詐李四,如果不給他一筆銀子,他非但要把真相告訴周氏,還要報官抓李四。李四害怕之下就給了浪蕩子一筆銀子,王五和他二一添作五。

就這樣王五前前後後從李四連蒙帶騙弄了近一千兩銀子,賺了錢的王五換了一身行頭,帶著連個隨從,挑著豐厚的祭品,準備去廟裡祭拜。

結果寺廟僧人說,他昨天晚上做了一個夢,夢見佛祖給他說王五的錢來源不乾淨,怎麼能用髒錢買的髒東西來祭拜他呢。王五根本不信,覺得這個和尚在騙他,帶著人大搖大擺的就走進了廟裡。兩個隨從剛走進去,就腳下一個趔趄,摔倒在地,而擔子上擔的供品全部灑落一地。王五大驚失色,帶著人落荒而逃。


清代奇案:毒設連環計,巧奪朋友妻,最終卻害得自己家破人亡

過了一年,李四因病去世。王五家也發生了很大的變故,原來,那個浪蕩子因為和王五經常一起騙人,所以經常來王五家,此人長得一表人才,又口才便給,巧舌如簧,討人喜歡,竟然和王五的女兒有了私情。那個父親也不肯把女兒嫁給浪蕩子,兩人想著前途無望,竟然一起私奔了。王五被氣得一病不起,竟然就此一命嗚呼。

王五的妻子帶著王五的財產改嫁了,王五的女兒和浪蕩子逃到了很遠,結果還是被人認出來,一塊抓了回來。王五的女兒還像貨物一樣被髮賣了,而買她的人正是張三。

原來,王五的奸計很快被暴露了出來,張三被搞得妻子改嫁,大光其火,恨死了王五,得知王五的女兒被髮賣,他出高價買了回去給自己當丫環,以此報仇。而那個浪蕩子最後竟然淪為了乞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