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大流感

1918年大流感

1918年大流感

一、神秘的瘋狂病毒

1918年3月11日,位於美國堪薩斯州的芬斯頓軍營,一位年輕的士兵吃過早飯後,突然感到發燒、嗓子疼和頭疼,軍醫看過後,認為是普通感冒,開了點要藥,就讓他回去休息。然而,到了下午,100多名士兵都出現了類似症狀,幾天之後,這個軍營已經有了超過500位的“感冒”病人。隨後這種“感冒”遍佈幾乎美國的所有軍營,然而,因為當時死亡率並不高,幾乎沒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

1918年秋天,第一次世界大戰即將結束,美國人加入了歐洲的戰爭,流感病毒因此,悄然傳播開了,很多原本年輕力壯的士兵們,開始出現全身乏力、高熱畏寒,吃了感冒藥後,病情沒有減輕,反而更加重了,高熱不退,病人出現缺氧症狀,呼吸急促艱難,最後帶有血腥味的泡沫從鼻腔和口腔噴出,許多人窒息而亡。病毒瘋狂蔓延,死亡人數急劇上升,幾個月時間僅軍人就死亡近5萬人。病毒也在歐洲的普通百姓中傳播開來,據說,有四個女士,深夜一起玩橋牌,流感降臨到了這幾個人身上,到第二天天明時,竟然有三人的性命被奪走!

據後來的統計,在1918年-1920年,這次流感造成了全世界大約6億人感染,2000萬-5000萬人死亡(當時全世界人口約17億),其全球平均致死率約2.5%,遠高於普通流感的0.1%,日本有2300萬人患病(當時總人口5500萬),有記錄的死亡人數約39萬人,當時美國僅在1918年10月就死亡了近20萬人,華盛頓區的一位年輕女子恐懼地給警方打電話,報告她的兩個室友病死了,還有一個也奄奄一息,請求警方來救援,當警察趕到時,發現這四個女孩都已經死了。在馬薩諸塞的昆西,有3個男人在同一天的下午死在馬路邊,費城一個月死亡1萬多人,紐約一天死亡近900人,並且每天出現5000多個新病例。美國人的平均壽命在這一年比以往減少了12年。

此次流感蔓延全球,從阿拉斯加的因紐特人到太平洋中央的小島薩摩亞,無一倖免,許多部落,一村一村的死絕,死亡率高達25%,到疫情結束,西班牙死亡數百萬人,墨西哥約5萬人,加拿大約5萬人,蘇聯約45萬人,意大利約40萬人,英國約23萬人,印度約500萬人。

1918年大流感

二、尋找真兇

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人們要獲得流感病毒並不容易,真正的致病微生物,一直沒有找到,到了20世紀50年代,美國一個研究組織趕赴阿拉斯加挖掘死於1918年大流感的病人的屍體,希望找到病原體,卻一無所獲。1996年,加拿大和美國組成聯合專家組對挪威北極圈內永久動土中發現的7具感染有1918流感的屍體進行研究。

直到1997年,美國病理學家陶本伯傑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第一次找到造成該大流感的病毒RNA片段,認為,1918年的流感病毒與豬流感病毒十分相似,是一種與甲型流感病毒密切相關的病毒,至今,仍然可以在某些國家的豬體內發現這種病毒。為了尋找缺失的基因序列,他們跑到白令海峽附近的一個因紐特人居住的小村莊。2005年,他們獲得了所有基因,併成功還原了當年的病毒。當這種病毒到底是怎樣傳給人類的,迄今依然是個謎。

1918年大流感

三、背鍋的西班牙

大流感爆發後,正處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許多歐洲國家包括美國,為了避免民眾恐慌,採取了封鎖消息的措施,再加上當時軍隊調運、人員流動頻繁,醫療物質緊缺,衛生狀況糟糕,導致流感病毒迅速傳播,並且破壞嚴重。西班牙作為中立國,政府並沒有隱瞞疫情,媒體能夠公開報道,由於當時的西班牙國王也感染了該病,各國媒體更加添油加醋地報道,把這場人類共同的災難加上了“西班牙大流感”的名稱,西班牙因此背鍋近百年。

1918年大流感

四、1918年流感在中國

根據史料記載,1918年,我國從南方到北方多個地方也陸續爆發了疫情,由於當時病因未明,患病者普遍出現“足軟頭暈”、“身熱咳嗆”、“周身骨痛”等症狀,而且傳播迅速,被老百姓叫做“五日瘟”、“風瘟”。當時,由於北洋政府內部混亂,公共衛生體系落後,疫情發展非常嚴重,大流感也侵襲了臺灣,在當地造成約4萬餘人死亡。雖然當時,地方政府組織人們利用中藥防治流感,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得病死率遠低於歐洲和美國,但仍然有數百萬人因為感染而死亡。

1918年大流感

五、1918年流感給人類的啟示

1918年大流感,造成的影響是廣泛而深遠的:它直接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軍人日益增長的高死亡率,生產戰爭物資的工人的缺乏等迫使各國政府都希望儘早結束戰爭;它引起了公共衛生部門的改革,推動衛生機構的建立和完善;大流感也開始改變很多人的生活方式,一些人開始注重自己的個人衛生、鍛鍊身體,養成健康、清潔的生活習慣,另一些人開始瘋狂的追求享樂,過著紙醉金迷的頹廢生活。

瑞典病理學家福克漢斯曾經說過:“人類的歷史即其疾病的歷史”。人類似乎與疾病是相伴相隨的,人類對疾病的抗爭是永恆的,人的一生也是抗擊疾病的一生。


1918年大流感


收藏

舉報

0 條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