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待孩子的叛逆?

母嬰私塾


1、造成孩子“叛逆”的根本原因是父母跟不上孩子的成長,或者說父母孩子呱呱墜地就開始給自己和孩子挖坑造成的,所以,問題不是如何對待孩子的“叛逆”,而是父母如何不掉隊,不拖後腿。

2、“叛逆”、“叛逆期”是對孩子的汙名化。把這兩個詞用在自己孩子身上是把錯了脈、下錯了藥。

為什麼這麼說?凡是說孩子“叛逆”的家長一定是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要求孩子聽話。“去,給爸爸提拖鞋!”小傢伙1歲多一點,屁顛屁顛就去了。父母也樂得合不上嘴。但是孩子到了3歲左右開始獨立意識顯著發展,開始有能力、有能量與媽媽自然分離。很多事要自己親自做,自己做主。3歲前後孩子的獨立意識還不算強,與父母衝突不足以引起父母注意,但進入青春期就大不同了。青春期的孩子身體猛竄,一下子就跟父母身高差不多了,女孩男孩都相繼出現第二性徵。本來以前孩子小,乖、聽話、懂事,對父母挺依賴、信賴,但經過這一系列生理心理發展,孩子發現自己已經不是一個小孩了,也該有個大人樣了。以前孩子的自我認知是小孩,被大人呼來喝去還挺和諧的,現在自我認知變成大人,可就不好使了。但是大人還沒來得及理解孩子的成長、變化,不適應,明明以前挺聽話的,挺粘我的,現在怎麼跟我生分了?不是孩子生分了,是孩子獨立意識、自主意識發展了。看不清這一點的家長就緊張了,擔心孩子不聽話、走錯路。衝突就開始了。憑藉一些道聽途說的親子知識,就說孩子到了“叛逆期”,所以“叛逆了”,可能心裡還有點小得意,你看我都知道“叛逆期”。

3、孩子青春期與父母的衝突,原因不在青春期。原因可追溯到自孩子出生起父母對孩子的訓練,比如睡眠訓練、叫孩子喊人(懂禮貌)、叫孩子聽話,這些訓練有一個共同點,沒有尊重孩子。

孩子在家人的支持、愛護下走過青春期,將自然走向獨立、朝氣蓬勃、充滿能量;孩子青春期,父母各種糾正、衝突,孩子心理成長受到創傷,要靠自己修復,修復的效果因人而異。網上報道有些家庭,40多歲成年的孩子,還不能獨立,為什麼會這樣?留給題主思考。

沒有"叛逆"的孩子,只有缺愛的孩子。如何對待孩子的“叛逆”,您說呢?


姚傑說家庭教育


每個孩子都會有叛逆期,只不過是叛逆期的時間長短、叛逆的激烈程度不同。

處於青春期的孩子,他們的心理和生理都會有很大的變化,學習壓力也很大,自我意識萌發。導致這個階段的孩子情緒多變,衝動急躁,情感敏感等。作為家長,我們要適應孩子的變化,要與孩子做深度溝通,陪孩子度過這段比較危險的叛逆期。

我有兩個熟人,現在他們各自的孩子都上大學了,當時孩子讀高中的時候,孩子很叛逆,搞得他們特別的焦慮,甚至有時候被孩子氣得悲傷地痛哭。


一家是女孩兒,高中的時候不愛學習,偷偷地濃妝豔抹,父母剛開始不知道,因為孩子回家都洗將臉的乾乾淨淨,朋友告訴他們,父母也管不住,只能在時間上與學校無縫對接,按時接送孩子,女孩子心思已經在穿衣打扮上,學習只能隨她去了,當時這個熟人說:“我真是恨不得將她用箕斗裝著倒出門去。”看得出家長既無奈,又恨得直咬牙。



另一家是個男孩兒,高中的時候沉迷上了玩遊戲,男孩兒的爸爸生氣將家裡電腦砸了,孩子就到網吧去玩,孩子對父母也很粗魯,孩子媽媽對我說,有一次他到孩子的房間,還沒有開口說話,孩子就大聲的吼叫:“滾,你給我滾”。這個媽媽說的時候淚流滿面,他說曾經的孩子是多麼的乖巧,沒想到那個時候變成這個樣子,遊戲讓他變得判若兩人。

後來夫妻倆為了孩子的安全,被逼無奈不得不又買了一臺電腦,這樣孩子好歹也在家裡,有人看著總比沒人看著強,孩子的父母都是事業上做得比較好的人,為這個男孩兒,不知抱頭痛哭了多少回,說當時心裡非常後悔,要是沒有這個孩子該多好!

這兩家的孩子現在都上大學了。目前表現良好,兩個熟人說,那段時間不知道是怎麼過來的,現在懂事了不少。

每一個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付出的太多,青春期的孩子如果叛逆,他說的話和做的事兒,有時像利劍刺向父母的心,讓父母難過、傷心、悲傷。難道這些孩子真的是這麼無情嗎?不,應該說他們青春時期的無知和淺薄,生理和心理的鉅變,導致他們不太會管理自己的情緒,說話口不擇言,易煩躁衝動。作為父母,我們只能積極地面對,多與其他父母進行交流,尋求好的經驗和做法,同時也要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生理變化引起的變化,學習正確的應對方法,陪伴孩子走過這段叛逆期。

希望我分享的能給你一絲啟發,每一家父母都是經過了這個時期,不僅僅是您,您這樣想心裡也許會好受一些。祝你生活開心快樂!

石榴微教

2020.3.9


石榴微教


我家孩子今年9歲了,這兩年明顯感覺不服管了,而且會反嘴,一說她脾氣比我還大,很愛生氣。

這段時間因為疫情,在家上網課,我們娘倆常常因為學習的事情吵起來。比如:網課一結束,她就要跑去看電視,要麼就去看爺爺或者奶奶的手機,一看就是一兩個小時,我三番五次地喊她回來寫作業,她無動於衷。

一次次積攢的情緒,終於忍不住爆發了:你的作業你還寫不寫?天天就知道看電視看手機,馬上就看傻了!一看起來就沒完沒了!

然後,她就像一根倔強的蘿蔔,把門一甩,回屋裡去了。我以為她去寫作業了,怕窗戶偷偷看一下,原來又去玩布娃娃了。

隨即,家庭大戰再次爆發……

傷心無奈之餘,我就開始想:這孩子為什麼一遍遍說就是不聽呢?

後來無意中我找到了原因。一次,在一次比較愉快的氣氛中,我隨口說了一句:我打算以後再也不提醒你學習,寫作業了。

一旁的她突然開始央求我:媽~,你千萬別呀,你別不提醒我呀~

然後我就說了:每次一提醒你,就會惹得你不愉快,我們還要吵架。你不舒服,我也不舒服。

她突然笑著跟我比劃:愉快~,愉快~。你每次提醒我的時候要用愉快的表情和語氣。

我突然恍然大悟。回想自己以前,確實每次都是用高八分唄的音調,然後還怒中帶氣地命令她去學習的。

後來,我改變了提醒她的方式,她就順暢多了。

父母一看到孩子不良狀態,常常是不知不覺中就已經帶有情緒了,說出去的話也可想而知。既然語氣不好,親子關係從這一刻起也就遭到了破壞,親子關係不好,你的教育也肯定就起不到作用。

所以,親子關係大於教育。特別是青春期,叛逆期的孩子,都想有自己的空間,都有自己的想法,這個時期,家長千萬不能在用吼的方式了。一定要溫和。


辣椒媽聊育兒


孩子叛逆,是真的叛逆嗎?

是我們家長給他一個標籤,因為孩子不聽話,管不住了,翅膀硬了,就說孩子叛逆。

親子之間的權力鬥爭,不在乎就是,你必須得聽我的,到底應該誰聽誰的,我是老子,我是你媽,你就必須得聽我的,你是我孩子你是我兒子,是我女兒,就必須得聽我的。

孩子3.6.9.和初中,分別被家長命名為兒童叛逆期麻煩的兩歲,叛逆的三歲,青春期,叛逆期來了,等等。最開始要從學齡前教育開始,越早,越小時候去做教育,越好辦,等他牛高馬大初中了,站起來比你還高,這個時候他想出去離家出走不回家,出去跟社會人員做什麼學什麼,你都沒法知道,也管不了。

所以,當孩子,越小的時候,關鍵孩子有一個重要的原則:溫柔而堅定。

不是兇巴巴的,打和罵讓孩子屈服。嘗試著與孩子同一水平線,尊重孩子的角度,去了解孩子,聽他說。

比如:寶寶,你生氣了?能告訴媽媽你想要怎樣?首先引導孩子如何恰當的表達他自己的需求和需要,取代發脾氣或者打鬧哭鬧來向家長表達自己生氣或者委屈等情緒。

其次,如何接納和對待自己的情緒,如何引導孩子情緒管理。

第一,情緒有哪些?正面情緒和負面情緒。負面情緒也是情緒,也是人類的特點,不能因為是負面,而不允許它發生。比如,哭泣,難過,傷心。

第二,情緒之中,怎麼流通?隨意發洩?

可以以在房間看書,畫畫,音樂,動畫片等其他形式暫時緩解。

第三,衝著孩子發脾氣之後,甚至打孩子之後,怎麼辦?

敢作敢當,真誠的向孩子道歉。媽媽生氣了,情緒之中罵你,打你了,對不起,我不應該這樣。請你原諒我好嗎?我以後再也不這樣了。我們一起督促,儘量改掉。

表達自己的歉意,表明改善的決心,一下改不了,一起共同努力。

祝一切安好!

照片均為本人家庭私房照。









太太學堂精彩女人


現在的家長普遍忽略孩子的個人想法,老是會強加一些自己認為好的對的東西給孩子,其實想想,你小時候父母對你說的話你能全部認可嗎?再說現在這個年代,網絡發達,很多自媒體傳播的很多都是負能量,還有網絡暴力遊戲的毒害,這些因素家長都得考慮進去,需要對孩子一定的認可,鼓勵,別動不動就罵,就否定他,給與一定的尊重,給他一定的發言權,別一味的說,給了你多少,花了多少錢,付出了多少,你回報的什麼,這種話,我兒子在班級裡倒數第二,我還鼓勵他說倒數第一強呢,現在都快到中游了


我是張佑


我也是一個經歷了叛逆的男生,我認為在男生叛逆這個領域非常有發言權,首先家長得去觀察孩子的異樣,然後慢慢接觸孩子,此時家長一定要有極大的寬容心和耐心,慢慢去梳理孩子,家長要正視這些問題,不能向平時的那種事隨便處理,


小蔚逆襲紀


一,孩子的叛逆主要是不想讓父母把他管著,主要的表現就是你越管他越煩,還會和你對著幹。

在青春期的時間,是性格形成的時間,他們要去探索外界事物,和建立聯繫。

二,在孩子的眼裡,你沒有把她當做一個大人。你總是去命令他,而不是去同他商量。要用和他商量的語氣,去和他聊天。他沒有得到他認為他應該有的尊重。

三,不要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給孩子,一是因為他沒有到你的年齡,他是沒有辦法理解到你的所思所想,連大人都不喜歡聽大道理,何況小孩呢,其二,只管不一定適合她,也不一定適合現在這個社會。

相處方法有:

  • 跟孩子做朋友,一起去探討他應該去幹什麼,和未來的選擇,在他想要乾的事情,要努力地參與進去。
  • 所以當孩子在叛逆,在青春期等時間,你要拉低姿態,和他們一起去探討他們想要的生活,和未來的選擇。而不是強加給他一套自己以為好的說辭。
  • 這樣他們在父母身上學到了商量而不是命令,可以幫助他們形成一個可以和別人良好合作的性格。也就有了可以和父母良好溝通的基礎。

驚小蟄


孩子叛逆,是家長最頭疼最關注的問題之一。其實,所有的叛逆都表示著孩子在長大。如果我們能夠理解這些行為背後隱藏的心理需求,也許所有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了。

不知道您的孩子多大?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叛逆,應對方法會有所不同。我們這裡談一談7-9歲和12-15歲的孩子吧。


7—9歲,是孩子從幼兒過渡到少年的階段。

是這個階段孩子通常有著強烈的逆反心理。他們賴床、不收拾房間、挑食,做作業拖拉、看電視毫無節制、厭學,愛和父母對著幹等。

他們進入學校後學習了很多知識,有了強烈的獨立的思想意識,急於想掙脫家長的掌控,於是處處和父母唱反調。

家長要怎麼做?

1.不要限制孩子的自由

7—9歲正是孩子愛玩的階段,家長如果過分地限制,當孩子感覺不自由時,第一反應就是和父母反抗,要麼頂嘴,大吵大鬧,你不讓我做我偏要做,要麼是沉默,用冷暴力來對抗父母的權威。

2.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在培養學習興趣方面,需要一些小技巧。比如,孩子缺乏學習熱情,家長可以溫和地與孩子探討將來,利用夢想來點燃學習熱情;孩子不愛讀書,家長除了做好榜樣以外,還可以常常帶孩子逛逛書店、圖書館、博物館;孩子考砸了,家長首先不要沮喪,耐心地安慰孩子;孩子有了小進步,家長也不要吝嗇表揚……

3.要民主,不要權威

7到9歲的孩子早已學會了獨立思考,家長是時候試著把自主權逐漸交給孩子,家裡的事情也好,孩子自身的事情也好,不妨多與孩子商量商量。


12到15歲的青春期

從青春期一開始,無論男孩還是女孩,他們的身心就被一股巨大的力量所佔據和控制,想法和行為都將產生劇烈的變化。這讓他們既倔強又刺兒頭,以自我為中心易怒,愛發脾氣,不聽話。這股力量就是荷爾蒙。

父母如果強行管教,不僅不會起到預期的效果,還會讓孩子產生強烈的牴觸心理。

和青春期孩子建立良好關係的最好途徑就是平等、尊重,父母要努力和孩子站在同一陣營,保持親子溝通的順暢。給孩子留有一定的空間,不要干涉、侵入太多


總之我們一定要記住一點,叛逆不是孩子的錯。處理孩子的叛逆,最關鍵最重要的是家長的教育方式;面對孩子的叛逆,家長儘量做到不打不罵不動氣。


弘毅在線微課堂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01

叛逆期是青少年身心發育的一個心理過渡時期,這段時間因為身體在發育,所以會給孩子帶來一系列的身體上和心理上的困擾。

02

這個時期孩子們可能學業上正處於緊張時期,家長們對孩子的要求格外嚴格,喜歡讓孩子按步就班的去做家長規定的所謂的計劃,無形中加重孩子的叛逆心理。

03

作為家長應該對孩子的叛逆行為有一個初步瞭解,叛逆是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的,它是孩子人生中的一個成長的過程,大人們應該清楚知道這一點同時予以理解孩子。

04

孩子叛逆時期家長們儘量不要打罵孩子,如果孩子故意跟家長對著幹,作為家長應該具備足夠的耐心,儘量陪同孩子做他們喜歡做的事,從而瞭解孩子的心理,想辦法把正確的思想傳達給孩子。

05

青春期的孩子身體和心理上都會發生變化,家長們應該提前告知孩子,讓孩子提前接受,當這些事情在孩子身上發生時,孩子就能做到應對自如了,從而減輕孩子的叛逆心理。

06

孩子叛逆時家長要做到善於傾聽,聽孩子訴說,瞭解孩子心理,家長們要做的是幫助孩子們度過叛逆期,而不是一味的順從孩子,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掌握不好會把孩子向另一個極端引導。

07

孩子叛逆了家長要如何對待?就難也不難,畢竟家長們都是過來人,設身處地的站在孩子的立場上想想,就會知道要怎麼處理和對待孩子的叛逆行為了,做到多與孩子親近,多接近孩子,走進孩子的世界,幫助孩子安全度過叛逆期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小學老師暖媽


我有個同事,她的女兒現在20歲,沒有叛逆期。為什麼?因為她對她的女兒從小都是溫柔以待的,有什麼事情都是好好說,從不會用家長的身份對壓制孩子。


所以,你要孩子聽話,要孩子脾氣好,首先請你做個能好好說話的家長。


從幼兒、少年、青春、成人。每個年齡段都會有他特有的敏感期。在這些敏感期,孩子可能會很敏感、焦躁、或者脾氣暴躁。這時候我們家長能做的就是耐心、溫柔、好好說話。


首先,我們要從生理上理解孩子。孩子的身體、心理、神經系統尚未完善,所以他們從本質上就是先天不足的,作為家長,要有同理心。有時候孩子很暴躁,因為他不知道怎麼發洩自己內心情緒的不滿,但是如果看他生氣,你更加生氣,那他不是更更生氣嗎?家長一定要先平復自己的情緒,然後去安撫。那麼怎麼安撫呢?


1、找出生氣的原因。比如孩子因為要看電視,你又不同意。他說“我偏要看。”你說:“我是你媽,你就得聽我的,整天看亂七八糟的。”一來一回,孩子不願意理你了,為什麼?因為再爭論下去,結果都是一樣的,你是我媽,我必須聽你的。你可以這樣做:

(1)不看電視不是可能的。但我們可以商量出一個雙方都能接手的方案:規定好看電視的時間、內容。試行幾天看看,如果孩子能遵守約定,繼續執行。如果說到做不到,再修改,但你一定要好好說話,不要讓孩子有“我必須聽你的”感覺,讓他覺得媽媽願意和我好好商量,那他也就願意和你好好說話。


2、及時回應孩子的分享。記不記得,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他願意和你分享他的一切?他今天看到了什麼、在幼兒園發生了什麼事、看了個好看的動畫片。。。。。。他都願意告訴你對不對?那為什麼,越長越大,越不願意和你溝通呢?請你想一想,孩子從小到大,當孩子和你分享時,你是怎麼做的?敷衍?煩躁?還是積極回應?


孩子有問題,根源一定在家長身上,既然已經出現問題,那就好好面對吧。穩定你自己的情緒+好好和孩子說話+耐心安撫+積極回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