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通州區會不會依靠上海第三國際機場而騰飛?

木偶聊房


這要看南通發展定位和發展思路,上海和南通狀況不一樣,上海是中國金融中心,經濟中心,而南通有卓越的地理位置,深水港奠定遠洋運輸發展前景,廣闊的平原是發展實體經濟,製造業經濟的絕佳基地。六千多平方公里的上海有二千多萬人口,而八千多平方公里的南通僅不到八百萬人,嚴控房價引進人才是南通發展的根本出路,如果南通人口達到一千五百萬(大批優秀人才行業精英匯聚),則GDP將達兩萬五仟億至三萬億,這樣的南通是中國製造業的龍頭,整個蘇北蘇中的GDP將是現在的二倍。


軍132537106


我的觀點,假設蘇北想和上海和蘇州這兩個城市連接,那麼你必須經過哪裡,答案是,南通。如果要經過南通,那麼大家會說下,將來有蘇通大橋,崇啟大橋,上海第三機場高鐵等。其實這個觀點是不對的,比如說五年前的蘇通大橋,沒什麼人走,現在堵的你走不了,意思是說,南通將來能負荷的交通運輸量將會更多,或者說還沒有達到,從蘇滬到蘇北這條縣裡的上線。這個角度看的第二條結論就是,從蘇北想往蘇滬發展的青年,可以選擇南通來發展,或者南通本地的孩子們為什麼要再去別的區域發展,大家可以參考蘇州。所以說未來南通的經濟環境,教育環境,競爭環境將會不可抑制的提升。現在生活在南通的人們,思考下你所擁有的資源,把他們調配到最佳的狀態,等待機會的來臨吧。畢竟,機會知垂青與有準備的人們,對嗎٩(๑^o^๑)۶


RothschildKay


南通是江蘇省內唯一一個可以跟上海叫板的城市。首先,南通地理位置顯要,與上海對稱守衛著長江囗。其次,南通大部份人操正宗上海口音,啟東海門全部,通州東部如東的口音與老上誨崇明口音完全一致。三是南通是擁有二個國際大型機場唯一的地級市,GDP十年內穩超蘇州,廿年與上海看齊


亞州雄起風


南通是一塊後發的“處女”城市,過去儘管離上海一臂之長,由於受長江的阻隔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南通人吃足了交通不暢的苦頭,隨著蘇通大橋,滬通公鐵大橋的開通,南通區域地位直線上升,沿江靠海及巨大的縱深“關節〞被全面打通,地鐵,新機場,通州灣已例入江蘇第一齣海口,全國的內外貿易貨物可通過鐵路直達出海口運住全世界,南通二十年後一定是江蘇的〝大哥大〞同時也是上海重量級的〝盟友”城市。


樂山3333


政策只是外因,最早南通是14個開放城市,結果經濟裹足不前,遠遠落後江南,後來領導奮發圖強,經濟才逐步追趕,再後來才有了蘇通大橋如虎添翼。上海閔行一起叫閔行縣,地鐵一號線規劃壓根就沒想到閔行,但他們自籌資金,硬是把一號線終點站修到莘莊,從此閔行騰飛。所以關鍵在人,在市委市政府幾個帶頭人!他們碌碌無為,南通再修10個機場10個高鐵也沒用,他們團結一心,奮發創新,帶領聰明智慧的南通人民探出一條大道,趕上海,超蘇州也是有可能的!


用戶3758628503


眾所周知,長三角城市群範圍是:江蘇浙江上海三個行政區的全部轄區。但是,2016年,國wu院關於長三角城市群的批覆,去掉了江蘇北部,浙江南部,加入了安徽東部。同時,明確上海為中心城市,南京杭州合肥為3個副中心城市。安徽猶如空降般的突然成了長三角城市群的一員,驚掉了一地下巴!

看看合肥的最新定位:1,國家科學中心城市(這個定位全國僅三個:北京、上海、合肥)。2,長江中下游中心城市(這個定位原本是南京的,現在南京升格為東部地區重要中心城市後,把這個定位給了合肥)。3,世界級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南京杭州合肥為3個副中心城市)。4,安徽省會。

綜合以上4點國家定位,誰還敢說合肥不如蘇州?爭取到第三國際機場後,南通憑藉海陸空全方位的優勢,同樣發展前景勝過蘇州。




浙A太牛cool


上海第三機場,根本沒有影的事情,都是南通自己再喊著,這是上海第三機場。連嘉興都喊上海第三機場,嘉興機場以前是軍用機場,改為軍民兩用,候機樓以及配套設施在建,2021年低投入使用,定位是承接上海兩機場溢出的客源和貨源。


專業空運物流搬運工66


先不說南通市發展,江蘇的發展有目共睹,作為江蘇省地級市,本身發展就不錯,可以拿的出手。

都說發展先發展交通,通州區離上海距離上不遠,地理優越,靠近第一都市,積極作用明顯,加上上海第三國際機場的建設,在未來明顯會加大人員出行流動,由此帶來的商業需求,必定帶動了當地的發展需要,區域經濟明顯,聯動發展可期!


繁星地球


在全國8000億GDP城市當中,可能是為數不多的沒有高鐵的城市,交通制約了南通的發展。長江又阻礙了南通與上海,蘇南的南北交通。一旦南通大機場,跨江高鐵,滬通大橋,臨江靠海的世界級大港口逐漸建成,將會帶來人材,創新,高端製造業,物流,信息的發展機遇,成為中國最佳投資地,未來的南通。會成為世界級偉大的城市,讓近代第一城重新成為名副其實的現代第一城!


Sunwayer


興東機場在通州,通州也沒有大的飛躍,南通的發展更多的是靠外出務工人員帶回來的資金,你到區縣調查一下便知,而家紡業只是帶來了部分鄉鎮的繁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