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人,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的六大用人標準,你符合幾條?

復星集團董事長這樣表示自己在用人的時候有六大標準,看了這六條標準之後,我們才知道人跟人最大的區別在哪裡。之所以我們多數人成為普通人真的不是智力上的差別就是在於思維模式的不同。李善友教授在混沌大學裡不止一次地說過:“沒有好的思維模型,再多的知識積累也是低水平的重複。”成人學習的目的不是獲取更多的信息量,而是學習更好的思維模型”。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學習郭總到底提到了那六大標準,它們不僅適用於公司的高管,對我們普通人也非常適用。

職場人,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的六大用人標準,你符合幾條?

1、具有“企業家精神”

很多人可能聽到這樣這樣的話,覺得很扯,本來就是乾的最基礎的工作,考慮什麼的企業家精神啊,很多人會說道:車到山前必有路。總是等到問題出現了,採取考慮解決的辦法。但事實上,正是這樣的方式才導致了我們跟一些具有企業家精神的人的差距越拉越大。

郭廣昌曾這樣解釋道:“如果把復興比喻成一支足球隊,我們每個人,每個隊員,都要保持踢球的狀態,絕對不能懈怠。如果有人不在狀態就會丟球,球隊想要贏球就變得異常困難。”

2、學習能力

談到這一點啊,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受,畢業之後就幾乎沒有再學過習。之前就遇到過這樣的同事,他們總是覺得學習是學生的事兒,走向了社會還去考慮所謂的學習,這就是標準的學生思維,學生心態。聽上去好像有幾分道理,但是細想簡直就是胡扯。

現在時代變化的太快了,新技術的變化,新商業模式的變化,我們唯一的壁壘就是學習能力,就看誰能夠學習的比他人更快。

郭廣昌曾這樣說:“復星集團從一個三無公司走到現在,成為中國最大的民營企業,他的經營哲學就是‘邊學邊做’,不斷地否定自己,然後看到問題解決問題,就這樣一步步做過來的。”

對標我們個人也是一樣的。

3、不被經驗束縛

經驗豐富,並不一定確保我們在未來的競爭中取得勝利。很多人就是因為經驗豐富,導致了失去了創新能力,凡事只求穩,只要不出錯就萬事大吉。但是我們的競爭對手並不會這樣想,所以一定要擺脫經驗的束縛,思維模式更不能被工作習慣和經驗所固化。

職場人,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的六大用人標準,你符合幾條?

4、忠誠

這個忠誠不是我們對某一個人或者某一個企業忠誠,而是我們是不是對自己忠誠。頻繁跳槽的人,看上去是對企業的不忠誠,但是事實上他們是對自己的不忠誠。每一個公司都僅僅學習了一些皮毛就開始跳槽,看上去薪資是越跳越高,但是這樣的操作就是拿未來換取現在的略高的薪資,斷了自己的後路。

人想要在職場中越走越遠,越升越高的話,一定要有一個定力,將每一家公司的核心技術學到手,除非這家公司已經沒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了,我們再去選擇跳槽,而不是自己乾的不開心就去跳槽。這個原因太主觀了。一走了之,看上去是把問題丟了出去,但是在未來的工作中,我們一定會在這樣的問題上栽跟頭。

5、主動競爭

我們這個社會,需要的是狼一樣的精神,而不是小綿羊。每個人把自己手頭的工作梳理清楚,要像螺絲釘一樣的去工作。不能總是把“你要什麼?我就做什麼”掛在嘴邊,而是要時刻想著自己能夠提供什麼,能夠解決什麼問題。

6、結果導向

職場中的很多事情都是以結果為導向的,沒有功勞談什麼苦勞了。說句實在話,公司又不是福利站,企業的性質就是賺取員工的剩餘價值,如果我們壓根兒就沒有創造價值,企業連基本的薪資都發不起。那我們的職場之路也就因此停滯。

職場人,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的六大用人標準,你符合幾條?

在職場中,我們在選擇企業的時候確實擁有主動權,或者說員工和企業兩者是相互選擇的結果,沒有所謂的優勢劣勢。這裡可以打個比方:小公司的老闆是在為員工打工,老闆們賭的未來可以獲取職員的剩餘價值。大公司裡,職員在為老闆打工,但不要覺得不公平,大企業也是從小公司發展起來的。

我是@楊子翔 專注于思維模型的研究和學習,每日更新,歡迎評論和轉發,職場中一起進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