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你過去經歷過什麼樣的不幸,你都要有足夠的勇氣去追求幸福。


無論你過去經歷過什麼樣的不幸,你都要有足夠的勇氣去追求幸福。

那些從小一直被逼著長大的孩子,長大之後可能會充滿感激的對父母說:“謝謝你對我的嚴厲。”“謝謝你逼我”,其實他們是想肯定現在的自己,而把過去的一切都“粉飾”成美好的記憶。

無論你過去經歷過什麼樣的不幸,你都要有足夠的勇氣去追求幸福。


換句話說,是因為想肯定現在,所以過去就變成美好的記憶。另一方面,如果你對現在的自己不滿意,就會對過去傷害過你的人心懷不滿。把不如意的原因歸結為某個人,某件事,把過去塗成一段段灰色的、不堪回首的往事。

無論你過去經歷過什麼樣的不幸,你都要有足夠的勇氣去追求幸福。


所以,“這個世界根本不存在什麼真正意義上的過去,只有根據千人千樣的現在而被著色了各種各樣的解釋。”

無論你過去經歷過什麼樣的不幸,你都要有足夠的勇氣去追求幸福。

人人都是“我”這個故事的編撰者,只選擇符合現在目的的事件賦予其意義,不符合目的的事情就會被抹掉。過去不可信,過去根本不存在,我們無法通過一個人的陳述,真實瞭解一個人的過去。

無論你過去經歷過什麼樣的不幸,你都要有足夠的勇氣去追求幸福。


心理諮詢上經常使用的三稜柱。一面寫著可惡的他的,另一面寫著可憐的自己。三稜柱被遮擋的另一面,其實是以後怎麼做,我們應該討論的正是以後怎麼做。並非是你的過去決定了現在,而是你的現在決定著過去。

無論你過去經歷過什麼樣的不幸,你都要有足夠的勇氣去追求幸福。


決定我們生活方式的不是過去的經歷,而是我們賦予經歷的意義。有人說因為我的原生家庭很惡劣,所以我現在養成了憂鬱、自閉或者暴躁的性格。一旦遇到什麼困難,很容易怪到自己的原生家庭,似乎原生家庭的罪是造成你生活中所有不幸的根本原因。

無論你過去經歷過什麼樣的不幸,你都要有足夠的勇氣去追求幸福。


如果我們死死抓住這點不放,就像一個病人明知自己的病因,卻拒絕吃藥。人總是很難改變自己,哪怕非常想改變,也無法改變,為什麼呢?其實還是不想改變,因為從本質上來說,變化就意味著死亡,拋棄過去的自己。人不想改變,無論多麼痛苦也想維持現狀,還會維持現狀,尋找一些適當的藉口。

無論你過去經歷過什麼樣的不幸,你都要有足夠的勇氣去追求幸福。


人們更願意選擇恨,因為恨讓人更有力量,恨比愛更容易,憤怒好過心碎。其實你所煩惱的一切都可以歸結為愛的問題。直面自己內心傷痛,用愛而不是恨來對待這個給過你傷害的世界。

無論你過去經歷過什麼樣的不幸,你都要有足夠的勇氣去追求幸福。


無論你過去經歷過什麼樣的不幸,你都不應該以受害者的身份自居,因為在可憐的自己和可憐的他人之外,最重要的是要想怎麼辦?要有足夠的勇氣去追求幸福,為自己負責,找到屬於自己的內心力量,選擇不一樣的人生。

無論你過去經歷過什麼樣的不幸,你都要有足夠的勇氣去追求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