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疫情日記——一個西北空管技保人的疫情記錄

  

  今天陝西已經連續16日無新冠肺炎新增病例,感覺就像肺炎剛爆發那會兒,來的突然、走的也迅速,西安咸陽機場單日保障航班也從低谷的一百多架次回升到現在的四百餘架次,總覺得需要寫點東西記錄下自己在這次特殊歷史事件中的經歷和思考,於是就有了這篇結構鬆散的記錄。


我的疫情日記——一個西北空管技保人的疫情記錄

班組長張蕾


  疫情下的管制大廳

  關於疫情最初的記憶來源於管制大廳一次隨意的談話,當時還停留在不確定人傳人的階段,所以這個話題也就一帶而過,沒有引起太大的關注,大年二十七八左右,單位群裡開始零星地發佈疫情防控的相關要求和通知,大年二十九晚上10點多突然被拉進了技保中心內部疫情防控群,各種要求上級一直強調到凌晨,緊接著,從大年三十晚上民航局疫情防控工作會議要求到大年初一早上空管局視頻會精神,再到西北空管局的貫徹落實,各類信息撲面而來,這時的我才真切感受到疫情離我們很近。除夕剛好是我的班,記得工作十一年大概有六年除夕在單位,除了那年機坪塔臺試運行安排在除夕進行外,其他年份的除夕工作都比較少,今年明顯感覺多了些緊張的氣氛,各種防疫要求和防疫知識都需要第一時間宣貫落實,一些防疫措施需細化分解的部分也要儘快討論怎麼辦,大家都在邊摸索邊實踐。

  除夕和我一起值班的班組長叫張蕾,作為區管的牽頭班組長,她手頭的工作很多,但工作質量並沒有降,那天剛好是每月月維護的日子,從23點開始逐項完成各類維護剛好步入農曆鼠年,回想起小時候全家在一起熱鬧跨年的場景感覺有點遙遠。張蕾的孩子已經5歲了,年前早早送回了外地的父母家,本準備初二下班自駕回家看望父母,順便把孩子接回來。後來聽說因為疫情,她果斷放棄了回家看父母,始終堅持宅家抗疫,孩子一直沒有接回來。

  隨著全國確診人數的不斷上升,我們的排班方式也很快轉成連上48小時的大三班,班組人員和上班場所嚴格固定,不允許換班,交接班使用welink視頻進行無接觸交接,降低上下班途中和不同班組、現場間的病毒傳播風險,在特殊情況下為航空管制保留更多的安全保障力量。對於家裡有老人孩子需要照顧的職工,長時間堅持連上48小時且不能換班還是有挑戰的,但是大家都很好地堅持了下來,不得不說大家的責任意識和大局意識還是值得稱讚的。

  本來是春運返程高峰的時間,航班量反而出現了斷崖式下降,最少的時候連平時的五分之一都不到,全國人民都響應國家號召宅家抗疫,管制大廳的保障壓力一下子小了許多。航班量雖小,但科室常態性的保障工作還是按要求嚴格執行著,備用自動化系統常態化切換、軟件測試、手冊修訂和考核都沒有停,團隊的許多職工也利用這段時間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突破和創新,最讓人驚喜的是一個平常話不多的年輕小夥兒杜廣正,在一次簡短的談心後,他很快在家整出了一個人員信息存儲及自動提取處理的小軟件,解決了大家一直頭疼的人員信息重複統計問題,杜廣正還機智地加入了年齡、年功智能計算功能,這樣,除了一些變動頻率很低的姓名、身份證號等基礎信息外,其他大部分信息都不需要大家自己修改了,系統會根據年份自動計算。雖然這樣的小設計並不具備商業推廣優勢,但卻解決了我們基層人員信息管理的實際問題,我給他100個贊。

  總有一些感動溫暖我們

  從疫情爆發到現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裡,我們看到了各種各樣的感人故事,逆行武漢的普通醫務工作者、黨員衝鋒在前的張醫生、接送醫務人員的專車司機,讓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輝和黨一直倡導的民族精神的偉大,但最直接的溫暖還是來自於身邊的一些小小感動。

  在漫長的抗疫過程中,大家都很自覺地堅持少去或者不去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隨著時間的推移大部分人家裡的存糧都已經所剩無幾,尤其是新鮮蔬菜。西北空管局工會第一時間為職工集中採購了一批新鮮蔬菜,通知我們去領菜的時候,我一方面從內心由衷地感謝局黨委的貼心關懷,一方面思考如何安全快速地把菜發到職工手中,畢竟那段時間的疫情防控形勢很嚴峻,考慮再三,覺得這種時候班子和黨員還是要走在前面。那天我正好上班,給在家的其他兩個班子成員打電話,提出給職工送菜的想法,電話那頭沒有絲毫猶豫,但因沒有充分估計到局工會的採購力度,接下來又順利聯繫到了一個支委和另外兩個家中有車的職工幫忙才將支部30多位職工的蔬菜全部裝下,並挨家挨戶送到家門口。這個舉動在支部的工作群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熱切回應,我也真切地被這些小夥子感動了一把。一週後局裡再次組織髮菜,因為排班的原因這次換了一批“送菜小哥”,但大家同樣沒有絲毫猶豫。

  因為天生的“後知後覺”,我到大年初二才想著要趕緊給家裡存點口罩,靠著老公雙11湊單買來的幾十個口罩,給雙方老人一分已經所剩無幾,但連續買了兩天都買不到,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在網上買到30個韓國口罩,沒想到到貨速度出奇的快,兩三天順豐就送到小區門口了,真得感謝祖國強大的購貨渠道和物流配送能力,以及那些可愛的快遞小哥,在關鍵時刻為我解決了出行安全問題,到貨後想著會不會有其他職工也遇到了和我一樣的問題就問了下對班的同事和其他班的同事,大家還是本著中華民族自立自強的優點,沒有接受我的好意,後來聽說其他班的一個同事張浩楠,默默地給周邊的同事分享了許多自己高價買來的口罩,讓我又感動了一回。

  疫情之下沒有贏家,大家都在默默承受疫情帶來的壓力和不便,但總有那麼一些人願意用自己平凡而微薄的力量去幫助和支持同樣普通的我們,這些感動和溫暖的傳遞也成為了我們社會主義國家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道亮麗風景。

  西北空管局技保中心自動化數據室 王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