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

有位先生曾說過,做學問的人就要耐得住寂寞,坐冷板凳。我是天生喜歡熱鬧,因此沒啥成就,於是“寂寞的文物工作者”成了我的嚮往和奮鬥目標。在頭條號發文章是我的一種探索和嘗試,藉此磨鍊我的意志,也通過這個平臺展示更多的文物精華,希望能得到你的支持和鼓勵。

“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出自於佛教經典《楞嚴經》。漚者,水泡也。這句話的意思是大覺之性,就像大海一樣澄湛,本不動搖,因心妄動,生起虛空世界。虛空世界在大覺性中,就如大海中的一個小水泡。虛空世界如此,吾人心性、生死也是如此。

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

自古以來,以“大覺寺”命名的寺廟數不勝數,具體數字無從考證。今天我將給大家介紹一座古剎,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陸良大覺寺”。

陸良大覺寺位於雲南省曲靖市陸良縣。陸良縣是雲貴高原上最大的壩子(盆地),壩區面積771.99平方公里。陸良縣歷史悠久,西漢漢武帝在雲南設置郡縣,陸良是雲南最早設置的24個縣之一。

陸良大覺寺座北朝南,佔地7999平方米,平面呈長方形,其佈局以南北中軸線為基線,依次排列著山門殿(前殿)、天王殿(中殿)、大雄寶殿(大殿)。中軸線東西兩側分別對稱分佈著大覺寺塔(千佛塔)、文昌宮、鳳山書院;鐘樓、鼓樓;東廂房、西廂房等建築。陸良大覺寺始建於元代,2013年5月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

1943年,陳納德將軍援華空軍(飛虎隊)成員伯特•克拉夫奇克拍攝當時的陸良大覺寺


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

1943年,陳納德將軍援華空軍(飛虎隊)成員伯特•克拉夫奇克拍攝的陸良大覺寺大雄寶殿


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

陸良大覺寺全景


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


大覺寺塔(千佛塔):位於陸良大覺寺內中殿前東側,為七級六面形密簷式實心磚石結構佛塔。塔通高18 米,由塔基、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塔基為正方形,邊長4.9米,由長條砂石壘砌而成,四方各闢一方形佛龕,龕內佛像不存。

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

陸良大覺寺塔


塔身共七層,自下而上逐層收縮,各層轉角處各設磚制翹角,六面均用磚砌若干方形佛龕,形如“方格窗”,總計1612尊,故稱“千佛塔”,古名“諸佛寶塔”。佛像身披袈裟,兩手護膝,盤腿坐於蓮臺之上。塔剎為石雕“寶葫蘆”,葫蘆南側置一雌一雄兩隻銅質“金雞”並用鐵鏈相連,當地群眾亦稱“金雞塔”。大覺寺塔為陸良大覺寺內的古建築精華,這樣的佛塔在雲南省僅此一座,在全國亦極罕見。其建築技術和造型藝術匠心獨運、別具一格,在中國古塔家族中獨具特色。

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

大覺寺塔塔剎


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

陸良大覺寺塔塔身佛龕及雕像磚


相傳陸良古代經常發生水患,原來此處有一洞口,通著地下暗河,洞裡有鰲魚,鰲魚一翻身就會洪水氾濫。於是人們就在此建塔來鎮住鰲魚,塔頂二雞是用於監視塔底鰲魚,不讓其動以避水患,保佑陸良壩子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大雄寶殿(大殿) :高16米,為五開間歇山頂重簷抬梁式木構架建築,舉架高峻,用材宏大。一、二層屋簷四周內外均置斗拱。一層屋簷所用斗拱屬品字科中的五踩。柱頭科、平身科、角科皆為“ 五踩三昂 ”。二層屋簷下是“三踩重昂”,昂嘴為“象鼻昂”。斗拱製作古樸莊重,精工獨特,既有承載屋頂重量的作用,又具有強烈的裝飾藝術性,在古建築中獨具特色。大木構架採用較大的出簷保護柱網,使屋頂體形龐大壯觀,是雲南省罕見的元明建築精華。大雄寶殿是陸良大覺寺古建築群中的又一古建築精華,歷代多有修葺,現存建築主要呈現明代大木結構的特點。現大雄寶殿內塑有三世佛、五百羅漢等佛像。


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

陸良大覺寺大雄寶殿


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

陸良大覺寺大雄寶殿斗拱局部


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

陸良大覺寺大雄寶殿屋面翼角


文昌宮及鳳山書院:位於山門殿與天王殿之間西側。包括文昌宮大殿、後殿及鳳山書院,佔地面積400餘平方米,此處建築自成一院落。文昌宮大殿為三開間單簷歇山頂抬梁式木構架建築,殿內採用減柱法,舉架高峻,內外梁枋門窗裝飾雕刻尤為精緻;後殿系三開間重簷歇山頂一樓一底建築;鳳山書院為三開間硬山抬梁式木構架,系陸良歷史上第一座書院。文昌宮為道教活動場所,鳳山書院為儒家學習之地,此兩處建築巧妙的融入了陸良大覺寺佛教建築之中,說明陸良大覺寺是集儒、佛、道三教合一的具有邊疆地方文化特色的寺院。


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

文昌宮大殿、後殿及鳳山書院自成一院落


《匯勒大覺常住碑記》:

《匯勒大覺常住碑記》位於陸良大覺寺東廂房走廊南端山牆處,座南朝北。碑為青石質,由碑額和碑身組成,通高 2.54米。額呈半圓形,高0.67米,寬1.02米,額中部篆刻“匯勒大覺常住碑記“八字,兩側各雕仙鶴1只;碑身高1.88米,寬0.89米,厚0.16米,四周刻雲紋。碑額和碑身均刻0.05米“回”紋碑邊。碑文豎行右書。凡16行,行9至45字不等,計500餘字,清晰可辯。書體為行楷陰刻,書法飄逸,章法得當,造詣頗深。該碑立於明崇禎四年(1631年)。碑文記述了大覺寺建於元初和歷代該寺之常住田的由來,捐施人員姓名,田地、座落、面積及立碑緣由等。

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

《匯勒大覺常住碑記》


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


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


1999年5月,陸良縣人民政府將陸良大覺寺列為對外開放的宗教活動場所,成立陸良大覺寺管理委員會,在不影響建築安全的情況下,重塑了五百羅漢及部分佛像。2014年底,國家文物局撥款對陸良大覺寺古建築群進行了維修,並增設了消防報警系統。


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

陸良大覺寺西廂房


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

陸良大覺寺鐘樓


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

陸良大覺寺碑廊及放生池


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

陸良大覺寺碑廊(重建)局部


陸良大覺寺是一座規模較大,融儒、佛、道三教文化藝術於一體,說明了雲南地方文化的包容性。陸良大覺寺建築各具特色,古樸典雅,氣勢恢弘,它對研究中國古代建築科學技術、文化藝術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實物範例。作為鬧市中的一方淨土,陸良大覺寺越來越受到各地遊客的關注,人們流連其中,感受著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感悟著人生的真諦……


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

陸良大覺寺中的“覺”字刻石(由雲南省佛教協會副會長淳法大師撰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