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劇情短片《卒子》中體現的反戰主義思潮和人性的偉大

文|是菌醬惹

導語:

《卒子》是由美國導演Tyrees A. Lamptey在2017年拍攝的反戰主義劇情短片。片講述了在1918年,初入戰場的年輕英國士兵威廉,在經歷戰場上的大屠殺時,偶然與敵人卡爾共享一個戰壕中的房間。他們在房間中的交流使他們忘記了戰爭的存在,逐漸找回了人性。


淺析劇情短片《卒子》中體現的反戰主義思潮和人性的偉大


影片講述的故事很簡單,但我在觀看的時候確確實實被其中溫潤的人情味打動了。尤其是在槍炮轟鳴的聲音和觸目驚心的殘垣斷壁的襯托下,兩個敵對國家的士兵能夠面對面嘮家常,真是對戰爭的無情嘲諷,人性的光輝也在那一刻熠熠生輝。在這篇文章中,筆者將從觀影中體會到野心的政治家是戰爭的罪魁禍首、親情和友情等人類情感是化敵為友的良藥、將子彈變為棋子的巧妙設定徹底否定了戰爭這一人類的暴虐行徑這三個方面出發,淺析《卒子》中體現的反戰主義思潮和人性的偉大。

一、野心的政治家是戰爭的罪魁禍首

普魯士軍事理論家克勞塞維茨認為,戰爭的本質是一種迫使敵人服從我們意志的殘暴行徑。無論是進攻方還是防守方,都在用攻擊或者抵抗宣誓自己的意志。雙方都想用最直接有效的打擊方法將對方擊倒,使之不能做出任何反抗,以此來宣告自己的意志之正確,並從對方手中獲取某種利益,徵收“正確意志”的附加值。

那戰爭的形式呢?影片中的對戰雙方是兩個大國,而它們所代表的意志是由國家中個別政治家所主導的,但戰爭行為卻是由國家的自由民來完成。就像兩個主角威廉和卡爾,他們的背後是國家意志,但他們的戰爭行為並是不為了國家利益,他們更多是想在戰爭中存活,即為了自己的利益。在這個層面上,戰爭成了幾個有野性的政治家壓榨百姓生命來實現宏圖大志的鬧劇。就像羅素所言:戰爭不決定誰對了,而決定誰留下。


淺析劇情短片《卒子》中體現的反戰主義思潮和人性的偉大


卡爾是德國人,他在和英國士兵威廉交談中說到自己的哥哥,其中講到一件兒時的故事,說小時候的自己很懦弱,看到一隻半死不活的鴿子都不敢處死它讓它擺脫痛苦,哥哥不一樣,他上前給了鴿子最後一擊讓它擺脫了痛苦。這不同於自己的懦弱,但卡爾卻說,哥哥替我們做了這件齷齪的事情。卡爾內心反對暴力,更反抗政治家的暴行。他說:“哥哥兩年前死於戰爭,還是在做齷齪的事,這次是為了政治家”。戰爭是一件齷齪的事,是政治家齷齪內心的放大,是可憐的士兵為齷齪背鍋。

二、親情和友情等人類情感是化敵為友的良藥

(1)同一陣營戰友的關心照顧催生勇氣

我們可能會認為,戰場上的士兵們都是沒有人性的,他們連自己的安危都顧不上,談何其他人。實際上,同一個戰壕中的士兵們大多相互關照,相互鼓勵,他們是生死之交,來自同伴的關心和照顧讓戰場上的士兵有了勇氣和依靠,這是戰爭中難得的人性留存的證據。


淺析劇情短片《卒子》中體現的反戰主義思潮和人性的偉大


影片中吉姆看出比利是第一次參加戰爭,他並沒有欺負新人,而是上前疏導,他帶著輕鬆的語調,以過來人的姿態告訴比利這沒什麼。“想想自己的女兒,你是她的驕傲”。這對一個戰場新人來說太重要了,如果連同一個陣營的夥伴都對自己冷嘲熱諷,那他必然沒有拿起槍桿的勇氣,更沒有把槍頭對準敵人的覺悟,這會讓他感到孤立無援,自己是一座孤島,無人問津,四周皆是傷害與恐怖。所幸,比利有吉姆這樣的夥伴,在殘酷的戰爭中,友情展現出的人性的光輝,讓他的握緊槍支的手分外有力。

(2)敵對關係中對親情的感悟體現人性的交流沒有隔閡

當威廉無意間走進卡爾的房間,用槍對準他的腦袋時,卡爾拿出了一盒煙。遲疑片刻,威廉打算放過這個人,走出房門的那一刻炸彈襲來,卡爾衝上前救了威廉。兩個敵對國家的士兵,在交戰得熱火朝天時,決定放過彼此。威廉放下槍轉身的那一刻,我的心像是被什麼猛烈地擊中了。


淺析劇情短片《卒子》中體現的反戰主義思潮和人性的偉大


我想起了柏林牆的故事。1992年,法官西奧多在審判射殺東德逃亡者的守衛士兵時曾說過,作為警察,不執行上級命令確實是有罪的,但是法律並沒有說打不準是有罪的,作為一個還有良知和人性的士兵,面對三百多名死於槍口的平明百姓,為什麼不把槍口太高一釐米呢?誠然,良知才是最高的行為法則,因為尊重生命是四海皆准的原則。影片中威廉在講到自己的就九個月的女兒的時候,他又一次放下了槍口,因為內心湧現的愛讓時刻緊繃的神經放鬆了下來,心中有愛、有人性,便沒有殘酷與暴力。他能體會卡爾說起四歲的兒子時驕傲的安神,那一刻他們不再是戰士,他們是愛自己孩子的父親,他們從殘酷的殺手轉變成養家餬口的男人,也正是那一刻,人性又一次爆發出耀眼光芒。


淺析劇情短片《卒子》中體現的反戰主義思潮和人性的偉大

柏林牆


熊培雲曾說:“人因有良知而自律,而超越罪惡的樊籬。一旦丟掉了良知,一味服從,人類神性的廟宇也就坍塌了。人類所能看到的,便只有猥瑣的世相與一望無際的殘酷。”

三、將子彈變為棋子的巧妙設定徹底否定了戰爭這一人類的暴虐行徑

影片的最後,卡爾說,“我需要兩顆子彈”。在這之前威廉放下槍的的舉動已經證明這間屋子已經是戰場中的和平聖地,卡爾要兩顆子彈做什麼?我被接下來的一幕震撼了:威廉把槍裡的子彈掏了出來,給卡爾做國際象棋的棋子!這個舉動徹底的否定了戰爭的殘暴,諷刺了戰爭中相互傷害的武器,因為他們居然被士兵們拿來做象棋棋子。這一刻,人性的光輝達到了高潮,這一刻敵對的矛盾化為烏有,人心合二為一。平心而論,這個世界上能夠詛咒人類命運者從來都是人類本身。文明之間的衝突本就“不文明”,人類文明的大一統就像一塊大餅,別有用心者會切成各個小塊,指認自己的文明和別人的文明。事實上餅從來都是一塊餅,切餅的人才是文明的反叛者,而人世間的衝突,不是在文明之間,而是在生死之間。


淺析劇情短片《卒子》中體現的反戰主義思潮和人性的偉大


畫面再一次切換,鏡頭中兩個耄耋之年的老人就是當年被困在一個屋子中的威廉和卡爾,他們逃過了戰爭,“國際象棋”成了他們永遠沉迷的愛好。當年,用子彈做成的棋子讓現實中的廝殺變成了棋盤上角逐的遊戲,現在,這一虛擬戰爭成了恐怖、血腥和暴力的休止符,也成了和平和人性的橄欖枝。他們每週相約玩象棋,卡爾總是輸給威廉,今天這一局,是僵局。臨走時,老卡爾說:“我是不是從來沒有謝過你?老威廉回答:“不,你不用說。”

兩個生命之間沒有誰不放過誰,也沒有誰必須要向誰道歉或是感謝,他們之間就像這最後一盤的僵局一樣,沒有輸贏,或者說是共贏——他們相互拯救了對方


淺析劇情短片《卒子》中體現的反戰主義思潮和人性的偉大

結語

這部影片我反覆看了好久,每一次都被屋子裡卡爾和威廉的對話深深打動,配合著首尾呼應的兩個老人的棋局和抒情的背景音樂,讓人們完全喪失戰爭中才能體會的仇恨、血腥和暴力,更多留下的,是戰爭在時間長河中大浪淘沙般過濾後留下的主打詞——人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