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快訊|天府新區出實招 戰疫霾 促復產

出實招 戰疫霾 促復產

——天府新區打好“一二三四”組合拳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近期以來,隨著企業陸續開始復工復產,天府新區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精神,按照省市統一部署,堅持兩線作戰、統籌兼顧、分類指導、精細施策,打好“一二三四”組合拳,以積極就業措施推動企業分類分批覆工復產,下力解決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幫助企業和重點就業群體順利度過“倒春寒”,為確保新區經濟社會穩定發展,實現新區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截止目前,新區5100多家企業中,有29%的企業已經復工,未來10天有600餘家企業還將復工;規模以上企業復工率達到35.8%;在建工程項目復工率達到64.3%,其中省市重點工程項目復工率達到58%。

一網融通服務“送到家”。一是暢通信息渠道。全面啟動2020年“春風行動”全網招聘服務活動,推行“1+3”線上不見面服務,即線上發佈企業崗位用工信息,線上做好個人求職登記、培訓預登記和公共就業服務登記,通過天府新區公共就業服務網、天府菁英網、工作QQ群和微信群等途徑,加大收集疫情防控企業用工求職需求力度。二是服務精準到位。對求職人員開展“一對一”手機端服務信息推送,引導和鼓勵求職人員做到“先尋崗、再定崗、後到崗”,加強自身防疫保護,確保就業服務“不打折”。三是全域信息共享。每天定時收集全區各街道、社區的用工崗位,定時將用工信息線上反饋至各街道,電子大屏滾動發佈公共就業服務信息,在街道設立遠程視頻見工點9 個。在天府新區華陽車站內設立新區農民工就業服務自主服務點,設立就業服務求職郵箱、培訓登記一體機,推行“無人值守,自助登記找工作”的服務方式,已全面梳理公共就業涉企服務事項 12 項,建立完善服務清單。截至目前,線上公共就業網發佈崗位信息3.6萬餘個,求職登記230餘人,農民工專區新發布企業42家,崗位1445個,全民職業技能培訓登記823人,做到了網上服務不打烊、就業招聘不歇氣,保證了企業招聘需求和求職者需求互通互聯、高效對接。

兩線兼顧打好“總體戰”。堅持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雙線作戰’總體要求,一方面,壓實疫情防控措施。以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為前提,科學有序推動企業復工。對所有復工企業壓實企業主體責任,監督企業落實防疫工作機制、復工人員排查、上崗人員管理、環境衛生管護、防疫物資保障、疫情防控宣教、疫情應急預案七個方面的措施,以企業防控機制到位、員工排查到位、設施物資到位、內部管理到位“四個到位”作為恢復生產的基本條件。特別是針對物流企業的特殊情況,專門成立物流企業復工疫情防控工作組入駐企業,一對一指導企業制定復工方案和疫情應急預案,疾控中心專業人員對物流企業進行疫情防控現場指導培訓,集中對申請復工物流企業所有返崗人員進行逐一排查,協助各企業修改完善復工方案和應急預案,制定復工驗收清單,落實各項防控措施,對所有物流企業復工前期準備工作進行初審。2月8日,新區相關部門圍繞復工方案准備、返崗人員排查、防疫物資保障、衛生防疫落實、疫情知識宣教五大方面進行現場聯合審核驗收,堅決防止疫情擴散蔓延。一方面,加強疫情對策研究。通過網上問卷、電話溝通等方式,收集疫情對新區企業經營和就業情況信息。針對疫情給企業帶來的租金、員工工資、客戶流失、負債率上升、資金週轉困難、復工招工難、預期不確定性增加等困難可能帶來的中小企業裁員、降薪等問題,以及受疫情衝擊嚴重文化、體育、娛樂業及批發零售、住宿餐飲行業,開設應對疫情、返崗就業服務專欄,加強重點企業用工服務,開展“不見面”辦理涉企服務業務,實施申報資料線上初審,實施容缺後補,申報資料可郵件送達。在企業集中的區域建立公共就業服務“郵箱”,疫情結束後,可為企業提供定期上門收件服務,幫助企業紓困解難,及時享受各項就業創業優惠政策,降低企業成本。

三管齊下提升“信心值”。一是加大就業援企穩崗宣傳力度。利用天府新區公共就業服務網、工作QQ群、微信群等新媒體廣泛宣傳省、市政策,線上發佈《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公共就業服務有關事項的告知書》、《關於疫情防控期間就業服務的辦事指南》《關於網上申請辦理失業保險金和技能提升補貼的辦事指南》等,採取電話預約方式指引辦事群眾和單位預約辦理業務。二是加大企業復工指導力度。堅持行業主管的原則,從嚴落實各勞動就業服務機構主體責任,成立勞動就業服務機構復工疫情防控工作小組,制定《勞動就業服務機構復工疫情防控工作方案》,開展勞動就業服務機構復工疫情防控指導服務,走訪聯繫勞動就業服務機構83家,摸排調查企業疫情期間人員6401人,建立微信群和專人專報制度,動態發佈疫情期間機構管理規定、涉企復工指南等,實現服務指導全覆蓋。截至2020年2月20日,天府新區登記農民工務工行前體檢7746人,已體檢1906人(省外415人,省內1491人);累計發放健康證明2913(省外455人,省內2458人)。三是加大維護和諧勞動關係穩定力度。發揮分發揮勞動監察的投訴舉報電話和“互聯網+勞動監察”作用,實行24小時電話值班,落實首問責任制,對農民工反應的問題及時處理;線上開展職業心理測評,引導轄區內各人力資源機構、培訓機構、重點監測企業多方共同參與,通過“12333服務熱線”、遠程視頻服務平臺,提升農民工參與就業的信心,保持就業規模穩定;主動梳理《疫情防控期間勞動關係領域政策問答7條》,幫助農民工更好處理疫情期間勞動關係問題,解決“後顧之憂”。截至目前,已處理電話諮詢80餘件,網絡理政1件,現場接待1次,市長公開電話44件,線上開展職業心理測評150餘人。

四項舉措紓解“倒春寒”。一是推動企業租金減免(緩)。針對企業疫情期間場地成本過高問題,對國有權屬的經營場所實施租金減免(緩),組織紅星美凱龍、藍潤ISC、金棕櫚、石化大廈等商業綜合體進行租金惠減,預計累計減免租金2000萬元。二是幫助企業解決融資難。針對企業存在的資金緊缺問題,爭取機構加大對新區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協調中國銀行成都自貿試驗區分行對小微企業提供免抵押擔保的“企E貸”專項服務,單戶授信額度可達300萬元,企業足不出戶就能一網通辦,該服務將爭取在3月底前完成批覆授信2000萬元以上,完成資金投放1200萬以上。三是開展法律援助行動。各街道司法所牽頭對企業復工中遇到的合同變更、貸款利息減免、房租糾紛、勞務糾紛等予以法律援助,解除企業後顧之憂。四是做好重點群體就業幫扶。針對高校畢業生和農民工這兩大重點就業群體,暢通就業信息線發佈渠道,對高校畢業生優化服務,鼓勵網上面試、簽約、報到,引導用人單位適當延長招聘時間、推遲體檢、推遲簽約錄取等。同時,專門設立農民工招聘專區,引導農民工有序返崗復工,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就地創業,對暫時難以外出又有就業意願的,開發一批臨時性就地就近崗位,確有困難的,通過公益性崗位託底安置。截止2月20日,新區公共就業服務網累計發佈針對農民工就業崗位1445個,涉及企業42家,後續還將繼續調劑崗位,增加農名工招聘專區崗位供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