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陌生人,可以留下一本你喜歡的書嗎?

用戶69331981


我一般喜歡有計劃地去做一件事,就拿讀書這件事來說吧,我是今年剛開始決定要把這件事當作一項人生戰略計劃去實施的,我現在三十歲,我打算每週看一本書,一年就能看52本書,假如我活到80歲,未來還有50年,就能看2600本。我覺得這樣的數量還不夠,每年需按照10%的複利增加,1.1的50次方你可以用計算機算一下,能夠嚇死人,沒有人能讀那麼多書,不過按照這個方向至少能讓我讀到我想要的數量了。

我看書目的性比較強,要麼看的是關於自己興趣愛好的書,看這類書能讓我最快的進入閱讀的狀態中,也能靜心地看下去。我的興趣愛好主要有財經經融,我喜歡理財,雖然現在沒有太多的閒錢去打理,但是我覺得你不理財財就不理你,一定要懂一點理財知識,而且越早學會越好,對於改善你將來的經濟狀況都會有幫助。

還我喜歡看一些爆款書籍,尤其是一些豆瓣高分的書籍、口碑炸裂的、還有是大師推薦的書,像樊登、羅振宇他們推薦的,我都會去豆瓣搜索一下,評分高而且內容是我想看的我都會加入我的電子書桌慢慢看,現在已經添加有二三十本了,這是我今年的讀書清淡,還在繼續增加。但是我覺得讀書關鍵還是要去讀,收藏書很簡單,認認真真仔仔細細高頻次去讀,這樣才能收穫到你想要的,光是買或者收集起來不去看收集再多也沒有用。

讀書一定要做到“張弛有度 疏密得當”這樣才能看好書,有些書不是你的專業,只需快速的瞭解書中的內容即可,無需過多的去精度。有些自己專業的書或者喜歡的書,一定要做讀書筆記,看完後寫書評,最好能後多讀幾遍,有時候把一本書多讀一遍比看一本新書收穫還要大。

我想推薦一本我最近看過兩遍的書《我在碧桂園的1000天》,第一遍讀的時候那一陣子我還在碧桂園上班,那一會讓我覺得很親切,書裡面寫的正是我當時正在經歷的,那種感覺挺神奇的。

《我在碧桂園的100天》這本書是一本敘事的書,記錄了吳建斌在老東家中海地產離開之後,進入碧桂園集團,花了三年的時間,如何把碧桂園的“同心共享”“融資發展”“城市森林”等幾件重大戰略的事一一落實完成的。

吳建斌是碧桂園的前CFO,也是碧桂園三吳之一,他從財務視角向我們介紹了楊國強和他的商業王國。之所以推薦這本書是因為我覺得首先吳建斌的文字功底很好,這本讀起來朗朗上口,他把他在碧桂園工作的場景內容細節描寫得很到位,非常引人入勝,彷彿讓我就置身其中。

還有就是裡面的職場技能,對於每一個職場的人來說,可以學習他的溝通技巧,跟老闆的、上級的和跟下屬,再就是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尤其是他作為中海地產的這種央企的大佬,完全可以在這裡已經可以做到功成身退,為什麼還要再到民營企業裡去打拼,不是為了錢,只是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


無敵愛豆


《平凡的世界》我初中第一次讀,到現在出來工作幾年還在讀的書,反覆看了很多遍,每一遍還是覺得很有意思,如果說喜歡這本書什麼內容,我也說不準,大概是那黃土熱情吸引了我,大概是那時代的生活感動了我,大概是書中的愛情讓我有共鳴,這本書怎麼看都不膩,看書又看了電視劇,推薦看一下。


紅了青椒


看到題目我的腦海裡就出現一本很適合推薦給你的書,作為陌生人,可以留下一本我喜歡的書,那就是《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講述了一個女人從14歲起至生命終結,始終如一的愛著一個人,而整個過程對方全然不知,直到最後,她給他寫了一封信,道出這一生辛酸的暗戀。整本書把女人暗戀的細節刻畫的很真實,因為愛的太刻骨,以至於她不敢不能也不想去表白,每時每刻都沉浸在保護這段感情的思緒裡,一人飲酒自己醉。

最近的疫情期間,無聊又翻出這本書,比起從前草草速讀,多了些思考也多了些理解,人是會在用情至深之時,完全不求回報,縱然表面光鮮,成功,精緻,也抵不過一場陷入深淵的暗戀,在此旋渦中,難以掙脫卑微的包圍,即便每年送那個人一束花,即便再次相遇,即便爭取到了一些機會,她依然沒有講出一生的等待。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守候著一生的愛。

我整個的一生,我的一生一直是屬於你的,而你對我的一生,卻始終一無所知。

這就是我要推薦的我喜歡的書,經典名作《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至於喜歡的原因,可能有些許共鳴吧!


讀書寫字講故事


借花獻佛。推薦一本老舍先生的不朽著作《茶館》。《茶館》是老舍在一九五六年完成的作品。一個大茶館就是一個小社會。話劇《茶館》以舊北京一家名叫裕泰的大茶館作為社會縮影,透過從清末戊戌變法到軍閥混戰時期再到抗戰勝利後三個時代半個世紀的事事變化,描繪了一幅舊時代的畫卷。人的精神危機是時代危機的一部分,《茶館》對舊社會民眾精神危機的刻畫,主要是藉助劇中精明的茶館老闆王利發、民族企業家秦仲義和正直的旗人子弟常四爺來完成的。《茶館》道出了人物悲劇的命運,道出了社會的侷限性和人們精神的侷限性。

《茶館》字數很少,三萬多字,出場人物共七十多個,時間跨度五十年。其語言文字魅力無需多言,一個小時時間,讀了你就明白了。



古韻藏真


如果一定要留一本,精挑細選,那就選前段時間看過的路遙成名作《人生》吧。

這本書是一部十三萬字的中篇小說,邏輯結構清晰,我第一次讀時幾乎一口氣讀完,這也是我喜歡這本書的原因之一。

該書以記實手法講述了改革時期陝北高原農村青年高加林,一心追求遠大理想,渴望鯉魚跳“農門”,最終卻接受他所不齒的“權利操控”,甚至不惜拋棄金子般的農村姑娘巧珍企圖通過婚姻達到走向更廣闊世界的目的,最後被人揭發通過“走後門”參加工作,被遣回農村的故事。

路遙不只是位文學家,他更熱心政治,關注一代青年的成長。小說力在表現改革時期,處於“城鄉交叉地帶”的青年們面對理想和追求有執著有抗爭,卻又茫然和無措,通過個人命運的縮影引發人們對社會改革的反思。

01 無論處境多麼艱難,高加林從未放棄過他對於理想的狂熱追求

農村青年高加林高中畢業後,在村裡當過三年民辦教師,後被人頂替,不得不參與“面朝黃土背朝天”暗無天日的勞動。

而高加林的心不在農村,他讀過大量的書,通過讀書,他了解到更廣闊的世界,一心渴望跳出“農門”。

被下了教師後,他雖心裡有怨,但依然沒有放棄哪怕一絲絲改變命運的機會——他想到了向遠在新疆,許久未聯繫的已成為軍官的叔叔尋求幫助。

後來叔叔調回當地任職,他的下屬為了討好加林的叔叔,暗中操作,讓加林有了成為通訊幹事的機會。成為通訊幹事後,高加林拼命努力,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在這個來之不易的舞臺上展示著自己的才華……

高加林不甘心被命運所設計,一心突破現實的侷限。某種程度,他身上有很多路遙本人的影子,他竭盡全力做出的抗爭和承受的痛苦,很多都是當年路遙的親身經歷。

路遙曾說:“青年,無論受怎樣的挫折和打擊,都要咬著牙關挺住,因為你們完全有機會重建生活。”

高加林就是“咬定青松不放鬆”、“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那類人。

在我看來,高加林雖然走“捷徑”的方式不可取,但它追求夢想的狂熱勁是值得讚賞和借鑑的,沒有人可以無緣無故的成功,冰山一角下蘊藏著的是他們努力的三分之二。

02 為了虛榮拋棄生活原則:丟掉金子般心愛的農村姑娘巧珍,轉身投入到城市姑娘的懷抱

有一句話說:

永遠不要成為別人的負擔,永遠不要考驗人性。

是的,人性在任何時候都很難經得起考驗。

高加林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奔向大城市,他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拋棄金子般的姑娘巧珍,轉身投入到城市姑娘黃亞萍的懷抱。

為什麼?難道高加林不愛巧珍嗎?難道黃亞萍比劉巧珍更愛高加林?

恐怕都不是,根本原因還在於黃亞萍的幹部父親即將調回南京,他們結婚可以將高加林帶到南京這座繁華的大城市。

而這,正與高加林的設想不謀而合。

路遙曾說:“一個人要做成點事,就得設計自己,先得確定目標。目標一設定,就要集中精力去努力,與此無關的都得犧牲。”

當然,犧牲的自然也包括愛情。

所以,在我看來,高加林的自控能力極強,他對自己的人生有著強烈的設計感。當高加林放棄巧珍的一剎那,他就與“幸福”失之交臂了,哪怕他實現了走向了更廣闊世界的夢想,他的內心也會始終留有無法彌補的遺憾!

03 高加林的悲劇拋開個人因素更折射出:當代青年對社會變革的迫切需求

高加林的悲劇包含很多複雜因素,一方面源於個人,另一方面源於當時社會的侷限性。

一個人應當有理想,甚至應該有幻想,但他千萬不能拋開現實生活,去盲目追求實際上還不能得到的東西。

然而對於高加林這個剛剛踏入生活道路的年輕人,對理想的過分狂熱追求,顯然已經矇蔽了他對於現實侷限的認知。

但是,社會也不能迴避自己的責任。我們應該真正廓清生活中無數不合理的東西,讓陽光照亮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使那些正徘徊在生活十字路口的年輕人走向正軌,讓他們的才能得到充分的發展,讓他們的理想得以實現。

社會的發展應當跟得上時代的步伐,而不能成為阻礙青年成長和奮鬥的“攔路石”。

只有這樣,像高加林這樣的熱血青年才能找到實現夢想、展現才華的突破口……

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通過有志青年個人力量的無助反襯出人們對社會變革的迫切需求。

我想,假如高加林生活在現在,以高加林的才華,僅僅跳出“農門”或許並非難事。時代在進步,普通人實現“逆襲”雖依舊不易,但至少有了可以實現的機會!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

當年《人生》的發表讓路遙紅遍大江南北,甚至有人把路遙當成了他們的人生導師……

路遙曾說:“生活可以故事話,但是歷史不能編造,不能有半點似是而非的東西。”

路遙的作品如今依舊經久不衰,一方面源於他對記實文學的嚴謹態度,另一方面它又可以脫離時代,它的勵志精神鼓舞著一代又一代為夢想努力奮鬥的年輕人!

-END-


阿白讀書


比爾·波特《尋人不遇》,在樊登讀書會聽了3遍,覺得一個美國人,漂洋過海來到中國,獨自一人朝聖古代詩人,這個行為很神奇,其中一些詩人早已被世人遺忘。

作為與詩人們血脈相連的國人,也許通過本書,才是我們離這些詩人最近的一次。

實體書雙十一的時候託朋友湊單買了一本,直到這個假期才開始翻閱。書裡提到的很多詩人沒啥印象,比如薛濤,唐代著名女詩人(女詩人我只認識李清照)。成都望江樓公園為了紀念她而建,這個公園就在九眼橋邊上,晚上散步無數次經過,當時如果知道這個來由,應該會多駐足一會緬懷一下吧。

引用的大部分詩詞對於工科女來說生澀難懂,不是耳熟能詳的,確定不在九年義務教育範疇內,韋應物寫的那首“庭前空倚杖,花裡獨留樽。莫道無來駕,知君有短轅”,表達了詩人想和朋友喝酒的願望,當然,這也是我在疫情時期此刻的心情。全書一共寫了三十天的尋訪之旅,還差幾天就看完了,得細細品味。


甘蔗不削皮


一個來自陌生人的熱心推薦。如果是留下一本我最喜歡的書應該是Hans Rosling(漢斯.羅斯林)的《事實》,這本書會對你的世界觀和對整個世界的認識產生一個足夠積極的影響。在書本的開始,它會詢問你10個關於世界現狀的問題涉及經濟,文化,人文,環境各個方面,但是你的真確率卻不會超過三分之一,但並不是你一個人正確率底下,而是全世界所有的參與回答的人正確率都是如此,因此作者用一種戲謔的方式說人還不如大猩猩。

這本書並不是說教式的,作者在長期的實驗中獲得了許多圖表,這些圖表顯示出世界遠比我們想象的更好,接著作者從各個方面解釋了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並深入剖析他們。



fancy921


剛剛看完路遙的人生,其實很早的時候看過的,時至今日,感覺忘得差不多了,利用這次疫情帶來的閒暇時光重新溫讀了一遍。

人生是路遙在平凡的世界之前寫的一部中篇小說,路遙這個人非常務實,他寫的書也是如此。人生這部小說短小精悍,人物不多但是每一個都經過精心構思,情節緊湊合理,讀起來欲罷不能非要一口氣讀完不可。這部書一經出版,基本奠定了新中國文壇先驅的地位,對於平凡的世界影響甚廣,也深深地影響了身後的其它作家。

讀到裡面的德順老漢,我就不自覺地會給身邊許多個德順老漢對號入座,豁達通透。圓滑的高明樓是任何鄉村都能見到的不大不小的人物,馬戰勝這種玩弄政治遭人罵讓人恨又不能忽略和繞過去的人物,要替妹妹出氣的巧英和鬼靈精怪的巧玲,每一個都栩栩如生就在眼前。

主線人物我就不過多介紹了,作者通過兩對年輕人之間的情感糾葛反映出主人公想衝破階層跨越時代的夢想,可悲的是造化弄人弄巧成拙,讓人唏噓感慨可嘆可惜,就像最後德順老漢所說那是一塊金子啊——忘掉初心的人不配擁有這樣的愛情。

正如柳青所言: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人生這部作品貼近生活貼近政治格調淳樸,書中有大量的方言儘可能地再現了原生態的“人生”。這部作品後來拍成電影(84年)成為了第一部入圍奧斯卡的中國電影(個人覺得電影的節奏跳躍的太快,遠沒有書上來的精彩,演員也中規中矩沒有什麼特別出彩之處,倒是幾個遠景的光影調度讓人印象深刻)。據說後來馬雲正是讀了人生而大受啟發,才有了今日之阿里帝國!當然,這部作品裡是看不到商業啟發的,我想,它所帶給馬雲的更多的應是精神層面的刺激和感悟!這讓我想起了那句著名的哲學命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



99無名


不管你是男生還是女生,不管你是社會青年還是在校學生,給你推薦一本我自己喜歡的書——《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


為什麼我會推薦這本書給你呢?因為這本書可以回答很多當下的問題,比如興趣和工作的取捨問題,比如自己的理想追求與現實困境的問題,比如愛情和事業的衝突問題,等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現實困境,也都有自己的理想追求。


那麼問題來了,工作的時候,應該如何做出選擇呢?拼搏事業的時候,這樣堅兼顧興趣和愛好呢?這本書給你給你答案。


即便是有人嫌棄這本書,說這本書有濃厚的宗教巫術氛圍,那也不耽誤優秀讀者從中讀出人生感悟和生活經驗來。


此外,這本書很容易讀進去,故事性強,趣味性大,篇幅較短,適合閱讀。


最後,這本書也涉及到了終極思考。為何很多人碌碌無為,而抱憾終生呢?書中自有答案,閱讀之後,你便明白了。


當然,你也許讀過這本書,不過不影響,值得多讀幾遍。


文史縱橫的海棠君


很喜歡曲黎敏教授的《詩經:越古老,越美好》這本書。

正如她的自序所述:“中國有《詩經》,中國就另有一片天空,乾淨、溫潤,彷彿從沒有髒過。《詩經》也是遠古一個最美的微笑。

這本書引領你走進我們先祖的生活,有厚德之極的(關雎),有優秀男人的典範(衛風.淇奧);有古典美女(碩人);有總願永以為好的(木瓜),有婚姻天定(綢繆)、(衡門)和(竹竿);有琴瑟和鳴的(女曰雞鳴)、(風雨)、(樛木);有遠慕.歸隱.孤獨(漢廣)、(鶴鳴)、(黍離);有人生四季皆風景(豳風.七月),有民族靈性在詩心(小雅.都人心),等等。

閱讀《詩經》,你會感到詩經之美句句生香,她美到你的骨子裡了。比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生死契闊,與之偕說,執子之手 ,與子偕老;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等等,因篇幅原因不能一一列舉。句句經典,句句直擊靈魂,越讀越愛不釋手。

如今這個速食時代,讓我們丟掉從容、丟失了詩意,丟掉的我們的本真,讓我們忘了多久沒有會心一笑。而《詩經》喚醒現代人沉睡的詩性和情感,喚醒了人們追求生活的真諦,淨化了人的靈魂,也讓現代人在跑的太快太遠的同時慢下來等等自己的靈魂。

總之,這是本不可不讀的好書。我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