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疫情結束了,我們國家是不是可以建一個抗擊疫情博物館?

用戶6286538309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答,通過這場疫情我們不僅應該建一個博物館,而切應該建立全面的應対疫情發生的快速反應機制與出臺總體防疫及復工指南,並把應對疫情的手段進行研究完善,做到小範圍突發疫情的快速救援隔離授權與會報雙軌制等,

還有復工復產事項,例如,我們小區,疫情一開始就自我封閉,自己主動在家宅守。

雖然我們在一月二十二號小區出現二例輸入病例,但是他們到二十三號就走了,我們小區至今四十多天再也沒有疑似或確診病例。

我想像我們這樣的小區應該很多,我們應該嚴格管控疫情傳播,但是也要智慧的解決復工問題。

所以我建議,應該全面的實行各小區健康碼數椐,健康小區的居民應該掃碼建擋,方便復工復產,不能全篇一律的宅在家裡,這樣不科學,有健康碼的小區,只需管控輸入人員,健康的人員完全可以復工上班,用工單位也可以在適當的防禦下,放心的使用工人。

我想全民防控疫情,就應該從小區,樓盤,每村每戶做起,這樣即可方便防禦,又可方便復工,疫情重的地區可以.以小區,或村為單位,進行,點對點的精準復工,不能全篇一律,過分防禦!







辛兆金


流行性的病毒以後還會有的,公共衛生防疫,不是建一個紀念館,而是要在城鎮都要建相關的博物館,防疫、防災教育要納入小學基礎教育,相關的公衛宣傳要常態化,相關的日常防疫措施要以良好生活習慣和人際交往行為聯繫起來。在這問題上不要充“梁山好漢”。


梅江水上人


我覺的在有象徵性的地方立個紀念碑。讓大家以及後代知道發生過這麼一次疫情。建立博物館有點奢侈的感覺了。當然也要看大小,如果是小的話就比較省時省力,太大了就耗費人力物力。博物館聽起來太恢宏了,紀念館。展覽館。也還可以。把那些醫生護士的名字寫下來。來自哪兒支援的。或者是一些出名的人像畫出來。以及病毒的介紹。疫情爆發的前因後果可以寫下來。


橘子說事兒


不但可以,而且非常可以!建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博物館,讓我們及後人牢記這次抗擊疫情的經驗教訓和英模事蹟,時刻教育和警示我們及後人永遠跟黨走、敬畏自然、依靠科學、團結一心和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是戰勝疫情的法寶,也我們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根本!


濟南虎子哥


應該建一個,而且就在武漢......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ecbc6d5c458a44feb02046c2e68cef7c\

剛子的籃球點滴


建疫情數據庫比博物館更有價值


玉田縣電子秤地磅研發


聯合國也要建一個,提議很好!


雁過藍天001


國家因為抗擊疫情,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也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展現了全國上下,全國各地一盤棋的制度優勢。經驗值得總結,教訓也很深刻,應該可以做一個里程碑似的事件,梳理整理展現作為,成為記憶和啟示。


以文厚德


我覺得可以建立,因為這是我們中國人又一次的壯舉!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中國人不怕犧牲的精神,全國人民團結一致必勝的信念!都是值得後人學習的!而且建立博物館也給後人以警醒,善待大自然,善待生命,善待自己!


疾控之聲


我個人覺得沒什麼必要,一個死的博物館,不如好好的將疫情的來臨及抗疫過程,寫進小學初中的課本,讓這一歷史的記憶代代傳承,將教訓和經驗留給後人,時時警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