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地书》情牵武汉‖一封电影人的信诉说一个抗疫故事

你在哪

你好吗

看不见听不见你的我

忐忑牵挂

一次次冲动

多想把自己留下和你一起

爱满山遍野的花

武汉加油

中国加油


♡01♡《两地书》诉说最动人的故事

在这场战“疫”中,总有那么一些人,拼搏在抗疫的第一线;总有那么一些人,为防疫建设默默付出;总有那么有些人,为前线物资四处奔走……

这场战“疫”,有太多太多值得我们铭记,值得我们学习的人。

所以,有了《两地书》

《两地书》不再是鲁迅与许广平的书信合集,不再是两个人的故事。

这里的《两地书》是由电影频道和武汉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的《今日影评》特别节目。

《两地书》情牵武汉‖一封电影人的信诉说一个抗疫故事

一位电影人写的信,一个来自抗疫前线的故事,跨越距离,让我们的心与前线紧密相连。

这写给疫情中那些平凡而伟大的人的信,是千千万万人牵挂的故事。

节目一共有十二期,对应着筑梦、忘我、出征、承诺、守护、凝聚——昂扬、盼望、不屈、坚守、并行、牵挂十二个主题。

在此我不为大家一一介绍,只通过三个主题,让大家认识一下这档节目。

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去看一看《两地书》,去认识一下这些值得铭记的故事和平凡英雄。


♡02♡筑梦:默默无闻小人物筑造中国奇迹——火神山医院

鲁迅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武汉的火神山医院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有1000张床位。从开工到收工,只用了短短的10天,又一次向世界展现了中国速度,创造了中国奇迹。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那7000多个默默无闻的建筑工人。

《两地书》第一期“筑梦”,讲述来自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的五名建筑工人田志阳、臧涛、林大才、孙志远、刘刚在看到火神山医院招募工人的消息时,在1月27日,大年初三的上午,自驾驰行1100公里的路程奔赴武汉,来到建筑工地。

而给他们写信的人是同样来自山东,同样当过建筑工人的郭晓东。

《两地书》情牵武汉‖一封电影人的信诉说一个抗疫故事

大概是老乡情与建筑工人的经历让郭晓东更知道其中的辛苦不易,更容易共情,他在读信时几度哽咽,泪流满面。

就像他所说的,当我们好吃好喝的过年时,有人正为了给抗疫尽一份力,不怕艰辛,不惧病毒,奔赴武汉。

我或没有郭晓东那样深刻的共情,但了解了他们的事迹后,我无法不敬佩他们,无法不为他们所感动。

臧涛的右手在搬运中骨折了,他一声不吭,自己简单包扎后继续投入工作;

田志远立下遗嘱,如果自己有个万一,让儿子向武汉的方向磕个头就行;

他们五个人在十几个小时的奔波后来到武汉,投入到火神山医院的建设中,日夜兼程,每天工作20个小时,只为了让那些被感染的同胞更早一点得到治疗照护。

《两地书》情牵武汉‖一封电影人的信诉说一个抗疫故事

田志阳、臧涛、林大才、孙志远、刘刚这五个名字,始终值得我们铭记!

而在这五个名字背后,是7000多个像他们一样默默付出的平凡而伟大的工人。在他们灰扑扑的外表和满身汗水之下,是一颗可贵的充满大爱的心。

《两地书》情牵武汉‖一封电影人的信诉说一个抗疫故事

最后,就像郭晓东所说,他们是默默无闻的实干家,他们身上有着小人物朴素而闪耀的光芒,他们建起了保卫生命的防护墙,他们就是中国了脊梁!

好人有好报

,我相信他们一定会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回家团圆。

《两地书》情牵武汉‖一封电影人的信诉说一个抗疫故事


♡03♡凝聚:疫情前线的媒体人架起我们与武汉沟通的桥梁

这是第一个视频资料打开两秒,就让我忍不住泪目的主题。

当我看着视频里空无一人的街道,听见摄影记者哽咽地呼喊“我的武汉,我的武汉……”,一瞬间泪如雨下。

《两地书》情牵武汉‖一封电影人的信诉说一个抗疫故事


这一期节目主题是“凝聚”,讲述的是以詹松为代表的前线媒体人,深入武汉,为我们及时送来疫情的第一手消息。

《长江日报》的摄影记者詹松在1月26日,武汉中心城区机动车禁行的第一天,接到了一个特殊的直播任务。

早上8点,他骑着电动车沿着武汉街道,一路抵达晴川桥,为观众直播武汉市区实时状况。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武汉人,当詹松看见平日里繁忙的街道荒无人烟,热闹的城市寂静无声,他在晴川桥上的失声哽咽一下子就戳进了我的心,我突然就感受到了武汉人的伤心难过。

《两地书》情牵武汉‖一封电影人的信诉说一个抗疫故事

疫情发生后,武汉成了全球媒体关注的焦点,无数的媒体人奔往武汉,报道着武汉的实时消息,无数的武汉自媒体走出家门,走到武汉的街头,直播着武汉的现状。

正因为有这些不畏感染的媒体人时刻为我们传递着疫情前线的消息,我们才能感受到武汉的变化,疫情的发展。

感激那么多像詹松一样,在直播里说着“不要来武汉,不要来武汉,不要来”,转身却义无反顾地走在疫情一线的媒体人,感谢他们为我们与武汉架起的沟通桥梁,把我们与武汉的心凝聚到一起;感谢他们传递的爱与力量,让我们与武汉一起抗击病毒。

《两地书》情牵武汉‖一封电影人的信诉说一个抗疫故事


最后,借用读信人陆川的一句话献给那些奔向武汉的媒体人。

“我们需要听到你们的声音,

但更需要知道的是,

你们是安全的。”


♡04♡盼望:可爱的孩子,可敬的父母

这一期的主题叫“盼望”,故事是由一张儿童画说起的。画里画了一个穿着严实的医护人员,左口上写着“MA MA”,右手竖起了大拇指。

《两地书》情牵武汉‖一封电影人的信诉说一个抗疫故事


这幅画是10岁的小女孩笑笑画给妈妈王芳的。王芳是山西省中医院供应室的护士长,也是山西省首批援鄂医疗队的成员。

《两地书》情牵武汉‖一封电影人的信诉说一个抗疫故事


为了保卫更多的生命,她没有办法留着家陪伴笑笑,在正月初三就奔赴武汉,目前仍然在一线与疫情搏斗。

而女儿笑笑为了不让妈妈担心,特地画了这幅画,并配上了一首童诗。

《两地书》情牵武汉‖一封电影人的信诉说一个抗疫故事

“让所有的妈妈都能平安回家”,多么质朴而动人的愿望啊。这是多少人的愿望,又是多难以实现的愿望。

还记得在网上出现医护人员感染的新闻时,我的爸爸曾经感叹:“学医真的要做好随时赴死的准备。”

医护人员真的是这个世界上最常接触危险与死亡的一群人。

他们也有父母,也有子女,除了职业,他们也是与我们一样的普通人。

但当危险来临时,仍然有那么多的医生护士不惧艰险奔赴前线,与病毒作斗争。

扪心自问,换做是我,我可以做到吗?我可以不顾一切,奔向前线吗?

所以啊,正像网友说的一样,多么可爱的孩子,多么可敬的父母!

除了笑笑,还有许多许多的小朋友们因为疫情与父母分离,他们依赖着父母,想念着父母,却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把父母借给了那些病患。

只能与爸爸妈妈隔空拥抱,只能透过视频,甚至新闻了解爸爸妈妈的近况。

《两地书》情牵武汉‖一封电影人的信诉说一个抗疫故事

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也为这些医护人员加油!

希望你们可以早日战胜病毒,平平安安的回到孩子的身边,给这些可爱又善良的孩子一个拥抱。希望你们不再分离,幸福美满。

《两地书》情牵武汉‖一封电影人的信诉说一个抗疫故事


♡05♡《两地书》写武汉情,感谢那些疫情里默默付出的人,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两地书》诉说的是发生在疫情里的一个一个小故事,故事里的每一个人都值得我们铭记,值得我们为他们竖起大拇指。

每一期写信的电影人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都是或多或少与故事里的主人公有相似经历与体验的人。

你可以看到每一个写信的人都饱含深情,都为疫情里的故事深深触动。提笔写信的他们褪去浮华,质朴动人,就如每一个普普通通的我们,牵挂着疫情的发展。

我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去了解这些平凡英雄,去发现疫情里小人物的光芒。

“有英雄的武汉人民

武汉什么关不能过

有英雄的湖北人民

湖北什么难不能克

有英雄的中国人民

必然会有一个

江山无恙的中国!”

武汉加油

中国加油

!!!

《两地书》情牵武汉‖一封电影人的信诉说一个抗疫故事


《两地书》情牵武汉‖一封电影人的信诉说一个抗疫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