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来》一次

之前我在《2020年2月书影音总结》中提到英国纪录片《人生七年》,用一部纪录片记录了一群人从7岁到63岁的故事;后来又写了《跨越 20 年的两本书》,傅高义站在1979年看日本,写了《日本第一》,又在1999年回看写过的《日本第一》写了一本《日本还是第一吗?》。

最近适合「回忆杀」,其实在科技界也有这样一群人,把自己的故事写在历史中,经历历史继续创造历史,他们就是:Basecamp

在2010年他们写了一本书,叫《Rework》,国内翻译过来叫《重来》,我就觉得已经比较怪了,或者叫《重新定义工作》比较合适。在2014年他们又写了一本书,叫《Remote: Office Not Required》,居然叫《重来2》,而不是叫《远程办公:你可能不需要办公室》

我给大家摘抄一些书里面让人觉得很不可思议让人不禁想笑的点,如果你会心一笑,那说明你可能也会爱上这本书和这群人。

除非你是预言家,否则那些所谓长期商业计划就是痴人说梦,你不可掌控的因素太多了:市场环境、竞争对手、客户群体、经济状况。为什么我们不直截了当按照计划的本质来称呼它呢?叫「猜想」,商业计划称为「商业猜想」,财务计划叫做「财务猜想」,战略计划命名为「战略猜想」

我们知道工作狂热衷于通宵达旦、加班加点,甚至在办公室打地铺。这些人以累死在项目中为荣。工作狂不是英雄,他们没有力挽狂澜,不过是浪费时间而已。真正的英雄早已想出办法、搞定一切,然后回家了。

世界上最可恨的打扰莫过于开会。原因如下:1、会议中能够传达的信息量少之又少 2、会议要求人们做好充分准备,但大多数人根本没时间准备这些 3、会议具有自我繁殖功能。一次会议总能引出下一次会议,以及再下一次的会议,并生生不息。


会议还总被安排得像电视节目一样,人们不得不抽出半小时到 1 小时时间来开会,因为按照计划就得如此(从来没有人安排一个 7 分钟的会议)

你肯定觉得上面这些人是说着「嘴硬」,公司不按规模化走是绝无「成功」可能,至少不能通常理解中的「成功」(利润高、市值高)。

但这样就错了,这个只有 30 个人的小团队(还横跨两个大洲,远程办公),2010 年发布《重来1》的时候有 54 万人正在使用他们的产品;2014年发布《重来2》的时候有 150 万人在使用他们的产品;

2020年过去,已经有 3300 万人在使用他们的产品了,而且他们还把这个曲线放在了官网上。


《重来》一次

Basecamp的用户增长曲线


除了 Basecamp 外,他们还研发了一个计算机编程框架——Ruby on Rails;把 Rework 的理念做成音频节目/视频短剧;他们还用了几年的时间专门找有 25 年以上历史的公司,讲出这些公司开展远距离业务的故事,这个网站叫:https://thedistance.com/

《重来》一次

The distance


在国内,也有这么一家公司,员工一直保持在 30 个人左右,他们保持了高效的沟通、高效的开发,视如己出的完成各项任务,与用户做朋友,用最正确的姿势帮助中小企业提升协同办公的效率,没错,他们叫:Tower

我之前在 Tower 任职过 2 年半时间,我发现一个现象,就是每次有 Tower 的文章发出来的时候,几乎所有「在职」「离职」的员工都会点「在看」,这是我在其他地方没有发现的,不管离开的原因是什么,大概率都是带着「我希望你给我成功一次」的心愿。之前在老鹰说文章《远程工作,你需要什么样的工作伙伴》写过了,这里就不多说了,《重来》了又《重来2》,所以我也选择了:回 Tower,重来,继续用产品改变这个世界

人们往往会问:“你的公司有多大?”话题虽小,可人们期待的答案却不是越小越好。这个数字越大,你给人留下的印象就越深刻、越专业、越强大。如果你说你有 100 多名员工,他们会欢呼雀跃:“哇!太棒了!”如果你的公司规模不大,你就会听到言不由衷的话语:“哦……还不错啊。”前者是恭维,而后者仅仅是礼节而已。

不要因为瞄准小公司就觉得缺乏安全感。无论是谁,只要他所经营的公司能够持续发展、保持盈利,不管规模大小,都是值得骄傲的。

小公司并不只是一块跳板,小公司本身就是一个伟大的目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