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人物之洪子云

洪子云

鄂州人物之洪子云

洪子云(1916- 1986)名元愷,出生於新廟洪家大灣一個世醫家庭。16歲輟學,在當地教私墊,其父病故後罷教種田,當地名醫周繼川是他父親的好友,見他文化基礎紮實,愛好醫學,就曉之以“不為良相,便為良醫”的道理,並送他-本中醫典籍《傷寒論》。他得到書後,愛不釋手,白天與其弟勤奮耕種,夜間則不停地抄,不倦地讀,逐步掌握了醫學的基礎知識。

抗戰之初,鄂城沿江地區流行登革熱,疫情來勢甚猛,患者朝不保夕。子云初出茅廬,決心力挽沉痾。他邊奔走千家萬戶,細心診斷;一邊探索經驗,審慎處方。經過努力,終於找到只用田茶等數味中草藥即能使病人轉危為安的驗方。從此,子云名重鄉里。1941 年,當地漢奸洪某做壽,他未送賀禮”,便被誣告參加了抗日遊擊隊,被捉到鄂城。其母賣掉祖田,託人具保獲釋。此後,他任過敵偽聯保處文書,參加過同善社。

1953年,洪子云進懷德區衛生所工作,兩年後經組織推薦,受聘於湖北省中醫進修學校(後改稱湖北中醫學院)任教,並於該校附屬醫院(後稱湖北中醫學院附屬醫院)從事臨床、科研工作。為提高自身素質,適應教學需要,業餘時間他手不釋卷,孜孜閱讀中醫典籍。《傷寒論》的注本, 自宋以後約百餘家,其中較有影響的成(無已)、柯(琴)、方(有執)、曹(穎甫)等兒十家的著述,他都反覆熟讀,領會其精神實質。1963年在全國中醫學院的《傷寒論講義)編寫工作會議上,他即席發言近4個小時,無一不引經據典,闡明自己的學術觀點,因而得到了與會專家的好評,並獲得“活書箱”的雅號。1966 年春,武漢市“流腦”流行,他根據臨床實踐,設計出“流腦”一號和二號口服方劑,使療效達75%,後又試製成“流腦”注射液,將療效提高到90%。此項科研成果,曾推廣全國,獲全國科學大會頒發的集體獎。

1973年8月,洪子云接受省衛生廳的指派,放棄對兒子結婚的照料,護送晚期癌症患者、湖北省委書記張體學赴京,開完中國共產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1978年,他被評為中醫副教授,任附屬醫院副院長。不久,晉升為教授,改任中醫學院副院長。工作中,他堅持教學、研究、寫作三結合,先後帶過三批研究生,撰寫多篇論文。其中1980、1981年,在《湖北中醫雜誌》上發表的《論少陽腑症》、《再論少陽腑症》兩篇文章,對臨床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此外,他還與人合編過《傷寒論教學參考資料》,主編了全國西醫學中醫的《傷寒論講義》。

洪子云先後任過湖北省人大常委、省政協常委、全國中醫學會常務理事、湖北省中醫學會理事長、武漢分會副理事長等職。1984年退居線,1986年因患肺癌辭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