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耐得住孤独,和自己死磕到底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人生的第一件大事是发现自己,因此人们需要不时孤独和沉思。——(挪)南森

那些耐得住孤独,和自己死磕到底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最近因为想丰富自己写作时的词汇量,我开始阅读汉语词典。

有一天读到了一个成语“称孤道寡”, 典故出处:元·关汉卿《关大王独赴单刀会》三折:“俺哥哥称孤道寡世无双,我关某疋马单刀镇荆襄。”

关羽明知鲁肃宴请有诈,却仍单刀驾舟赴会!

这让我对:“孤、寡”这两个字眼有了不一样的感受,三国演义里智勇非凡的关羽形象,立马生动的在脑海中浮现

为什么要用“孤、寡来形容举世无双的英雄呢?接下来,我开始思考“孤独”这件事。

01

那些耐得住孤独,和自己死磕到底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前两天抖音上看到一个视频让人泪目,9岁男孩深夜在家哭泣,邻居惊醒后报警民警赶到发现孩子自己在家,欲联系家人被孩子阻止男孩称母亲开出租车、父亲开拉货车,晚上都要外出工作,自己很孤单,但不想打扰父母工作。

可以看出视频里的孩子很懂事,自己非常害怕孤独,但因为体谅父母赚钱养家的不易,只能用哭声去排解孤独

人类和所有灵长类的动物一样,都是群居动物,从嗷嗷待哺的婴儿,到还不能完全自理的儿童,都是需要父母耐心陪伴、精心照顾的。正常的儿童无法忍受孤独,是由其生理特征决定的。

网络上看到:在美国,法律规定12岁以下的儿童必须时时有人照看,不能独自留在家里。让12岁以下儿童单独留在家里是违法行为。

养育子女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别离,随着孩子的渐渐长大,父母必须适时退场,让孩子适应“孤独”。就像鹰类的父母会把羽毛长全的幼崽推出巢穴,逼它学会飞行,所有的肉食性动物都会在幼崽长大后把它们赶走,逼迫它们自立。

那些耐得住孤独,和自己死磕到底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热播剧《小别离》中,金志明吴佳妮夫妇早已离婚,母亲为把成绩不理想的女儿金琴送去美国,计划着将她过继给亲姐姐,而固执的父亲觉得女儿是自己孤独人生最后的寄托,在“抓紧”与“放手”间苦苦挣扎……

演员黄磊说:《小别离》最初就是这个题目打动了我,我就因为这仨字,人生就是一场为了告别的聚会,真的是,就是别离。

著名出版人袁敏说:在《小别离》中,“出国”只是一个引子,它真正写的是中国家长都在面对的痛点与难题:如何才能让孩子拥有更好的人生,获得更多选择的自由

某种程度上来说,“孤独”是孩子生理成熟的标志。每一个孩子在学会了基本生活技能,可以自理后,都是需要离开父母,自己独立去面对人生的,

孤独是长大的象征

02

那些耐得住孤独,和自己死磕到底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辛弃疾诗中写: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很多父母和老师会发现,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会突然之间变得心事重重、沉默寡言。父母、老师好像走不进孩子的世界了,对孩子的关心常常被拒之门外。

而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也自己的这种“心理孤独”感到痛苦和迷茫!父母的关心让他们觉得唠叨刺耳;老师的威严让他们觉得压抑反感;就连要好的同学,也无法亲密无间、无话不谈了,满腹惆怅无人诉说。

那些耐得住孤独,和自己死磕到底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中,描述了青春期自我迷失和自我救赎的爱情故事。里面印象深刻的经典语录: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去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我想这片森林就是青春期的孤独吧,这种迷茫慌乱的孤独也是一种美好,就像青皮橘子散发的清香味道,萦绕心头让人永生难忘。青春期的心理孤独是痛苦的,但冲破思想的禁锢,突然间天高地阔柳暗花明的通透,不正是生命的成长吗?

这个层面来讲,“孤独”是人们心理成熟的标志

03

那些耐得住孤独,和自己死磕到底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叔本华说:人,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成年人的世界注定孤独,因为孤独是生命的常态。我认为成年人要做的,是学会如何高质量的和自己独处。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认为,人们读书、娱乐、交友、恋爱、结婚、宗教、信仰、工作、活动、兴趣、爱好、权力与金钱欲望都是为了分心。分什么心,分孤独的心,怕自己无事可干而感觉到孤独,怕由孤独感引发莫名的焦虑、恐慌与不安。

既然注定孤独,那么和自己独处时你做了什么,将决定你的人生趋向!与自己独处的时光,是“自我更新”的最好时光。

那些耐得住孤独,和自己死磕到底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想起之前看过的一个新闻报道,讲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王澍的故事。

2012年5月25日下午,普利兹克奖颁奖典礼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王澍登上领奖台。这个分量等同于“诺贝尔”和“奥斯卡”的国际建筑奖项,第一次落在了中国人手中,他也是世界第4年轻的普利茨克获奖者。

“我得谢谢那些年的孤独时光。”谈起成功的秘诀,王澍说,幼年时因为孤独,培养了画画的兴趣,以及对建筑的一种懵懂概念;毕业后因为孤独,能够静下心来思考,以后的很多设计灵感都来源于那个时期。

当年学业有成的他并未急于获取利益,而是在杭州以一种“隐居”的方式生活着。在此期间,

他与工匠一同干活上工,以一种最原始也是最朴实的途径,来一步一步走近他理想中的中国建筑艺术。也正是这六七年时间的反省,使得王澍能够在浮躁的社会和喧嚣的环境中静下心来,细细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并发掘其与建筑内在的微妙关系。

那些耐得住孤独,和自己死磕到底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庄子讲:“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超越生理和心理能够主宰自我命运的孤独,是一种昂贵的自由!

回到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个成语“称孤道寡”,古代只有君王才能自称:孤、寡,事实证明越会高质量的和自己独处的人,社会地位越高,人生成就也越大。

04

特别喜欢周国平的一句话:入世和出世结合起来,在入世的同时保持出世的心态,我觉得是最好的状态

我认为这是对成年人“高质量孤独”的最好诠释,孤独并不是要摒弃必要的社交活动而是能在熙熙攘攘尘世间,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的一种心理状态

成年人的孤独,是不在浮华中迷失自我!

那些耐得住孤独,和自己死磕到底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现在人都喜欢“追星”,偶像男团出道的易烊千玺,今年在《长安十二时辰》和《少年的你》里的表现让人惊喜,这个娱乐圈的顶级流量明星,凭借自身的努力在向演技派进步。

抖音上看到媒体采访他:对于他幸福感是什么?

千玺回答:幸福感是回家,看到爸妈、弟弟和家里的猫,好久没有回家了,弟弟和猫都长大了好多!

那些耐得住孤独,和自己死磕到底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看到这里你就能理解,这个年少成名的00后为什么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了吧!年少离家在外的孤独时光,千玺清楚自己的方向,并为之努力奋斗!“我希望能按自己想做的方向做下去,做好自己!”这句话是易烊千玺的座右铭,一直激励着他前行。他品学兼优,唱跳俱佳,熟悉多种舞蹈,如拉丁舞、现代舞、民族舞、街舞等。除了跳舞,还会跆拳道、魔术、书法、绘画、变脸、乐器等多项技能。出道至今,多少个努力拼搏自我更新的独处时光,让他经历低谷,站上了高峰,遭受过谩骂和攻击,但最终他受到了无数的关注,拥有了千万粉丝。

想要站的多高,就要在别人看不到的孤独时刻,付出比常人多十倍百倍的刻苦努力!

《论语.为政》篇里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人们终其一生追求的目标其实就是:从心所欲不逾矩。随心而动又不逾越,在入世的同时又能保持出世的心态,这不正是最高级的孤独吗?

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珍惜每一个宝贵的独处时光,好好的进行自我更新吧,致每一个独特高贵的灵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